薛媛
,
但年华
,
但卫华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13801/j.cnki.fhclxb.20160906.002
根据仿生学原理,以纳米β-磷酸三钙颗粒(nano β-TCP)、胶原(Col)与硫酸软骨素(CS)为原材料通过热脱氢交联(DHT)-碳化二亚胺(EDC)复合改性制备了纳米β-磷酸三钙-胶原/硫酸软骨素(nano β-TCP-Col/CS)支架复合材料,利用XRD和AFM分析nano β-TCP-Col/CS支架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并进一步采用SEM、XPS、TG和在模拟体液(SBF)中的矿化与降解实验等分析手段对nano β-TCP-Col/CS支架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用β-TCP晶体的平均尺寸为41.3 nm,属纳米级;nano β-TCP-Col/CS支架复合材料中nano β-TCP与Col、CS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nano β-TCP-Col/CS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一定的矿化生物活性以及适宜的生物降解性,是一种潜在的口腔修复材料.
关键词:
仿生
,
纳米结构
,
支架复合材料
,
β-磷酸三钙
,
胶原
薛媛
,
但年华
,
但卫华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7.02.002
通过碳化二亚胺(EDC)改性、二次冻干制备多孔胶原-β-磷酸三钙-硫酸软骨素复合膜材料.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与原子力显微镜(AFM)考察了组分变化与制备过程中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变化,并进一步利用红外、孔隙率、MTT细胞毒性实验等分析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胶原盐酸溶解液pH=2,胶原与β-磷酸三钙质量比为1∶2(m(Col)∶m(β-TCP)=1∶2)时,复合材料中β-TCP晶相保持较好,其与胶原之间的排列结合最为均匀紧密.经EDC改性后,SEM与AFM实验均显示了交联后的胶原束明显变大变粗,以一定的方向紧密地排列在一起.XRD图谱显示复合材料中β-TCP特征衍射峰明显.复合材料的孔径为80~90 μm,三元膜孔隙率为(90.76士1.28)%,大于纯胶原冻干膜(85.88士0.92)%;红外光谱证实β-TCP中的钙离子与Col上的羧基发生了化学键合,AFM显示β-TCP颗粒能与胶原发生直接联结.复合材料的MTT实验结果为1级,是一种潜在的口腔修复膜材料.
关键词:
胶原
,
β-磷酸三钙
,
硫酸软骨素
,
多孔复合膜
,
微观形貌
钟卫平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7.03.017
给出了描述光折变光电晶体中空间孤子的非线性薛定鄂方程,利用分步傅里叶变换法研究了光电晶体的光折变空间孤子的传输特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忽略光电晶体的克尔效应时,晶体中传输的光束失去了空间孤子的传输特性;在考虑晶体的克尔效应可以与外调制光强度相比拟时,随着外加光强的增加,空间孤子的形状可能发生变形,甚至失去其传输的稳定性;在考虑晶体克尔效应非常强时,空间孤子可以在光电晶体中稳定地、不变形的传输,具有理想信息载体的传输特性.
关键词:
非线性光学
,
空间孤子
,
光电晶体
,
数值模拟
,
分步傅里叶变换
方运
,
谭世勇
,
赖新春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6.017.004
FeSe及其相关化合物的高温超导性引起了凝聚态物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在所有铁基超导体中, FeSe的成分和晶体结构最为简单,只存在铁基超导体最基本的结构单元FeSe层。FeSe超导体具有特殊的电子结构和物理特性,是铁基高温超导机制研究的理想平台。2012年,薛其坤组在SrTiO3(STO)衬底表面采用分子束外延(MBE)法生长了单层FeSe薄膜,发现该体系的超导转变温度(TC )有接近80 K的迹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先简要地介绍了FeSe晶体,FeSe/石墨烯薄膜的超导特性,再详细介绍了 FeSe/SrTiO3高温超导薄膜的输运性质、超导特性、电子结构以及可能影响单层FeSe/SrTiO3薄膜高温超导的几个因素。
关键词:
铁基超导体
,
FeSe薄膜
,
电子结构
,
输运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