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60)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基于能带结构理论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改性策略

王丹军 , 张洁 , 郭莉 , 申会东 , 付峰 , , 方轶凡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15541/jim20140648

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净化技术,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已引起全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然而,传统光催化剂对太阳能利用率低、且光生电子–空穴对易于复合,极大限制了该技术的实际应用。因此,通过不同的改性手段合成具有可见光响应活性的光催化材料成为光催化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提高光催化剂的活性,除了合成方法的优选(调控尺寸、形貌、结晶度、微结构)外,改性也是提高催化剂活性的主要手段。本文从半导体光催化的基本原理出发,概述了半导体光催化剂改性的基本思想:即拓宽太阳光利用范围和提高光生电子-空穴的寿命。围绕这一思想,常用的改性策略有化学结构调控(能带调控),以拓宽光谱响应范围;表面修饰(表面敏化、半导体耦合和贵金属沉积)以提高电荷的分离效率。合适的能带结构是拓展催化剂的可见光响应范围和提高电荷分离效率的关键。

关键词: 催化剂 , 光催化 , 能带结构 , 改性 , 策略 , 综述

N80油管钢在CO2/H2S水介质中的腐蚀研究

徐海升 , 李谦定 , , 郝凡

材料保护

油田设施受产出水和CO2/H2S腐蚀严重.以长庆某天然气井产出水为腐蚀介质,采用失重法研究了不同腐蚀影响因素对N80钢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随着介质温度的升高,腐蚀速率先增加后降低,并在60℃时达到最大;Cl-的影响与温度具有基本相似的规律,在Cl-含量为30 g/L时腐蚀速率最大;随着pH值的增大,腐蚀速率持续减小,并在pH值为8.0左右时达到最低;随着CO:分压的增大,腐蚀速率呈单调增大趋势;随着H2S分压的增大,腐蚀速率先下降后又缓慢升高.

关键词: 腐蚀因素 , N80油管钢 , CO2/H2S , 腐蚀行为 , 油气田产出水

多孔结构Bi2WO6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模拟燃油催化氧化脱硫活性

王丹军 , , 郭莉 , 付峰 ,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3.13043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多孔结构Bi2WO6光催化剂,借助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DRS)、N2吸附/脱附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物相组成、形貌、比表面-孔径分布和光吸收特性等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水热温度、水热反应时间对Bi2WO6的形貌、比表面-孔径分布和光吸收特性影响,并探讨了Bi2WO6光催化剂对模拟燃油的脱硫活性.结果表明,在强酸性条件下水热温度和水热时间对Bi2WO6的形貌、比表面积和催化活性影响显著,190℃水热反应2h所得Bi2WO6为新颖的鸟巢状微晶,且鸟巢状Bi2WO6由片层状二级结构组装而成.XRD和EDS表明,鸟巢状结构的Bi2WO6为正交晶系,纯度较高.N2吸附-脱附测试结果表明,鸟巢状Bi2WO6具有多孔结构,孔主要分布在10 nm,比表面积大约为17.49 m2/g.催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三维介孔结构Bi2WO6具有较好的模拟燃油脱硫效果,在空气流量为100 mL/min,催化剂加入量为1.2 g/L,可见光照射180 min,模拟汽油脱硫率高达91.2%,且催化剂的稳定性能较好.

关键词: 水热法 , 三维多孔Bi2WO6 , 光催化氧化 , 模拟燃油脱硫

α-MoO3纳米带的制备及模拟燃油光催化氧化脱硫活性

甄延忠 , 李静 , 王丹军 , 付峰 ,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15541/jim.20140523

采用简单的水热法获得了一维结构的α-MoO3纳米带,利用XRD、SEM、TEM、EDS和UV-Vis-DRS光谱等测试手段对其相组成、形貌、纯度和光吸收特性进行表征。以噻吩模拟含硫污染物探讨了α-MoO3纳米带对模拟FCC汽油的光催化氧化脱硫( Photo-Cat-ODS)活性及其光催化氧化脱硫机理。结果表明:一维α-MoO3纳米带有利于抑制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对模拟 FCC 汽油光催化脱硫活性远高于商品 MoO3和商品二氧化钛(P25),可见光光照240 min模拟汽油FCC的脱硫率达到86.9%。

关键词: 水热法 , α-MoO3纳米带 , 光催化氧化 , 脱硫

稀土与水杨醛-1H-苯并三唑乙酰腙配合物的合成及抑菌实验

何水样 , 胡亭 , 杨锐 , 赵建社 , , 史启祯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3.03.001

由水杨醛-1H-苯并三唑乙酰腙(C15H13N5O2,SBTH)与稀土高氯酸盐在甲醇中合成了7种新配合物. 经化学分析、元素分析及摩尔电导率的测定确定它们的组成为:RE(HL)2ClO4 (RE=Pr,Nd,Sm,Eu,Gd,Tb,Dy;H2L=SBTH). 通过IR、UV光谱及1H NMR研究,说明了配体是以烯醇式羟基氧,去质子酚羟基氧和亚氨基氮与RE3+以一个五元环和一个六元环形成三齿配位的配合物. 生物活性实验显示,该类配合物对霉菌、芽孢杆菌和放线菌均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 稀土 , SBTH , 配合物 , 合成 , 生物活性

一维Fe2 O3/α-MoO3异质结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光催化性能

甄延忠 , 王杰 , 王丹军 , 付峰 , 李静 ,

人工晶体学报

利用沉积法获得了一维Fe2 O3/α-MoO3异质结光催化剂,通过XRD、SEM-EDS、STEM、XPS、UV-Vis-DRS等测试手段对其组成、形貌、光吸收性质进行了表征,同时在可见光区测试了光催化氧化降解罗丹明B溶液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Fe2 O3修饰一维α-MoO3纳米带可将其光响应扩展至可见光区域,提高光催化性能。1wt%Fe2 O3/α-MoO3异质结作为光催化剂时,光照40 min后罗丹明B降解率可达到99%,分别是纯α-MoO3纳米带和纯Fe2 O3的光催化活性的3.8倍和26倍。

关键词: Fe2 O3 , α-MoO3 , 异质结 , 可见光催化剂

辽宁五龙金矿区花斑岩与成矿关系浅析

周文军 , 李兴国 , 齐增辉 , 门天一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7.10.004

简略阐述了辽宁五龙金矿区的地质特征,并从时间、空间、构造等几个方面对花斑岩与矿体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总结出花斑岩脉在成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指出了下一步的找矿方向.

关键词: 斑岩 , 成矿 , 五龙金矿

型金矿的再定义

周余国 , 刘继顺 , 欧阳玉飞 , 何兆波 , 高启芝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8.11.003

介绍了卡型金矿称谓的演变及不同学者在卡型金矿认识上的差异,通过分析这些不同称谓演变和认识上的差异,结合笔者多年来在滇黔桂"金三角"地区的找矿实践和思考,认为:对卡型金矿应"只求同"(要求其最基本的表面的特征相同或相似),"须存异"(容矿岩石、产出地质背景、成因等有所不同),卡型金矿本身不具有成因意义,不是一种成因类型;判别卡型金矿有4条标准;依据4条标准,将卡型金矿定义为区带上_集中分布的(超)微细、浸染、中低温热液矿床.

关键词: 型金矿 , 判别标准 , 再定义

滇西上芒金矿黄铁矿标型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魏继生 , 孙传敏 , 陈友良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9.05.003

黄铁矿是上芒金矿的主要载金矿物,通过对该矿床不同粒度等级黄铁矿的晶体形状、化学成分、热电性等一系列标型特征的研究,指出金矿化与黄铁矿粒度关系密切,黄铁矿中微量元素以富含Au、Ag、As、Sb为特征,成矿流体具沉积和地下热(卤)水的复成因特征.通过与胶东金矿黄铁矿微量元素成分特征和热电性特征进行对比,预测上芒金矿具备形成中一大型金矿的成矿条件,反映黄铁矿的标型特征对该矿床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此类型矿床的找矿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关键词: 上芒金矿 , 黄铁矿 , 标型特征 , 找矿意义

斑岩类岩石中Au、Pd溶解性状的实验研究

卫万顺 , 刘桂阁 , 张宇辉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4.09.003

研究花斑岩类岩石中Au、Pd的溶解性状,对于研究其溶解、迁移、沉淀条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研究结果表明,花斑岩中Au、Pd地球化学性状明显不同,Au活性显著,Pd惰性特征明显.在T=250℃、P=20×105~30×105Pa、pH=7.56的条件下,Au浸出率最低,易于沉淀成矿;在T=100℃、P=100×105Pa、pH=8.2时,Au浸出率高,最易被活化溶解;当T=500℃,P=500×105Pa,pH=8.5时,Au浸出率中等,易被搬运、迁移.Pd易于沉淀成矿的条件是T=100℃,P=500×105Pa,pH=8.2;Pd易于活化溶解的条件是T=250℃,P=10×105Pa,pH=8.5;在T=300℃、P=(20~30)×105Pa、pH=6条件下发生搬运迁移.

关键词: 斑岩 , Au , Pd , 溶解性状 , 实验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6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