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丽娜
,
李贤良
,
郗存显
,
唐柏彬
,
王国民
,
张雷
,
袁中珍
,
赵华
色谱
doi:10.3724/SP.J.1123.2012.08016
建立了鸡蛋中6种玉米赤霉醇类化合物(α-玉米赤霉醇、β-玉米赤霉醇、α-玉米赤霉烯醇、β-玉米赤霉烯醇、玉米赤霉酮和玉米赤霉烯酮)残留量的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样品酶解后用叔丁基甲醚提取、氢氧化钠反萃取,经免疫亲和柱富集和净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进行测定.色谱柱:Agilent Eclipse XDB-C18(150 mm ×4.6 mm,3.5 μm);流动相:甲醇-乙腈-水(50:15:35,v/v/v);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0 nm.结果表明,6种目标物在0.01 ~0.2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 8,检出限(LOD,S/N≥3)为1.0 μg/kg,平均回收率为73.2%~95.7%,相对标准偏差小于8%.该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鸡蛋样品中痕量玉米赤霉醇类药物残留的测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
免疫亲和柱
,
玉米赤霉醇
,
玉米赤霉烯醇
,
玉米赤霉酮
,
玉米赤霉烯酮
,
鸡蛋
王丽娟
,
刘峥
材料导报
在总结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磁性高分子微球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磁性高分子微球的结构类型、特点、目前的各种制备方法、袁征以及在分析化学领域的最新应用进展,指出了当前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磁性高分子微球
,
制备
,
分析化学
,
应用
刘华亮
,
刘秀军
,
乔志军
,
李同起
,
胡子君
材料导报
采用小波变换对复合材料超声透射信号进行分析,并研究了超声波在材料透射过程中的能量损失,结果表明,超声波在均相中间相沥青中传播时其衰减程度与能量损失均小于加入羧甲基纤维素(CMC)或炭纤维的中间相沥青.小波变换不仅可以反映超声波在C/C复合材料中传播的能量损失情况,也可以反映C/C复合材料的内部缺陷或搞伤 采用扫描由子显微镜(SFM)对C/C复合材料的形貌进行了袁征,与小波分析的结果相吻合.
关键词:
小波分析
,
复合材料
,
透射
,
超声波
张建苏
,
袁昌言
腐蚀学报(英文)
1Cr18Ni9Ti在S—Cl—H_2O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分析张建苏,袁昌言(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第五研究室,北京100085)本文以某厂汽提塔再沸器(以下简称E1105)1Cr18Ni9Ti换热管腐蚀故障为例,对其腐蚀现象进行分析.1.E1105换热管腐蚀概况及分析结果换热管内通水蒸汽,管外通石脑油,材料为1Cr18Ni9Ti,其工艺参数为:蒸汽温度246℃,蒸汽压力3.8MPa,气相石脑油温度151℃,气相石脑油压力0.64MPa.人口的石脑油含S量为1.58ppm,含Cl量为3.95ppm,含H。O..
关键词:
侯东芳
,
周根树
,
郑茂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2004.06.016
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贝壳珍球层层间断口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及其随死亡期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贝壳珍珠层层间都含有C、Ca、N、O这四种元素,还有少量的S元素,有机质元素含量为C(67.50),O(17.68),N(14.24),S(0.58)at%.层间断口处有机物均匀存在于断口两侧,裂纹在有机物中的路径是曲折的,有利于增韧.对应于珍珠层力学性能随死亡期的变化,层间有机物随死亡期的延长其成份也有所变化.
关键词:
珍珠层
,
XPS
,
死亡期
陈春
,
唐殿军
,
张鹏伟
,
潘湛昌
,
胡光辉
,
肖楚民
电镀与精饰
doi:10.3969/j.issn.1001-3849.2015.03.007
硝酸银在化学镀的过程中常作为催化剂,实验研究发现,硝酸银在聚酰亚胺薄膜表面化学镀铜时,不仅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还有增加聚酰亚胺薄膜和化学镀铜层结合力的作用.实验采用NaOH溶液对聚酰亚胺表面进行改性,利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银溶液进行活化,将吸附在聚酰亚胺薄膜表面Ag+还原,进行化学镀铜.使用红外光谱仪对聚酰亚胺的表面结构进行表征和分析,利用3M胶带粘贴法测试镀铜层与聚酰亚胺薄膜的结合力,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袁征铜镀层结构及表面微观形貌.结果表明,当硝酸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变化时,硝酸银浓度对化学镀铜层质量和化学镀铜沉积速度无明显影响,但对镀铜层与聚酰亚胺薄膜的结合力影响很大.
关键词:
化学镀铜
,
聚酰亚胺
,
表面改性
,
镀铜层形貌
史文胜
,
陈力子
,
常亮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10.06.003
杨家岭金汞锑矿床位于秦岭地槽系的南秦岭印支褶皱带镇安-旬阳盆地细碎屑-碳酸盐岩建造中,经历了3个构造-热液活动阶段.重点探讨了微量元素在不同地质单元的分布、分配、共生组合以及流体包裹体化学成分特征,结合成矿条件分析,认为矿(化)体受地层和断裂构造双重控制,构造为主要控制因素,锑矿体赋存于有利构造部位的袁家沟组灰岩中,金矿化发育不显著,南阳山组地层有形成金矿体的可能.
关键词:
地质地球化学
,
成矿条件
,
微量元素
,
流体包裹体
,
杨家岭金汞锑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