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3664)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涤/粘混纺织物的电磁波屏蔽化技术研究

汪澜 ,

电镀与精饰 doi:10.3969/j.issn.1001-3849.2006.02.004

通过分析敏化、活化和化学镀三道工序的主要工艺因素与织物的电磁波屏蔽效果的关系,优化了涤/粘混纺织物的电磁波屏蔽化工艺.其结果表明:涤/粘混纺织物经过电磁波屏蔽化后,具有良好且耐久的电磁波屏蔽效果.

关键词: 涤/粘混纺织物 , 电磁波屏蔽 , 敏化 , 活化 , 化学镀

AA/BA/MMA三元共聚物结构单元对纳米TiO2分散性的研究

郑志荣 , , 冯涛

涂料工业 doi:10.3969/j.issn.0253-4312.2012.04.017

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AA/BA/MMA三元共聚微乳液,探讨了AA、BA、MMA结构单元对复合乳液黏度、透光率和平均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AA、BA、MMA用量分别为混合单体总质量的10%、30%、60%时,复合乳液对纳米TiO2具有良好的分散性.

关键词: 聚丙烯酸酯 , 结构单元 , 纳米TiO2 , 分散性

反射红外辐射涂料的研究

马承银 , 李延升

材料导报

根据电荷跃迁理论和能带理论,分析了红外反射材料物质的结构特征.理论上的红外反射材料应该是电导率高、禁带宽度不在0.5~3.1eV范围内的物质.锐铁矿型和金红石型的TiO2符合此要求.本文作者利用空心玻璃微珠的高热阻,研究了用TiO2包覆的空心玻璃微珠作热反射材料的方法,并制备了对红外线反射率超过80%的涂料.

关键词: 反射 , 红外辐射 , 涂料

液相线铸造过程中球形α相的形成机理

王娜 , 周志敏 , 路贵民

材料科学与工艺

为从理论上弄清液相线半连续铸造过程中铝合金半固态组织形成的基本规律和机制,研究了浇注温度、铸造速度和冷却强度等工艺参数对6061合金初生α相演变的影响,根据金相检测和多尺度计算机模拟结果,分析了球形α相的形成机理.实验发现,在浇注温度为657℃、铸造速度为150 mm/min、冷却水流量为0.05 m3/min时可获得具有细小、分布均匀的球形初生α相的6061半固态合金.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模拟表明:晶粒周围浓度场的叠加将提高固/液界面的稳定性和晶粒在各个方向上生长的均匀性,促进球形初生α相的形成;铸造工艺参数通过影响熔体内的形核率和长大速率决定最终的微观组织形貌特征;控制液相线半连续铸造工艺参数可使熔体中的形核和长大过程达到合理匹配,从而获得优质的半固态浆料.

关键词: 半固态成形 , 液相线半连续铸造 , 初生α相 , 多尺度模拟

9,11Be+209Bi垒熔合

刘祖华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0.04.004

阐述了9,11Be+209Bi垒熔合反应研究的意义,给出实验结果并讨论弹核破裂对垒熔合反应截面的影响.

关键词: 晕核 , 弹核破裂 , 垒熔合

红外吸收功能菁染料的研究进展

孙成才 , 霍冀川 , 雷永林 , 吴瑞荣

材料导报

主要综述了在红外吸收功能菁染料的合成过程中所使用的缩合剂及其特点、典型合成反应,并且综合分析了菁染料最大吸收波长、稳定性与其结构的关系,简述了红外吸收功能菁染料的应用途径,从中归纳出了红外吸收功能菁染料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功能菁染料 , 红外吸收 , 合成

吸收型红外滤光薄膜的制备与性能

孟凡富 , 王庭慰 , 张其土 , 姚娇娇 , 曹飞 , 王景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基体,红外吸收染料NIR756和NIR858为添加剂,采用熔融混合、分散成型的方法制备了红外吸收滤光薄膜。热失重分析(TG)表明,两种染料都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透射光谱显示,试样薄膜具有较好的红外吸收性能,在660nm-930nm波段平均光透过率低于0.2%;同时具有较高的可见光透过率,在400nm-630nm波段平均光透过率高于20%。薄膜具有较好的耐热老化性能。红外吸收染料在基材中的分散不均匀,有颗粒存在。

关键词: 红外吸收 , 滤光 , 薄膜 , 熔融

液压系统在终形连铸机上的应用

毛庆云 , 肖敏

连铸 doi:10.3969/j.issn.1005-4006.2006.05.012

介绍了液压系统在终形连铸机钢包、中间罐、振动台、拉矫机、推钢机上的应用,系统采用大量比例阀通过PLC控制.

关键词:

ZnGeP2晶体红外吸收特性的研究

夏士兴 , 杨春晖 , 朱崇强 , 马天慧 , 王猛 , 雷作涛 , 徐斌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0.01029

采用布里奇曼法生长了磷化锗锌晶体, 晶体毛坯尺寸达直径20mm×90mm, 选取晶体尾部、晶体中部、籽晶端三个部位厚度为4.0mm的抛光晶片作为测试样品. 从实验和理论上研究与分析了晶体的红外吸收特性. 实验结果显示: 晶体透过率由尾部至籽晶端逐渐增大, 表明晶体红外吸收由尾部至籽晶端逐渐减小, 这是由于晶体内缺陷密度发生了改变, 且晶体内本征点缺陷分布比例不均衡, 进而导致晶体的红外吸收产生差异. 理论上计算了磷化锗锌晶体施主缺陷和受主缺陷的吸收光谱. 计算结果表明: 受主缺陷对磷化锗锌晶体吸收光谱产生的影响大于施主缺陷. 

关键词: 磷化锗锌 , near infrared absorption , defects density , donor defects , acceptor defects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67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