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惠贞
,
崔红
,
郝志彪
,
李瑞珍
,
段建军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06.05.008
通过预制体、复合工艺路线及参数的选择,进行了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涡轮泵用高性能C/C密封材料的研制,分析了预制体、复合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针刺无纬布为预制体,进行CVD碳、树脂碳和沥青碳致密,最高热处理温度为2 500℃,最终进行封孔处理所制备的C/C复合材料综合性能良好,其密度为1.92g/cm3,开孔率0.06%,轴向压缩强度232 MPa,轴向弯曲强度158 MPa,肖氏硬度为77.该密封材料构件成功通过液氧/煤油发动机热试车考核,显示出了在该领域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
密封材料
,
液氧/煤油发动机
王洪涛
,
张俊华
,
张天宁
,
姜玉玲
,
丁少峰
,
郭廷忠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6.08.2015123101
以惠济河水系开封段底泥为研究对象,沿河采集75个底泥样品,测定了样品中重金属Cd、Cr、Cu、Ni、Pb和Zn的含量,并采用富集系数法分析重金属富集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惠济河开封段底泥Cd、Cr、Cu、Ni、Pb和Zn平均含量分别为24.51、67.86、290.65、28.46、115.34、1936.95 mg·kg-1,远高于我国潮土背景值.富集系数分析表明,底泥各重金属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d(146.10) >Zn(19.62)> Cu(9.89) >Pb(3.83) >Cr(0.89) >Ni(0.88),其中Cd、Cu、Zn已显著富集污染,Cr、Ni无明显富集污染.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底泥各重金属平均潜在生态风险系数的大小顺序依次为:Cd>Cu>Zn>Pb>Ni>Cr,6种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7259.21,属于很强生态风险,RI“很强”等级样点主要分布在黄汴河、化肥河、惠济河下游及马家河下游河段,镉是最主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
关键词:
开封市
,
惠济河
,
底泥
,
富集
,
潜在生态风险
朱钧国
,
徐世江
,
杨冰
,
张秉忠
,
王庆敏
,
刘少民
材料研究学报
本文研究了用庚烷(C_7H_(16))和丁二烯(C_4H_6)气相浸渍热解碳制备不渗石墨,石墨的透气率降低几个数量级。用乙炔(C_2H_2)和丙烯(C_3H_6)在流化床中裂解在颗粒状材料上沉积疏松和致密热解碳层,这两层热解碳可以起微型压力容器的作用。最后,介绍气相生长碳纤维的研究。
关键词:
于澍
,
张红波
,
张传福
,
廖寄乔
,
邓艳
航空材料学报
doi:10.3969/j.issn.1005-5053.2007.01.013
通过对不同结构热解炭的显微结构、显微图像分析,消光角的测试,将热解炭的微观结构分为粗糙层结构RL、光滑层结构SL、再生层状结构ReL和各向同性结构ISO.其中RL消光角最大在16-21之间;SL的消光角居中;ReL经常与SL相伴,也存在生长锥,但较之RL的柱状生长锥,ReL的生长锥不仅宽短,而且在整个生长面上可以连续再生,而RL中的柱状生长锥是贯穿整个生长面、不可再生的;ISO不具有光学活性,其消光角为零.
关键词:
热解炭
,
粗糙层
,
光滑层
,
再生层状结构
,
消光角
张志霄
,
池涌
,
高雅丽
,
严建华
,
阎大海
,
岑可法
工程热物理学报
对废轮胎在中试回转窑中进行中温热解(450~650℃)所得热解油进行了GC-MS研究.通过对热解油化学组成的全面分析,讨论了轮胎热解反应,尤其是较高热解温度和较长气相停留时间下的二次热解反应途径.通过与不同反应器的比较研究,进一步得出了微负压回转窑热解技术的反应特点,并为回转窑热解油的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
废轮胎
,
热解
,
芳香烃
许继光
涂料工业
用同样的原料和配方合成醇酸树脂因醇解工艺不同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人们对醇解工艺和醇解产物的研究大都停留在实验数据阶段,没有为分析和设计醇酸树脂提供醇解产物的计算方法.为了配合采用高分子反应统计理论分析和设计醇酸树脂的配方和生产工艺,文中给出醇解产物组成的计算方法及适用范围.此方法计算所得结果虽然与实验数据有误差,但此误差导致醇酸树脂分析或设计的最终误差远小于试验或生产正常的质量波动,因而是可接受的.
关键词:
醇酸树脂
,
醇解产物
,
化学反应统计理论
金会心
,
王华
,
郭森魁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0.04.024
云南省昭通褐煤在固定床气化炉内,分别以10,16,36℃/min的升温速率连续升温至500℃,对不同热解温度范围产生的煤气性质进行了分析.升温速率和热解温度对煤气的组成和热值都产生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褐煤
,
升温速率
,
热解温度
,
煤气成分
,
煤气热值
唐建军
,
陈益清
,
钟振辉
,
李文龙
,
尹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doi:10.1016/S1003-6326(16)64372-8
为使磷酸氨镁(MAP)脱氨完全及改善热解产物的氨氮去除性能,研究了一种程序升温的热解方式,并探讨了热解产物去除氨氮的热力学及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热解方式及热解终点温度明显影响 MAP热解产物的氨氮去除性能,控制热解终点温度为180°C、5°C/min的程序升温方式,以及氨氮反应体系的pH值为9.5较为合适,在此条件下,MAP热解产物对氨氮的去除量达95.62 mg/g,经120 min对起始浓度为1000 mg/L氨氮的去除率达82%;动力学及热力学结果表明,MAP 热解产物去除氨氮是 H+与4NH+的离子交换过程,其动力学符合Lagergren准二级模型,平衡时间为120 min,等温曲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
关键词:
磷酸氨镁
,
程序升温
,
热解产物
,
氨氮
金会心
,
王华
金属学报
云南省昭通褐煤在固定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化炉内, 分别以10, 16, 36℃/min的升温速度连续升温至500℃,对不同热解温度范围产生的煤气性质进行了分析, 升温速率和热解温度对煤气的组成和热值都产生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褐煤
,
null
,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