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394)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ZA27合金在SIMA处理过程中形变量和等温温度对组织的影响

陈体军 , 郝远 , 陆松 , 广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0.01.005

研究了ZA27合金在应力诱发熔体激活法(SIMA)处理过程中形变量和等温温度对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0℃预变形时,随着形变量的增加,ZA2 7合金的原始组织由发达的树枝状晶逐渐演变为粗化的等轴晶和短树枝状晶;在等温处理中 ,形变量越大和等温温度越高,初生α相逐渐形成球状颗粒;低温下,ZA27合金组织粒状化的原因是回复与再结晶的多边形晶界处形成低熔点Zn-Al-Cu三元共晶组织,较高温度则形成Zn -Al二元共晶.

关键词: ZA27合金 , 形变 , 等温 , 应力诱发熔体激活法(SIMA) , 球状化组织

Cu基块状非晶晶化过程的微观组织研究

李春燕 , 寇生中 , 丁雨田 , 广

材料热处理学报

以Cu50Zr42AI8块状非晶合金为对象,在其玻璃转化温度(Tg)以下不同的温度(400、475和600K)进行保温1h等温退火处理,用X射线衍射仪(XRD)、电子探针(EPMA)等对晶化过程的微观组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试样经475K退火后有少量的晶体相Cu10Zr7析出,600K退火试样的析出相同样仅为Cu10Zr7,该相的体积和数量有所增大.表明Cu50Zr42Al8块状非晶合金在Tg以下进行1h的等温退火处理后,试样可以发生晶化,并且析出相只有Cu10Zr7,其体积和数量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关键词: Cu基块状非晶 , 等温退火 , 晶化 , 微观组织

强塑性循环变形中单晶铜和多晶铜的力学性能

郭廷彪 , 丁雨田 , 广 , 胡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分别用小通道角模具(模具Ⅰ)和大通道角模具(模具Ⅱ)以及A 路径和Bc路径对单晶铜和多晶铜进行等通道角挤压(ECAP)实验,对挤压后的组织进行光学显微镜(OM)和扫描电镜(SEM)观察,对挤压后的单晶铜组织进行XRD分析,研究单晶铜和多晶铜在挤压中的变形行为.结果表明:单晶铜在两种路径挤压后的抗拉强度无明显差异,用模具Ⅰ挤压时其力学性能的变化幅度较大,经多道次挤压后,其显微组织沿压力轴方向具有明显的定向排列特征.多晶铜在A路径挤压时,其抗拉强度的上升幅度明显比在Bc路径挤压时大.随着挤压道次的增加,两种材料的组织均匀化程度和硬度增大,其断裂方式逐渐由韧性断裂向脆性断裂方向转变.

关键词: 单晶铜 , 多晶铜 , 等通道角挤压 , 大塑性变形 , 力学性能

预退火温度对Cu基块状非晶玻璃转变及晶化的影响

胡勇 , 寇生中 , 丁雨田 , 广

材料导报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方法测定了Cu50Zr42Al8块状非晶合金在不同温度(350~450 ℃)预退火4 h后的玻璃转变温度Tg、起始晶化温度Tx、晶化峰值温度Tp和玻璃转变过程中的比热容变化.结果表明:预退火处理试样的玻璃转变温度Tg、玻璃转变比热变化△Cp,g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其起始晶化温度Tx和晶化峰值温度Tp随退火温度的变化不明显.并利用结构弛豫理论分析了预退火温度对玻璃转变和晶化的影响.

关键词: 预退火 , Cu基块状非晶 , 结构弛豫 , 玻璃转变 , 晶化

高强度Cu基块状非晶合金的最新研究进展

寇生中 , 冯柳 , 丁雨田 , 广 , 丁宗富

材料导报

Cu基块状非晶合金是一种新型高性能材料,从合金体系、力学性能、合金过冷液体区域的性能及非晶形成能力几方面对Cu基块状非晶合金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新型Cu基块状非晶合金的工程应用前景.

关键词: Cu基块状非晶合金 , 力学性能 , 热学性能 , 玻璃形成能力

Cu基块状非晶晶化过程的微区变形及力学性能

李春燕 , 寇生中 , 胡勇 , 丁雨田 , 广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在玻璃转变温度以下选择350、400、475及600 K进行1 h的等温退火,用纳米压痕仪、扫描电镜等研究Cu基块状非晶晶化过程的力学性能及变形.Cu基块状非晶在纳米压头作用下体现弹-塑性变形方式,载荷-位移曲线和压痕周边多重剪切带的特征证明了塑性变形的存在.350 K退火试样具有较大的压痕硬度HV和弹性模量E值及较小的塑性变形量dn值;400 K退火后,HV和E值显著减小,dn值明显增大;475 K退火后,有少量晶体相析出,但合金以非晶的特性为主,HV和E值继续减小,dn值继续增大;600 K退火后,晶体相进一步长大和析出,其固溶强化和弥散强化使合金的HV和E值有所增加,dn值略有减小.对塑性变形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 Cu基块状非晶 , 晶化 , 纳米压痕 , 变形 , 力学性能

预退火时间对Cu50Zr42Al8玻璃转变及晶化行为的影响

胡勇 , 寇生中 , 丁雨田 , 广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7.05.006

采用示差扫描量热(DSC)分析方法,研究了预退火处理对Cu50Zr42Al8块状非晶合金的玻璃转变温度Tg、起始晶化温度Tx、以及玻璃转变过程中的比热容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Cu50Zr42Al8块状非晶合金在2~64h的预退火处理下,其焓弛豫峰的变化趋势与玻璃转变过程中的比热变化△Cp,g和玻璃转变温度Tg的变化一致,都是随预退火时间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而其起始晶化温度Tx随着预退火时间的延长而减小.基于有序原子团簇引起微观结构变化,利用结构弛豫理论讨论了预退火时间影响玻璃转变和晶化过程的机理.

关键词: 预退火 , Cu基块状非晶 , 结构弛豫 , 玻璃转变 , 晶化

热处理对Mg2B2O5w/AZ91D复合材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金培鹏 , 丁雨田 , 史训兵 , 广 , 刘孝根

材料热处理学报

研究了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的Mg2B2o5w/AZ91D镁基复合材料组织与显微硬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经过415℃固溶处理后,共晶相的分解使复合材料的硬度明显下降.时效处理使得复合材料的硬度逐渐增加并在时效处理200℃×16h后出现时效峰值201HV,然而随着时效时间的进一步增加,显微硬度降低.经固溶处理415℃×24h,基体中β-Mg17Al12相基本溶解,形成过饱和固溶体,接着时效处理8h,β-Mg177Al12相以弥散形式析出,从而使得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提高30%;而固溶处理415℃×24h,接着200℃时效处理24h后,析出相在形貌上由连续细小析出相向非连续粗大析出相过渡,这使得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下降到183HV.

关键词: 镁基复合材料 , 热处理 , 固溶 , 时效

大块非晶态合金的最新研究动态

寇生中 , 林焰 , 李春燕 , 广 , 丁雨田 , 胡勇

材料导报

概括了大块非晶态合金的发展历史,并从结构条件、热力学条件、动力学条件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大块非晶态合金的形成机制,总结了其性能特征、应用现状及最新研究动态,同时从应用角度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大块非晶态合金 , 形成机制 , 性能 , 应用

Al-TiO2-C体系中XD反应动力学机制的研究

寇生中 , 广 , 丁雨田 , 苏培华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851.2001.04.024

采用热分析和显微组织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在XD工艺条件下Al-TiO2-C体系的反应机制.合成反应剧烈的放热效应在试样内部形成的高温冶金微区促进增强粒子的合成及基体的合金化.反应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反应机制,在快速反应阶段主要以溶解-析出-破裂机制进行,快速反应伴随的剧烈的放热效应在粒子内部产生的热应力是反应物破裂的主要原因.反应物的破裂加快了反应速度,细化了生成的增强粒子.

关键词: 自生铝基复合材料 , Al-TIO2-C , XD , 动力学机制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40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