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肃
,
杨飞
,
章文冲
,
诸葛炯
,
吴旋红
,
历伟
,
龚狄荣
,
穆景山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6.10.003
介绍一种由线性聚乙烯(PE)嵌段和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hbPG)嵌段组成的“线性-超支化”两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和性能表征.通过烯烃配位聚合方法制备出仅在主链末端带有一个羟基的线性聚乙烯(PE-OH),以此作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缩水甘油开环多支化聚合,得到羟基末端嵌段共聚物(PE-b-hbPG-OH).为便于表征,将共聚物超支化部分末端羟基酰化改性(PE-b-hbPG-Bz),改善嵌段共聚物的溶解性.凝胶渗透色谱GPC测试结果显示单峰且无拖尾,表明所得聚合物的结构均一;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NMR测试结果共同证实嵌段共聚物的结构;热重分析TGA结果可确定2个嵌段的质量比;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试结果则表明超支化部分对线性聚乙烯部分的熔融、结晶性质影响很小.
关键词:
线性-超支化共聚物
,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
,
开环多支化聚合
,
缓慢滴加单体(SMA)
关志刚
,
金永龙
,
李军
钢铁
在热平衡计算的基础上,对宝钢一、四高炉热风炉进行了(火用)平衡分析.结果表明,宝钢一、四高炉热风炉炯效率远低于热效率,且一高炉热风炉全系统炯效率比四高炉热风炉低6.54%.两座高炉热风炉(火用)损失主要为燃烧过程不可逆(火用)损失、烟气带出的物理(火用)损失、热交换不可逆(火用)损失和化学不完全燃烧炯损失.宝钢热风炉节能的主要途径是:采用合理的空气过剩系数或富氧燃烧,降低烟气温度,提高冷风入炉温度,提高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利用水平.
关键词:
热风炉
,
热平衡
,
(火用)平衡
,
炯效率
刘雄
,
秦晓勇
,
陈林根
,
孙丰瑞
钢铁研究
建立了以(炯)损失最小为优化目标的高炉炼铁过程优化模型,用序列二次规划法求得优化结果,对比分析了(炯)损失最小目标与焦比最小目标的优化结果,并分析了煤比、炉顶煤气温度、炉渣碱度和鼓风参数对(炯)损失最小目标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优化前相比,以(炯)损失最小为目标和以焦比最小为目标优化后得到的(炯)损失分别降低5.77%和5.14%.
关键词:
高炉
,
(炯)损失
,
优化
段立强
,
张潇元
,
杨勇平
,
徐钢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建立了SOFC复合动力系统模型,提出了两种CO2零排放的SOFC复合动力系统,并对这两种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和分析.与常规的进行脱除CO2电厂相比,极大地降低了回收CO2的能耗.基于(火用)分析理论,详细比较了系统各单元(火用)损系数,找出(火用)损的最大部位并提出解决措施.通过优化分析,得到运行参数的最佳值.本文研究成果将为进一步研究高效的CO2零排放SOFC复合动力系统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
复合发电系统
,
CO2零排放
,
(火用)分析
林湖
,
林汝谋
,
金红光
,
高林
工程热物理学报
多产品联产和多能源互补,已成为能源动力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趋势与特征。文章基于联产概念和双气头互补思路,提出PSA法预分离氢气与利用合成煤气高温显热作为重整热的低能耗焦炉煤气重整、和双气头混合手段实现低能耗调整CO/H2组分的机制与方法,并采取甲烷适度重整和甲醇合成适度循环的优化整合原则,构建了一类串并联综合型双气头整合的甲醇电力联产系统。研究表明,新型联产系统具有优良性能特性,相对节能率高达15%。借助炯分析揭示了双气头联产系统节能本质,焦炉煤气重整单元炯损失减少和取消合成煤气变换单元是系统节能的关键所在。研究成果为煤和焦炉煤气综合高效利用提供了新途径和方案。
关键词:
焦炉煤气
,
合成煤气
,
双气头整合
,
系统集成
,
性能特性
郭浩
,
公茂琼
,
董学强
,
吴剑锋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针对低温烟气有机朗肯循环系统,以R236ea、R245fa、R245ca和R601a等10种纯质以及上述纯质的4种二元混合工质M1—M4为研究对象,在特定的循环工况下采用炯分析方法来评价系统的热力学性能;考查了循环系统各个部件的媚损失分布。模拟结果表明,R236ea等五种纯工质和混合工质M2、M4综合性能比较好;混合工质的炯效率比其纯质组分要高;系统中蒸发器内拥损失最大,泵内的最小,且可以忽略不计;混合工质的使用降低了蒸发器内的堋损失。
关键词:
低温烟气
,
有机朗肯循环
,
工质
,
炯效率
龚秀峰
,
李敏霞
,
马一太
,
张志巍
工程热物理学报
利用喷射器代替节流阀作为CO2制冷循环的主要膨胀装置,回收膨胀过程的部分动能,减少节流损失,降低压缩机耗功,并通过在压缩机进气前开一旁路,调节压缩机进气量,使系统稳定.对喷射循环与节流阀循环、膨胀机循环进行了性能比较,得出了喷射器循环相对于其他两种循环的优势;并对系统中各个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系统蒸发和冷却温度对COP影响较大;最后对系统炯分析得到蒸发器到喷嘴后的压力差对COP和炳损失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
压缩/喷射循环
,
CO2
,
喷射器
,
热力学分析
王永青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将注蒸汽燃气轮机(STIG)循环和低温多效热蒸汽压缩(METVC)海水淡化系统结合,构成了STIG-METVC复合系统,分析了系统的热力性能,并讨论了产功、产水子系统界面的情况以进一步揭示系统特点.主要结论包括:(1)与单目标系统相比,此联产系统节能效果显著,尤其是在低压比和低注蒸汽比时.(2)降低压比和注蒸汽比,可提高系统产水量,降低功水比. (3)传统意义上的系统(火用)效率不能合理反映STIG-METVC系统的性能,因此不能作为性能评价指标.(4)余热锅炉是产功、产水子系统的界面,其灿损较大,在各部件中居第二位.提高蒸汽压力有助于减小余热锅炉炯损,但此方法对改善STIG-METVC系统性能效果甚微.
关键词:
注蒸汽燃机
,
多效热蒸汽压缩海水淡化
,
动力-海水淡化复合系统
,
热力性能
冯军胜
,
董辉
,
王爱华
,
张井凡
,
胡嘉
钢铁钒钛
doi:10.7513/j.issn.1004-7638.2014.05.003
石煤提钒竖炉是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焙烧设备,具有初始投资较小、钒转化率较高、能耗较低等优点.通过热工测试开展竖炉热工行为研究,以弄清竖炉现炉况及能耗情况,提出竖炉稳定高效运行和节能的途径.研究表明:①竖炉炉况:炉内氧浓度和焙烧时间基本能够满足生产要求;炉内气流分布不均.②稳定炉况主要措施:给煤均匀,供给助燃风和冷却风均匀,炉顶引风均匀,完善生球造球,平稳连续布料和排料.③竖炉的热效率和(炯)效率分别为71.24%和37.22%;竖炉单位产品能耗比回转窑高9.16%,比平窑低40.50%.④节能主要措施:回收炉顶烟气余热,强化气固换热,适当增加炉墙厚度等.
关键词:
石煤
,
提钒
,
竖炉
,
热工行为
贺超
,
刘朝
,
高虹
,
徐肖肖
,
解辉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选取湿流体R134a与R152a和干流体R123与R245fa为工质,对亚临界有机朗肯循环,采用不同的优化目标,进行了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的优化分析。在冷凝温度一定条件下,探讨了蒸发温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以及热源初始温度对工质最佳蒸发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见的排烟温度423.15K条件下,采用干工质,不同优化目标下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优化值差异较大;而湿工质的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优化值差异较小。采用湿工质的系统优化的净电功大于干工质的,但热效率低。湿流体R134a与R152a临界温度低于热源初始温度(20±2)K时,系统存在最佳蒸发温度。可以合理调节系统部件中炯损来改变系统热力学性能。
关键词:
目标函数
,
有机朗肯循环
,
优化
,
最佳蒸发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