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
,
杨黎明
,
谢书港
,
吴昊
,
张赛
,
黄亚烽
,
程国阳
,
孟宪明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11973/jxgccl201703010
在0.08,35,110,210,550 s-1的应变速率下对6061铝合金进行单轴拉伸试验,对其动态拉伸性能进行研究,得到不同应变速率下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基于Johnson-Cook本构模型,建立该铝合金的塑性变形本构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随着应变速率增加,6061铝合金的屈服强度增大,断后伸长率降低,但其断裂强度则未发生明显变化;建立的本构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6061铝合金在塑性变形过程中流变应力的变化.
关键词:
铝合金
,
应变速率
,
Johnson-Cook本构模型
,
高速拉伸
孟宪明
,
谢书港
,
方锐
,
乔胜华
钢铁研究学报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40425
采用动态拉伸试验方法对双相高强钢B340-590DP的动态变形行为进行了研究,试验的应变速率为0.003~530s-1,得到了不同应变速率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并对不同应变速率下的材料伸长率、抗拉强度以及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显示,随着材料应变速率的升高,双相钢材料的流变应力、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均随之升高,双相钢材料在中等应变速率范围内的伸长率和成形性最好.双相钢的显微组织分析表明,双相钢变形主要发生在铁素体相内,铁素体晶粒沿着高速拉伸方向被拉长.
关键词:
B340-590DP
,
高速拉伸
,
应变速率
,
显微组织
汤雁冰
,
陈龙
,
王胜年
,
范志宏
腐蚀学报(英文)
doi:10.11903/1002.6495.2015.270
首先对港珠澳大桥桥梁主体混凝土构件的腐蚀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大桥需要采取附加防腐措施的构件,然后对不同附加防腐措施的技术特点和保护效果进行研究,并加以明确圈定附加防腐措施的选取范围,在其基础上对可选的附加防腐措施的全寿命成本进行比较分析,最终确定港珠澳大桥主体混凝土结构技术可靠、经济效益最优的附加防腐措施.突破现有附加防腐措施设计仅依靠规范进行人为选择的不足,发展了混凝土结构附加防腐蚀措施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
港珠澳大桥
,
腐蚀风险
,
保护效果
,
全寿命成本
黄俊
,
方达经
,
王亚平
,
杨淼
腐蚀与防护
沙特扎瓦尔港取排水口结构采用国际通行的混凝土保护方式——外加电流阴极保护,该项目实施阴极保护的混凝土结构总面积约27000m^2,包括地连墙、EB梁、所有的内隔墙(主墙和横隔墙)、底板、顶板和翼墙。项目规模较大,施工难度高,作业环境限制多,其成功实施对行业内相关工程的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取排水口结构
,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
,
混凝土
,
保护面积
姚驻斌
,
吴伟
,
王光
钢铁
介绍了武钢工业港在混匀工艺、设备、生产等方面的发展过程及技术进步.武钢各烧结厂使用混匀矿后的生产实践证明了原料混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初步分析了混匀带来的效益.并结合武钢的条件,分析了武钢原料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
混匀
,
原料场
叶伟建
,
范列朋
,
熊信勇
,
雷俊
,
史久捍
,
胡士信
腐蚀与防护
介绍了象山港大桥钢管桩牺牲阳极阴极保护及监测系统。牺牲阳极采用组合镯式阳极,每组镯式阳极由4块铝合金阳极组成,通过导电角钢在水面上与钢管桩焊接,该安装方式可大大降低牺牲阳极安装工作量,提高阴极保护系统可靠性;为了更全面地监测阴极保护系统的运行状况,通过对监测阳极的绝缘安装,监测系统能实时测量牺牲阳极输出电流、牺牲阳极开路电位及钢管桩的阴极保护电位等参数。
关键词:
钢管桩
,
阴极保护
,
牺牲阳极
,
监测系统
林明
,
吴胜军
,
侯学杰
,
熊刚
玻璃钢/复合材料
针对港珠澳大桥建设项目,对大桥防撞护舷系统技术指标进行了验证,并进行船舶碰撞有限元数值模拟,旨在对防撞护舷系统的安全性及结构设计的合理性进行评估,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LS-DYNA对船只碰撞防撞护舷进行非线性模拟仿真,得到计算工况下的碰撞能量和碰撞力时程曲线,同时对复合材料防撞护舷的结构设计和材料选用也进行了分析工作.
关键词:
防撞护舷
,
时程曲线
,
钢套箱
,
ANSYS/LS-DYNA
,
数值模拟
沈文荣
,
刘俭
,
施一新
钢铁
介绍了张家港润忠钢铁有限公司短流程钢厂的主要设备工艺特点及技术消化情况,采用的冶炼、轧钢新技术情况.通过对引进设备和技术的消化以及现场改进等使优质碳钢高速线材的生产取得了较好的实绩.
关键词:
短流程钢厂
,
设备工艺
,
技术消化
林承奇
,
胡恭任
,
于瑞莲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6.04.2015103003
测定了九龙江和厦门西港44个近岸表层沉积物中总汞含量及不同赋存形态汞的含量,分析了汞的分布特征、赋存形态、生物有效性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总汞平均含量(mg· kg-1)顺序为:九龙江北溪(0.174)>九龙江河口(0.172)>九龙江西溪(0.132)>厦门西港(0.095),分别为福建省土壤元素背景值的2.15、2.12、1.63和1.17倍.九龙江北溪、西溪、河口和厦门西港表层沉积物中生物有效态汞比例分别为54.7%、32.5%、38.2%和39.4%.地质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法评价结果表明,九龙江和厦门西港近岸表层沉积物中汞主要为轻度污染,存在中等—较高潜在生态风险.需对汞污染进行综合防治.
关键词:
汞
,
赋存形态
,
生态风险
,
表层沉积物
,
九龙江
,
厦门西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