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462)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固定化耐辐射奇球菌对铀的吸附性能及减量化研究?

覃贻琳 , 董发勤 , 聂小琴 , 张伟 , 周娴 ,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6.06.022

研究采用海藻酸钠(SA)为固定化载体包埋固定活体耐辐射奇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 ),旨在探讨固定化活体耐辐射奇球菌颗粒对铀的吸附性能、减量化效果及减量后灰分中铀的赋存形态.结果表明,25℃、pH 值=3.5、投加量25 g/L、初始铀浓度为50 mg/L时,1 h左右可达吸附平衡,吸附率达95%以上,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当初始铀浓度为100 mg/L时,最大吸附量达103.82 mg/g(DW).通过 HCl 解吸复吸3次仍可保持与原有的吸附量相当的水平;固定化颗粒经灰化处理后有较好的减量化效果,湿重和干重减重比分别为17.56和254.37.灰化前后经SEM-EDS、XRD分析,表明铀主要与固定化耐辐射奇球菌细胞中的磷结合成团簇的絮状物质,灰化后结晶成铀的磷酸盐,灰分主要成分为 CaCO3、Ca(UO2)(PO4).3 H2 O 和(Ca,U)(PO4).2 H2 O.

关键词: 固定化 , 耐辐射奇球菌 , 吸附 , , 减量化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钊毒素-Ⅰ的磷脂膜结合活性

曾雄智 , 皮建辉 , 梁宋平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7.06.007

钊毒素-Ⅰ(JZTX-Ⅰ)是一种能够抑制心肌钠通道失活的新型蜘蛛神经毒素,该文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与色氨酸荧光测定技术研究了JZTX-Ⅰ的磷脂膜结合活性.脂质体共沉淀实验表明,JZTX-Ⅰ具有不依赖于带负电荷磷脂组成的生物膜结合活性.当加入由酸性或中性磷脂构成的脂质体后,JZTX-Ⅰ能够分别产生6.4和4.7 nm的蓝移以及7.4和8.0 nm的红移激发漂移,显示JZTX-Ⅰ能够插入磷脂膜,同时该分子疏水表面的色氨酸残基处于一个运动受限的界面区域.荧光淬灭实验进一步证实,与脂质体结合能够减少该毒素分子表面色氨酸残基的溶剂暴露.该研究结果为阐明JZTX-Ⅰ的离子通道门控调节机制提供了新的信息.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 荧光谱 , 单层小脂质体 , 钊毒素-Ⅰ

钊毒素-V剪切体Y1-JZTX-V的化学合成与氧化复性及其钠通道活性鉴定

全妙华 , 曾雄智 , 皮建辉 , 邓梅春 , 梁宋平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7.04.011

应用芴甲氧羰基(Fmoc)固相方法化学合成了钊毒素-V(JZTX-V)分子N-端酪氨酸残基剪切体(Y1-JZTX-V),并且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对不同条件下的氧化复性结果进行监测,从而得到该剪切体的最佳氧化复性条件:0.1 mol/L Tris-HCl缓冲液、pH 7.50、1 mmol/L还原型谷胱甘肽(GSH)、0.1 mmol/L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样品浓度为0.05 mg/L、复性温度为4 ℃.膜片钳电生理实验结果显示钊毒素-V剪切体Y1-JZTX-V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细胞上表达的河豚毒素不敏感型(TTX-R)与河豚毒素敏感型(TTX-S)钠电流均有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60±2.5)nmol/L和(39.6±3.2)nmol/L.与天然的钊毒素-V相比,该剪切体对大鼠DRG细胞上的TTX-S钠电流的抑制作用基本一致,但对TTX-R钠电流的抑制作用却大大降低,表明钊毒素-V分子N-端的酪氨酸残基是一个与TTX-R钠通道结合活性相关的氨基酸残基.

关键词: 化学合成 , 钊毒素-V剪切体 , 复性 , 钠离子通道

电镀清洁生产技术改造从何处入手

蔡建宏

电镀与涂饰 doi:10.3969/j.issn.1004-227X.2007.04.014

阐述了电镀企业进行清洁生产系统技术改造的必然性,提出了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时必须从源头采取措施(如采取间歇式逆流漂洗与喷淋清洗组合的清洗方式、设置回收槽、使用高频开关电源、改造加热设备等),以节约水资源、回收流失的资源、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降低能耗、提高电镀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能力.

关键词: 电镀 , 清洁生产 , 环境保护 , 节水 , 节能

二极管激光器阵列微通道冷却实验研究

李志刚 , 淮秀兰 , 陶毓伽 , 王立

工程热物理学报

5 W/cm2的界面热流密度.实验结果还验证了Shah和London提出的表观阻力系数关联式、用于预测平均努尔数的Sieder-Tate关联式以及Shah&London关联式.

关键词: 微通道 , 流动阻力 , 传热特性 , 激光器热管理

流体在微多孔介质内对流换热实验研究

胥蕊娜 , 姜培学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对空气流过烧结微多孔介质内部对流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颗粒直径下对流换热努尔特数随流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当颗粒直径为200~40μm时,实验得到的对流换热努尔特数与已有研究结果符合很好;当颗粒直径为20μm和10 μm时,实验结果略小于已有研究结果,说明空气在微多孔介质中的对流换热需要考虑微尺度效应的影响.同时,根据实验结果给出了微多孔介质内对流换热努尔特数与雷诺数的经验关联式,并提出了考虑努森数的修正关联式.

关键词: 微多孔介质 , 实验研究 , 对流换热 , 微尺度效应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47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