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光华
,
张昕玮
,
李俊国
,
郭艺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6.04.042
以腐植酸、甲醛、对氨基苯磺酸钠、尿素等为原料,依次经过磺甲基化、缩聚反应合成了两种具有不同侧链结构的腐植酸分散剂,磺甲基化腐植酸缩聚物(简称 HBF)和磺甲基化腐植酸脲醛缩聚物(简称 HBUF)。通过对比考察了两种分散剂对陕西彬长煤的水煤浆的成浆性能、浆体稳定性能以及两种分散剂在煤颗粒表面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具有较长侧链的 HBUF分散剂具有较好的分散降粘效果,其用量为0.45%时,彬长煤的最高制浆浓度达68%,两种分散剂在煤颗粒表面均呈现单分子层吸附特征,其中 HBUF吸附量大,吸附平衡常数高。
关键词:
磺甲基化
,
腐植酸
,
水煤浆
,
分散剂
胥蕊娜
,
姜培学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对空气流过烧结微多孔介质内部对流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颗粒直径下对流换热努谢尔特数随流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当颗粒直径为200~40μm时,实验得到的对流换热努谢尔特数与已有研究结果符合很好;当颗粒直径为20μm和10 μm时,实验结果略小于已有研究结果,说明空气在微多孔介质中的对流换热需要考虑微尺度效应的影响.同时,根据实验结果给出了微多孔介质内对流换热努谢尔特数与雷诺数的经验关联式,并提出了考虑努森数的修正关联式.
关键词:
微多孔介质
,
实验研究
,
对流换热
,
微尺度效应
张光华
,
屈倩倩
,
朱军峰
,
卫颖菲
,
王鹏
,
付小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甲基丙烯酸(MAA),烯丙基磺酸钠(SAS)为单体,在引发剂过硫酸钾(K2S2O8)、阻聚剂对苯二酚作用下直接聚合得到一系列具不同侧链长度的三元聚醚聚羧酸盐分散剂.通过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凝胶渗透色谱等手段对聚合物的结构、热力学性能和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将其作用于彬长煤制浆,考察了浆体的表观黏度、流变性、Zeta电位、最大成浆浓度和稳定性,并测定和煤的接触角.结果表明,侧链长度为SAS/MAA/APEG1000(n=23)的聚羧酸盐分散剂在最佳用量为0.4%时,水煤浆最高制浆浓度可达到72%,Zeta电位由-12.6 mV变化到-53.1 mV,具有良好的润湿效果,对彬长煤具有更好的降粘、分散和稳定作用.
关键词:
聚羧酸盐
,
分散剂
,
烯丙基聚乙二醇
,
侧链长度
张光华
,
李元博
,
朱军峰
,
贾宇荣
,
葛磊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5.10.021
以丙烯酸(AA)和4种不同侧链长度的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 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50,500,750,1000)先酯化合成大单体(MPEGAA),再以丙烯酸、对苯乙烯磺酸钠(SSS)为单体,在引发剂过硫酸钾、链转移剂异丙醇作用下聚合得到4种具有不同侧链长度的聚羧酸盐分散剂.通过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凝胶渗透色谱(GPC)、热重分析(TG)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对聚合物的分子结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热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将其作用于彬长煤制浆,考察了浆体的表观黏度、最佳添加用量、最大成浆浓度、Zeta电位和稳定性.结果表明侧链长度为 PC500(n=11)的聚羧酸盐分散剂降黏效果最佳,且最佳用量0.4%(质量分数)时,水煤浆最高制浆浓度可达到68%,Zeta 电位由-11.2 mV变化到-41.5 mV,对彬长煤具有更好的分散降黏和稳定的作用.
关键词:
聚羧酸盐
,
分散剂
,
结构表征
,
侧链长度
杨德伟
,
黄善波
,
林日亿
工程热物理学报
采用直接电加热法对平均为101 μm、403 μm及801 μm的铜丝进行加热,使用高精度电阻仪测量电加热前及电加热后的铜丝的电阻值,根据温度与金属电阻之间的关系能够相当精确的测量整个铜丝电加热后的平均温度值.电加热时的电压及电流也同时被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在自然对流条件下,实验得到的努谢尔特数与经典的准则关联式得到的努谢尔特数随着外径的减小,其偏差越来越大,最大偏差超过50%.
关键词:
微尺度换热
,
细铜丝
,
电阻
,
努谢尔特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