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69)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铝矾土、石膏复合掺对灌浆材料凝结时间的影响

戴银所 , 谭跃虎 , 江南 , 朱正亮 , 丁建党 , 杨庆恒

硅酸盐通报

灌浆材料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领域的工程材料,为了满足抢修、抢建的快速施工需求,需要大幅度缩短凝结时间;利用铝矾土和石膏在水泥浆体中能够快速生成钙矾石的特点达到提高凝结速度的目的.通过调整铝矾土和石膏的细度、掺量,研究灌浆材料凝结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胶比是影响凝结时间和流动度的关键因素;在满足灌浆施工流动度前提下,铝矾土和石膏SO3/Al2O3物质的量比为3,总掺量(粒径0.08 mm)在10 ~ 15%时,灌浆材料的初凝时间能够控制在0.5~1h,终凝时间在1~2h范围,而且它们的膨胀率一个月以后稳定在0.2%以内.

关键词: 铝矾土 , 石膏 , 灌浆材料 , 钙矾石 , 凝结时间 , 膨胀

"江南古陆"中段湖南地区金矿床成矿模式研究

匡文龙 , 刘继顺 , 朱自强 , 高珍权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1.11.001

"江南古陆"又称"江南古岛弧",它是我国南方一条重要的金成矿带,其内发育有一系列似层状的金矿床,有关其成因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属于晚元古代的层控矿床.笔者通过对"江南古陆"金矿成矿带上新近发现的万古金矿床和邻近的其它金矿床进行对比性研究,提出了对"江南古陆"中段湖南地区金矿床成矿模式的有关认识,认为元古宙浅变质岩系作为金矿赋存层位,在成矿作用过程中提供了一定的物源,但主要成矿作用发生在燕山期.

关键词: 江南古陆 , 成矿带 , 金矿床 , 成矿模式

江南隆起带皖赣相邻区燕山期岩浆岩稀土对比研究

袁峰 , 周涛发 , 岳书仓 , 朱光 , 侯明金

中国稀土学报

对比研究了江南隆起带皖南地区与赣东北地区燕山期岩浆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稀土元素特征反映出, 皖南地区燕山期岩浆岩属于典型的壳源岩浆岩, 而赣东北地区燕山期岩浆岩则具有幔源特征, 这是赣东北地区燕山期与岩浆岩有关的多金属矿床发育、而皖南地区不发育的重要原因. 稀土元素的研究结果同时得到地球物理、成岩构造背景、稳定同位素等研究的证实, 也表明稀土元素在岩浆岩成岩物质来源方面有很好的示踪作用.

关键词: 地球化学 , 岩浆岩 , 江南隆起 , 稀土

皖南鹤城科马提质变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大地构造意义

汪龙 , 刘春明 , 胡召齐 , 江来利 , 黄德志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江南造山带新元古变基性岩为区域构造事件和演化模型的建立提供地质依据.对江南造山带东段皖南鹤城地区变玄武质岩的地球化学及岩石成因进行研究.鹤城变玄武岩呈北东—南西向沿瑶里—鹤城—江潭—带分布.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休宁鹤城变玄武岩同科马提质玄武岩及岛弧玄武岩相类似;富集Rb、Ba、Th、U等强不相容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和Ta,指示其成因可能与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有关,同时有地壳物质的混染,其可能属于皖南伏川蛇绿岩西延组成部分,与伏川蛇绿岩组成一个弧后杂岩带,形成于与俯冲有关的弧后小洋盆环境.结合区域资料,表明新元古代板块俯冲、岛弧岩浆活动以及拼合是江南造山带形成的比较合理的构造演化过程.

关键词: 江南造山带东段 , 鹤城 , 变玄武岩 , 科马提质玄武岩 , 岛弧玄武岩

高分子专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利名称:提高接枝淀粉浆料接枝效率的淀粉预处理方法专利申请号:CN200710024110.1公开号:CN101092458申请日:2007.07.17公开日:2007.12.26申请人:江南大学一种提高接枝变性淀粉浆料接枝效率的淀粉预处理方法,属于纺织经纱上浆使用的变性淀粉浆料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淀粉烯丙基醚化预处理和自由基接

关键词: 专利申请号 , 变性淀粉浆料 , 高分子 , 预处理方法 , 接枝效率 , 接枝淀粉浆料 , 江南大学 , 专利名称

沃溪金、锑、钨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匡文龙 , 古德生 , 刘新华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4.06.004

沃溪金、锑、钨矿床,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江南古陆南缘的雪峰弧型构造隆起带的中段,是江南古陆金矿成矿带上一个金、锑、钨共生的大型矿床.根据实地考察,通过对该矿床成矿的构造背景及区域成矿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认为燕山运动所导致的岩体侵位为区内成矿提供了热源,区内断裂构造的发育为成矿提供了良好的构造条件,元古宙浅变质岩系作为金矿的赋存层位,在成矿作用过程中提供了一定的物源,在该矿床的深边部及其外围有着巨大的找矿潜力.

关键词: 沃溪 , 构造背景 , 地质特征 , 找矿前景 , 区域成矿 , 成矿模式

二极管激光器阵列微通道冷却实验研究

李志刚 , 淮秀兰 , 陶毓伽 , 王立

工程热物理学报

5 W/cm2的界面热流密度.实验结果还验证了Shah和London提出的表观阻力系数关联式、用于预测平均努尔数的Sieder-Tate关联式以及Shah&London关联式.

关键词: 微通道 , 流动阻力 , 传热特性 , 激光器热管理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7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