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65)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含不同核心第一代π-共轭不对称树状化合物的合成

彭晓春 , 伍建华 , 肖竹平 , 碧桃 , 吴芳 , 赵寒霜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3.20466

以3,5-二叔丁基苯酚、三氟甲基磺酸酐和4,5-二乙炔基-2-甲氧基苯酚为原料,合成了4,5-双(3’,5’-二叔丁基苯基乙炔基)-2-甲氧基苯酚(单分子枝),单分子枝的酚羟基用三氟甲基磺酸酐酯化得到磺酸酯,后者再分别与偶氮苯、联苯、蒽和芘发色团偶联,得到含不同核心的第一代π-共轭不对称树状化合物.目标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分别经1H NMR谱、13C NMR谱、IR光谱和元素分析予以表征.其溶解性测试表明,相对于核(不同的发色团),所有树状化合物均能溶于常用的有机溶剂,并显示出良好的热稳定性.这将有利于其掺杂入其它材料和器件中.

关键词: 不对称共轭树状化合物 , 发色团偶联 , 合成 , 表征

碧桃花、叶、茎、果实挥发油成分及抗油脂氧化、抑菌作用

卫强 , 彭喜悦

应用化学 doi:10.11944/j.issn.1000-0518.2016.08.150455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鉴定碧桃花、叶、茎、果实挥发油中化学成分和相对质量浓度,共鉴定178个化合物。其中花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有苯甲醛(11.42%)、α-金合欢烯(9.18%)、十六烷酸(8.03%)。叶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有:苯甲醛(14.72%)、二十五烷(9.85%)、二十八烷(8.29%)、二十三烷(5.14%)。茎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有(Z)-3-己烯-1-醇(28.90%)、(E)-2-己烯醇(16.06%)、正己醇(6.86%)。果实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有:苯甲醛(20.46%)、十六烷酸(5.84%)、苯甲醇(5.01%)。在10~40 d贮藏期内,花、叶、茎、果实挥发油可明显降低花生油的过氧化值和酸值,其中以茎挥发油高剂量组降低作用最强。花和茎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在0.024~0.188 g/L范围内。

关键词: 碧桃 , 挥发油 , 化学成分 , 抗氧化 , 抑菌

碧桃花、叶、茎、果实挥发油成分及抗油脂氧化、抑菌作用

卫强 , 彭喜悦

应用化学 doi:10.11944/j.issn.1000-0518.2016.08.150455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鉴定碧桃花、叶、茎、果实挥发油中化学成分和相对质量浓度,共鉴定178个化合物.其中花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有苯甲醛(11.42%)、α-金合欢烯(9.18%)、十六烷酸(8.03%).叶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有:苯甲醛(14.72%)、二十五烷(9.85%)、二十八烷(8.29%)、二十三烷(5.14%).茎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有(Z)-3-己烯-1-醇(28.90%)、(E)-2-己烯醇(16.06%)、正己醇(6.86%).果实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有:苯甲醛(20.46%)、十六烷酸(5.84%)、苯甲醇(5.01%).在10~40 d贮藏期内,花、叶、茎、果实挥发油可明显降低花生油的过氧化值和酸值,其中以茎挥发油高剂量组降低作用最强.花和茎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在0.024 ~0.188 g/L范围内.

关键词: 碧桃 , 挥发油 , 化学成分 , 抗氧化 , 抑菌

二极管激光器阵列微通道冷却实验研究

李志刚 , 淮秀兰 , 陶毓伽 , 王立

工程热物理学报

5 W/cm2的界面热流密度.实验结果还验证了Shah和London提出的表观阻力系数关联式、用于预测平均努尔数的Sieder-Tate关联式以及Shah&London关联式.

关键词: 微通道 , 流动阻力 , 传热特性 , 激光器热管理

流体在微多孔介质内对流换热实验研究

胥蕊娜 , 姜培学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对空气流过烧结微多孔介质内部对流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颗粒直径下对流换热努尔特数随流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当颗粒直径为200~40μm时,实验得到的对流换热努尔特数与已有研究结果符合很好;当颗粒直径为20μm和10 μm时,实验结果略小于已有研究结果,说明空气在微多孔介质中的对流换热需要考虑微尺度效应的影响.同时,根据实验结果给出了微多孔介质内对流换热努尔特数与雷诺数的经验关联式,并提出了考虑努森数的修正关联式.

关键词: 微多孔介质 , 实验研究 , 对流换热 , 微尺度效应

微小尺度下自然对流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杨德伟 , 黄善波 , 林日亿

工程热物理学报

采用直接电加热法对平均为101 μm、403 μm及801 μm的铜丝进行加热,使用高精度电阻仪测量电加热前及电加热后的铜丝的电阻值,根据温度与金属电阻之间的关系能够相当精确的测量整个铜丝电加热后的平均温度值.电加热时的电压及电流也同时被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在自然对流条件下,实验得到的努尔特数与经典的准则关联式得到的努尔特数随着外径的减小,其偏差越来越大,最大偏差超过50%.

关键词: 微尺度换热 , 细铜丝 , 电阻 , 尔特数

路用木质纤维性能研究

徐静 , 赵永利 , 刘加平

材料导报

采用了德国JRS、国产某BH及新型絮状木质纤维,通过伦堡沥青析漏、马歇尔稳定度、动稳定度、水稳定性、渗水系数及构造深度等试验,研究木质纤维性能对提高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易于分散、低含水率、高吸油率、惰性大、动弹模高的木质纤维有利于增强SMA的路用性能.

关键词: 木质纤维 , 沥青混凝土 , 沥青玛蹄脂碎石(SMA)

聚酯纤维对排水性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影响

张岭岭 , 吴金荣

硅酸盐通报

伦堡析漏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聚酯纤维掺量对排水性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随纤维掺量的增大而增大,纤维掺量为0.4%时,其对排水性沥青混合料析漏损失的减少效果最明显,为最佳纤维掺量.

关键词: 排水性沥青混合料 , 聚酯纤维 , 伦堡析漏试验 , 最佳沥青用量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7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