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延明
,
安立群
,
谭明
,
谈清华
,
王玲玲
,
严达利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9.01.017
通过X射线衍射、 差热-热重(DTA-TG)联用仪以及磁测量等手段研究了 Sm2 Fe17化合物及其氮化物的相结构和磁性.通过对Sm2 Fe17化合物的DTA-TG分析可以得到:当温度从室温(约300 K)升至1473 K的过程中,在N2保护的条件下,N原子扩散进入Sm21 Fe17化合物中,在温度为700 K左右时Sm2 Fe17化合物吸氮反应最剧烈,吸氮的结果使得Sm2 Fe17 Nx化合物的居里温度显著提高.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在吸氮反应的同时,Sm2 Fe17 Nx化合物变的不稳定,部分分解为SmN化合物和Fe.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该化合物在接近熔点的1473 K以下只存在Th2 Zn17型结构,不存在Th2 Ni17型结构.
关键词:
Sm2 Fe17化合物
,
X射线衍射
,
差热-热重分析
张志伟
,
王瑶
,
邓元
,
谭明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1.11030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制备了具有特殊层状纳米结构的碲化铋热电薄膜. 以Bi2Te3为靶材, 在不同基底温度和沉积时间下制备了薄膜, 并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等对样品进行了结构和成分分析, 同时测试了薄膜的电导率和Seebeck系数. 结果表明, 基底温度是影响薄膜微结构和热电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较高的基底温度利于层状结构的形成和功率因子的提高, 400℃基底温度下制备薄膜的功率因子最优. 然而, 所有薄膜均显示不同程度偏离Bi2Te3的化学计量比而缺Te, 优化薄膜成分有望进一步提高薄膜的热电性能.
关键词:
碲化铋
,
thin film
,
radio frequency magnetron sputtering
,
thermoelectric properties
谢林阳
,
聂飞
,
贺高红
,
谭明
,
冯敬海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聚丙烯腈(PAN)具有较高的气体渗透性,但拉伸强度低,不适宜直接制膜。为达到气体分离膜在力学强度方面的使用要求,利用PAN与乙酸纤维素(CA)共混改善其拉伸性能。结果表明,采用相转化法制备的PAN/CA共混基膜,随着CA与PAN共混比的增加,拉伸强度有明显的上升趋势,由1.74MPa增加到2.08MPa。当共混比为0.10时,在此基膜上涂覆质量分数为8%的硅橡胶制得的复合膜,氧氮选择性可达到2.08,氧气透量为100.5GPU(1GPU=10-6cm3(STP)/cm2.s.cmHg)。
关键词:
聚丙烯腈
,
乙酸纤维素
,
共混
,
气体膜分离
,
力学强度
张志伟
,
王瑶
,
邓元
,
谭明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1.11030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制备了具有特殊层状纳米结构的碲化铋热电薄膜.以Bi2Te3为靶材,在不同基底温度和沉积时间下制备了薄膜,并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等对样品进行了结构和成分分析,同时测试了薄膜的电导率和Seebeck系数.结果表明,基底温度是影响薄膜微结构和热电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较高的基底温度利于层状结构的形成和功率因子的提高,400℃基底温度下制备薄膜的功率因子最优.然而,所有薄膜均显示不同程度偏离Bi2Te3的化学计量比而缺Te,优化薄膜成分有望进一步提高薄膜的热电性能.
关键词:
碲化铋
,
薄膜
,
射频磁控溅射
,
热电性能
张来新
,
朱海云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简要介绍了罗丹明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合成、特性及应用,重点介绍了:①新型罗丹明类荧光探针的合成与性能研究;②新型罗丹明及香豆素类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对金属离子的识别。并对罗丹明化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罗丹明
,
合成
,
应用
杨杨
,
高超颖
,
许良
,
段莉梅
,
李斌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4.30658
罗丹明以其良好的光稳定性、光物理性质和荧光效应得到了人们的极大重视.基于罗丹明的螺环衍生物与被检测物质作用开环而产生荧光响应的特性,将两个或多个罗丹明母体单元构筑到包含特异性的识别单元的探针分子中,形成多枝的罗丹明酰肼类荧光探针,不仅可以弥补单分子探针的某些功能缺陷,而且可以使其具有更高灵敏度、更高选择性和可靠性,更加有利于分析检测.本文着重从设计原理、识别性能、应用范围等方面介绍了多枝罗丹明探针在Hg2+、Cu2+、Fe3+和Al3+等离子检测中发展趋势,并展望了这类荧光探针在活细胞金属离子光学成像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多枝罗丹明
,
荧光探针
,
荧光识别
,
检测限
,
细胞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