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庚凤
,
贺雯琳
,
潘敏
,
方克明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7.03.008
用共沉淀法制备超细钐铁复合氧化物FeSmO3.考察了不同沉淀剂(NaOH,NH3·H2O和(NH4)2CO3)、分散剂乙二醇的加入及焙烧温度对沉淀产物粒度和形貌的影响;并用TG/DTA、XRD和SEM等技术对粉体的形成过程、形貌和粒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以NH3·H2O为沉淀剂,并加入一定量的乙二醇为分散剂时产物的粒度最小,分散性最好;FeSmO3的形成过程先为钐和铁的氢氧化物分解形成钐和铁的氧化物,然后通过复合反应生成FeSmO3;当沉淀物于800 ℃焙烧2 h后钐铁复合氧化物的粒度能达到185 nm左右,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产物的粒度增大.
关键词:
共沉淀法
,
FeSmO3
,
超细粉
侯长军
,
刘琛
,
霍丹群
,
法焕宝
,
杨眉
,
向芸颉
,
宋坤
,
陈泳池
,
卢中明
功能材料
在水/二甲基亚砜(DMSO)的混合溶液体系中,利用自组装方法,使5,10,15,20-四苯基卟琳铟(InTPP)分子聚集成纳米材料,并研究了其最优制备温度为50℃.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对铟卟啉纳米材料的表面形貌进行了研究,可获得粒径为100~200nm的棒状铟卟啉纳米材料.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了铟卟啉单体与纳米材料光学性质的差别:在紫外-可见光谱中,铟卟啉纳米分散体系的Soret带吸收峰从原来的423nm分别红移到433和453nm,吸光值明显减小,峰形呈劈裂状且明显变宽.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对铟卟啉的光学检测性能进行了研究,将铟卟啉单体和纳米溶液体系对低浓度甲基膦酸二甲酯(DMMP)的检测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铟卟啉纳米溶液体系的检测效果明显优于单体.
关键词:
铟卟啉
,
纳米材料
,
检测
,
甲基膦酸二甲酯
,
光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