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向阳
,
尤慧艳
,
付秀丽
色谱
doi:10.3724/SP.J.1123.2016.10007
基于聚阳离子鱼精蛋白与带负电的核酸适配体以及金纳米粒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发展了一种生物纳米检测技术,用于卡那霉素的检测;优化了缓冲溶液中阳离子、鱼精蛋白以及核酸适配体浓度,结果表明在20 mmol/L Na+、1 mmol/L Mg2+、2 mg/L 鱼精蛋白、100 nmol/L 核酸适配体条件下,卡那霉素在5~5 000 nmol/L 范围内与金纳米粒子的吸光度比值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 0.992 8,方法的检出限为0.53 nmol/L.在此实验条件下,检测了牛奶中卡那霉素的含量,回收率为96%~98%,相对标准偏差为1.5%~3.2%.该方法选择性高,灵敏度好,线性范围广,显示出其应用于食品中卡那霉素检测的优势.
关键词:
鱼精蛋白
,
核酸适配体
,
金纳米粒子
,
纳米生物
,
卡那霉素
,
牛奶
张小琴
,
王宇池
,
王永青
,
韩力挥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目前,低渗透油藏在各大油田分布广泛,其石油储量占未开发石油总量的比重较大.贾敏效应是导致低渗透油藏难以开采、采收率低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采用贾敏指数来评价贾敏损害程度,制取了三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JN-1、JN-2和JN-3,通过筛选得知JN-3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最强.根据贾敏效应产生的机理以及水井转抽机理,开展了减缓贾敏效应的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针对性地向注入水中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JN-3,可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同时适时地采用水井转抽逆向驱油来增大驱动压差,有效地抑制和减缓了贾敏效应,提高原油采收率.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
贾敏效应
,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
水井转抽
姜小敏
,
凌志光
,
邓兴勇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在含尘流透平叶片流道内气固两相流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发展了叶片冲蚀的数值分析方法,提出了便于工程应用的有限区域内质量加权、面积平均的冲蚀率统计分布计算方法,对建造中的江苏徐州贾旺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中试电站燃气轮机叶片冲蚀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计算结果的数据图象资料,就叶片冲蚀状况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透平机械
,
叶片冲蚀
,
数值分析
董彦,龚志翔,肖国华
钢铁研究学报
以指导无取向电工钢热轧工艺为目的,采用Gleeble 1500热模拟试验机进行高温等温压缩,在应变速率为0.01~10s-1和变形温度500~1200℃条件下,对试样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在回复与再结晶过程中发生α-Fe向γ-Fe相的?洌贾挛忍鞅溆αΤ氏帧耙斐!北浠2捎肁rrhenius关系模型,模型参数能很好的与试验结果相吻合。利用模型分别计算得500~800℃时,应力水平因子α=0.0390MPa-1,应力指数n=7.93,结构因子A=1.9×1018 s-1,热变形激活能Q=334.8kJ/mol;1050~1200℃时,应力水平因子α=0.1258MPa-1,应力指数n=5.29,结构因子A=1.0×1028 s-1,热变形激活能Q=769.9kJ/mol。
关键词:
无取向
,
electrical steel
,
high temperature
,
plastic deformation
,
flow stress
徐城杰
,
张广升
,
刘洪潭
,
郭烈锦
工程热物理学报
水的传递和分布对PEM燃料电池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建立了一套分区域求解、两相流、非等温数学模型对此进行了研究,首次清晰地展示出二维空间的水传递和分布特性,得到如下有价值的详细信息:沿流动方向阳极侧的总水分浓度不断降低,而阴极侧的却不断升高,阴极流道末端易发生水淹;阴极GDL中的液态水分布随电流大小而不同:小电流时从内到外逐渐减少,而大电流时则逐渐增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PEM)
,
燃料电池
,
水传递
,
数值模拟
王娜
,
顾洪恩
人工晶体学报
在8组不同的温度和电压条件下,用自行设计的电注入实验装置对氟化钡晶体进行点阴极电注入着色.测试和分析了电注入着色前后氟化钡晶体的吸收光谱.研究结果表明:电注入着色后氟化钡晶体中产生了大量F色心.电注入过程中,F色心首先在阴极注入点附近产生,然后逐渐向阳极扩散.通过测试晶体着色深度并利用F色心迁移率与温度的关系确定出了电注入着色氟化钡晶体中F色心的扩散激活能.
关键词:
氟化钡
,
电注入
,
F色心
,
扩散激活能
王塞北
,
王松
,
陈永泰
,
张乃千
,
李爱坤
,
杨有才
,
刘满门
,
张吉明
,
谢明
贵金属
运用触点材料测试系统进行了AgSnO2电接触材料在低压直流条件下的电接触实验,研究了材料转移情况,分析了电弧侵蚀形貌和成分变化。结果表明:AgSnO2(12)的转移方向为阴极向阳极转移,阴、阳极材料转移速率均为初期较快后逐渐减缓。阴、阳极表面可按电弧侵蚀形貌分成对应的三个圆环状区域:中心A区—电弧作用域,B区—电弧影响区,最外层区—电弧无明显影响区。阴极电弧作用区微观形貌主要为海绵状基体上分布着大小不一的孔洞,Sn 和 O 元素多偏聚在孔洞区域;阳极侵蚀区主要为熔融流动铺层或喷溅状态。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
SnO2
,
材料转移
,
电弧侵蚀形貌
刘方方
,
陈敬超
,
郭迎春
,
耿永红
,
管伟明
贵金属
doi:10.3969/j.issn.1004-0676.2007.03.006
抗电弧侵蚀性能是衡量电接触材料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对采用反应合成技术制备的AgSnO2电接触材料进行电接触试验,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材料在电弧侵蚀后的形貌,对AgSnO2(10)材料在直流、阻性负载条件下的电弧侵蚀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合成法制备的AgSnO2(10)电接触材料在电流≤20A条件下,材料由阴极向阳极转移;电流>20A条件下,材料的转移方向反转.归纳出电弧侵蚀后的AgSnO2(10)的表面形貌特征.
关键词:
金属材料
,
复合材料
,
AgSnO2
,
电接触材料
,
反应合成
,
电弧侵蚀
,
形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