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677)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环氧硅烷室温交联丙烯酸酯共聚无皂水溶胶的研究Ⅰ.环氧硅氧烷微乳液的制备

郑永丽 , 刘宗惠 , , 程先德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3.07.015

介绍了丙烯酸酯共聚无皂水溶胶的室温交联剂--环氧硅氧烷(KH-560)的乳化方法. 研究了乳化剂类型、用量以及KH-560含量对微乳液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OP-10具有较好的乳化效果;当ω(OP-10)=5%、ω(KH-560)=40%时,微乳液稳定性最佳. 微乳液加入无皂水溶胶中制得的交联乳液(用量为5%)室温放置6个月后性能无明显变化,干燥涂膜的交联度达到93%,而且具有较好的耐水、耐溶剂性能(水中溶胀度降低了83%,在甲苯中由原来的溶解变为溶胀115%).

关键词: 环氧硅烷 , 微乳液 , 无皂水溶胶 , 室温交联

减缓低渗透储层敏效应的方法研究

张小琴 , 王宇池 , 王永青 , 韩力挥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目前,低渗透油藏在各大油田分布广泛,其石油储量占未开发石油总量的比重较大.敏效应是导致低渗透油藏难以开采、采收率低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采用敏指数来评价敏损害程度,制取了三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JN-1、JN-2和JN-3,通过筛选得知JN-3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最强.根据敏效应产生的机理以及水井转抽机理,开展了减缓敏效应的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针对性地向注入水中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JN-3,可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同时适时地采用水井转抽逆向驱油来增大驱动压差,有效地抑制和减缓了敏效应,提高原油采收率.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 敏效应 ,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 水井转抽

及其含合金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郑笑芳 , 彭晓东 , 谢卫东 , 苏中华 , 李文娟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33-1331/TJ.20110706.0735.001

、含合金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综述金属的制备工艺,A1-Li合金、Mg-Li合金的特性、性能改善途径及制备工艺,合金热电池阳极材料的研究概况.还阐述了含合金的应用现状.

关键词: , AI-Li , Mg-Li , 阳极材料 , 制备工艺 , 熔盐电解法 , 热还原法

原子吸收法测定铝-合金中的

孙宇红 , 李冬梅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doi:10.3969/j.issn.1004-244X.2002.01.018

铝-中间合金中的含量一般在2%~5%之间,用原子吸收测定的方法也有报道[1],但方法较为复杂.本方法采用盐酸溶样,火焰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操作简便,方法准确、稳定.

关键词: 铝-中间合金 , , 火焰原子吸收法

产业技术经济综合分析

张文毓

金属世界 doi:10.3969/j.issn.1000-6826.2010.01.024

本文对的资源概况、的技术概况、的产业概况、的市场概况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希望对产业技术经济等方面有一个全面了解.

关键词: 产业 , 市场

铌酸晶体含量的精确测量研究

杨金凤 , 黄存新 , 孙军 , 徐海霞 , 张玲 , 许京军

人工晶体学报

采用碳酸粉末和五氧化二铌粉末通过烧结制备了氧化锂含量为47.84mol%~50.50mol%的铌酸多晶粉末,并烧结为陶瓷片样品.然后利用精密数字电容电桥测量了这些样品的介电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得到了铌酸的居里温度Tc与含量的关系.

关键词: 铌酸 , 介电常数 , 居里温度 , 含量

世界工业发展格局的变化对中国工业的影响和对策

封国富 , 张晓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3.01.011

综述了世界资源结构变化导致的盐格局的变化. 论述了中国工业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提出了入世后中国工业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 工业 , 资源 , 现状 , 对策

合金研究进展

杨守杰 , 陆政 , 苏彬 , 戴圣龙 , 刘伯操 , 颜鸣皋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1.05.012

回顾了铝合金的发展历史,按时间顺序和性能特点将铝合金划分成了三代,并重点介绍了第三代铝合金的发展情况,其最引人瞩目的是高强可焊铝合金的兴起和低各向异性厚板材的生产。分析认为,第三代铝合金的发展趋势是有针对性地提高合金的某方面性能。

关键词: 合金 , 各向异性 , 性能

合金研究开发的历史与现状

尹登峰 , 郑子樵

材料导报

综述了国内外关于铝合金的研究概况;对铝合金的实际应用进行了简要归纳;分析和评述了铝合金今后的发展态势.

关键词: 合金 , 研究 , 开发 , 历史 , 现状

云母分解及溶出工艺的研究进展评述

李根 , 杨洁 , 杨静

硅酸盐通报

作为最轻的金属,具有密度低、化学活性强等特性,因而及其化合物在可充电电池、电子器件、陶瓷、玻璃、医疗设备等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云母矿为重要的资源之一,如何高效经济地分解云母和溶出其中的,是利用云母矿提取进而制备各类化合物的关键.本文主要对酸法、碱法和盐法三种分解云母技术和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酸法可降低反应温度,但需要大量碱性物质中和余酸、除去溶液中的Al3+;碱法助剂廉价,环境比较友好,但废渣量大且难以全部利用;盐法可以在保证产率的同时使焙料蓬松,氯化物价格低廉,但硫酸盐溶液易形成复盐难以提纯,且氯化物对设备腐蚀严重.由此,在工业化利用云母矿时,需要从环境影响、的溶出率和设备寿命等方面,因地制宜地选择最适合的工艺技术.

关键词: 云母分解 , , 研究进展评述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68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