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昌盛
,
郭敏
,
张梅
,
王习东
,
赛因巴特尔
,
廖洪强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09.03.012
以用后Al2O3-C滑板砖、用后硅砖和用后黏土砖为原料合成莫来石,研究了原料种类(用后滑板砖+用后硅砖、用后滑板砖+用后黏土砖),Al2O3、SiO2摩尔比(3.5:2、3:2和2.5:2)和合成温度(1 550、1 600℃)对合成莫来石材料的相组成、显微结构和抗折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以用后滑板砖+用后硅砖或用后滑板砖+用后黏土砖为原料,在1 550或1 600℃保温4 h均可以合成出莫来石材料.2)最适宜的合成工艺参数为:以用后滑板砖和用后黏土砖为原料,按Al2O3、SiO2摩尔比为3.5:2配料,在1 600℃保温4 h煅烧.3)以最适宜的工艺参数合成的试样中,主晶相莫来石的相对含量达96.3%,次晶相为少量的刚玉,无石英相存在;莫来石晶体的长径比大,彼此均匀交联,结构较为致密;试样的抗折强度达65 MPa.
关键词:
莫来石
,
用后耐火材料
,
黏土砖
,
滑板砖
,
硅砖
绳则翠
,
周成
,
张龄之
,
朱亮亮
,
姜波
,
陈英文
,
祝社民
,
沈树宝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2.00228
采用集反应、搅拌、鼓泡、N2气保护和过滤五重功能的自组装反应器,研究了树脂种类、溶剂、缩合试剂和反应时间对环肽依非巴特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Rink Amide AM树脂为固相载体,HBTU/HOBt/DIEA为肽键缩合剂,DMF为溶剂,反应2h,粗肽得率高达86.6%,经液相色谱纯化后纯度达98%以上.
关键词:
依非巴特
,
固相合成反应器
,
Fmoc法
李亚伟
,
李楠
,
王斌耀
,
刘静
,
陈方玉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24X.2000.04.007
采用氮化反应烧结工艺制备-Sialon/刚玉复相耐火材料. 结果表明, 在低于14501600C下的流动氮气气氛中直接氮化反应一定比例的Al、Si、Al2O3微粉, 以及刚玉细粉和颗粒, 可以制备不同Z值的-赛隆(Si6-zAlzOzN8-z)/刚玉复相材料. 但是,最终产物中的-赛隆相的Z值与设计值存在偏差,这可能与反应过程有关. 不同Z值的-赛隆/刚玉复相材料均显示良好的抗渣铁侵蚀性. 同时抗碱试验表明,当预设计Z值为1.52.5时具有良好的抗碱性能,而当预设计Z值等于4时,抗碱性下降,这可能与复相材料中Sialon含量及其Z值有关.
关键词:
赛隆
,
刚玉
,
耐火材料
,
氮化烧结技术
王瑞军
,
张景训
,
李名松
,
汪冰
,
董双发
,
牛海威
,
孙永彬
黄金
doi:10.11792/hj20160304
在新疆阿尔金成矿带东段巴什考供地区,使用美国ASD公司的FieldSpec Pro FR地面波谱仪,获取长城系扎斯勘赛河组地层区各地质体的地面光谱数据。基于各地质体的波谱数据,分析了各类岩性的波谱曲线特征,综合剖析各特征吸收峰的波谱特征和蚀变矿物反映特征,研究和总结矿体、矿化体、近矿围岩、外围蚀变围岩、外围正常围岩的地面光谱蚀变矿物和蚀变矿物组合分布特征,进而总结了扎斯勘赛河组地层的地面光谱蚀变矿物分布和变化规律,结合区域地质和矿化蚀变特征,建立了长城系扎斯勘赛河组地面光谱蚀变矿物分布模型,形成了地面光谱蚀变矿物组合分布图。
关键词:
扎斯勘赛河组
,
地面光谱
,
模型构建
,
巴什考供地区
,
新疆
常怀春
,
陈凤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自制咖啡因印迹酚醛吸附树脂(CIPS)和非印迹酚醛吸附树脂(NIPS)对咖啡因的吸附.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温度和浓度范围内CIPS和NIPS对咖啡因的吸附数据符合Freundlich方程,说明吸附为优惠吸附;对吸附数据进行数学处理,求得了咖啡因在CIPS和NIPS上的吸附焓变在-19 kJ/mol~-31 kJ/mol范围,表明咖啡因与酚羟基的作用力为氢键作用,吸附是放热过程;求得的自由能变和熵变为负值,说明吸附过程是自发进行的.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
酚醛吸附树脂
,
咖啡因
,
吸附
,
热力学
杨薇
,
蒲晓妮
,
文光平
,
刘昊
,
王建章
,
阎逢元
材料保护
赛龙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水润滑轴承材料,在海洋工程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有关海水介质对赛龙材料吸湿性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还不够深入.研究了赛龙材料在海水环境中的吸湿行为和摩擦磨损性能,分析了摩擦工况参数如润滑介质、载荷、转速等对赛龙材料润滑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各测试条件下,海水均比纯水对赛龙材料有更好的润滑效果,其原因之一为赛龙在海水介质中浸泡后,基体-填料间的结合力更强.
关键词:
海水润滑
,
吸水行为
,
赛龙材料
,
摩擦磨损性能
徐斌
,
张海潮
,
徐利华
,
张微
,
程科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以煤矸石为原料,利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合成环境友好赛隆复相陶瓷,并利用SEM,XRD等检测手段对其进行检测分析.实验中采用胶态成型工艺成型坯体,通过碳热还原氮化工艺原位合成得到了柱状晶β-Sialon陶瓷基复合材料,其密度达2.38 g·cm-3.半工业化中试实验表明,煤矸石转型的赛隆制品力学性能优于粘土转型赛隆制品,其密度达2.82g·cm-3,且维氏硬度和断裂韧性为10.44 GPa和5.17MPa·m1/2,分别为粘土转型制品的1.05倍和1.56倍.此研究为大面积推广煤矸石的生态增值利用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
煤矸石
,
环境友好
,
赛隆复相陶瓷
,
胶态成型
,
力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