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52)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TiBCN陶瓷线切割加工表面质量及蚀除机理

, 胡建东 , 孟繁有 , 王耀民

材料工程 doi:10.11868/j.issn.1001-4381.2015.07.004

采用硼化法制备的TiBCN导电陶瓷粉末成功热压烧结为块体材料.设置不同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参数,切割TiBCN块材.通过加工表面质量分析及SEM微观形貌观察,研究了线切割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材料蚀除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线切割加工TiBCN陶瓷材料,可以获得质量良好的加工表面,最小表面粗糙度Ra为0.4μm;脉冲电流IP和脉间ti是影响加工表面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虽然设置长脉宽te有利于提高蚀除效率,但脉间过小,易形成表面裂纹.TiBCN块材线切割加工最佳参数设置范围为:L=2~6,te=20~22μs,ti=65~75μs.线切割加工TiBCN陶瓷材料,有三种蚀除机理:剥离、熔融/再凝固、气化蒸发.

关键词: TiBCN , 电火花线切割 , 表面质量 , 微观形貌 , 蚀除机理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克拉霉素合成工艺中区域选择性甲基化的关中间体

梁建华 , 姚国伟 , 郑少军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4.03.012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克拉霉素合成工艺中关键中间E2',4″-双(三甲基硅)-红霉素A-9-(1-异丙氧环己基)肟、Z-2′,4″-双(三甲基硅)-红霉素A-9-(1-异丙氧环己基)肟和E-2′,4″-双(三甲基硅)-6-甲基红霉素A-9-(1-异丙氧环己基)肟、Z-2′,4″-双(三甲基硅)- 6-甲基红霉素A-9-(1-异丙氧环己基)肟及其相关的6种工艺杂质进行了分离、定性和定量分析。色谱柱为DIKMA公司的Inertsil ODS-3(150 mm×4.6 mm I.d., 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体积比为95∶5),流速1.5 mL/min;检测波长UV 205 nm;柱温40 ℃。在进样量为6~60 μg时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并可以基线分离,为研究区域选择性甲基化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 克拉霉素 , , 醚化 , 硅烷化 , 甲基化 , 异构体 , 区域选择性

含氟共聚聚酰亚胺的合成与性能研究鲁云华,洪斌,迟海军,董岩,肖国勇,胡知之

鲁云华 , 洪斌 , 迟海军 , 董岩 , 肖国勇 , 胡知之

绝缘材料

以1,4-双(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苯(6FAPB)为含氟二胺单体,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和1,2,3,4-环丁烷四酸二酐(CBDA)为二酐单体,经低温溶液缩聚反应得到聚酰胺酸,再经热酰亚胺化处理制备出含氟共聚聚酰亚胺(CPI)薄膜.采用红外(IR)、紫外(UV-Vis)、溶解性测试等对CPI进行结构与性能表征,考察两种二酐单体的不同物质的量之比对共聚聚酰亚胺光学性能和溶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脂环二酐CBDA摩尔配比的增加,CPI薄膜在410 nm处的光透过率逐渐增加,薄膜颜色逐渐变浅,溶解性有所改善.

关键词: 聚酰亚胺 , 共缩聚 , 含氟 , 结构与性能

金属学报 第二卷 1957 目录

金属学报

第一期高路不锈翎中裂较的研究········……,..........................................…… ·········~······一李薰、贺潜菊、张振芳、孺梦菊、严媒、蕙田(l)高煊煊缸内化学平衡的考察n.矽一硫、矽一碳和矽一锰平衡······……都元满(13)从铅鼓夙攘烟崖富集锡拜回收铅的研究·······································…… ·············....

关键词:

摩托车消声器用耐高温防腐涂料的研制

秦玉猛

涂料工业 doi:10.3969/j.issn.0253-4312.2007.z1.006

介绍了耐高温防腐涂料研制的基本原理,选择适当的树脂、颜填料,通过控制配方PVC值、固含量、密度、黏度制得双涂层耐热防腐涂料,解决了耐热后防腐这一关性能.

关键词: 耐热后防腐 , PVC值 , 硅烷偶联剂 , 纳米氧化锌

高速电弧喷涂层在钢结构防腐蚀中的作用及应用现状

楼森 , 胡永乐 , 强文江 , 芦玉峰 , 胡新东 , 范成洲

材料保护

高速电弧喷涂技术是一种优质、高效、低成本的再制造工程关性技术.为此,综述了高速电弧喷涂层在腐蚀环境中的防护作用及其应用状况,展望了高速电弧喷涂技术在钢结构防腐蚀领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高速电弧喷涂 , 涂层 , 腐蚀防护 , 钢结构

多铁材料Bi0.95La0.05Fe1-xCoxO3的介电和铁磁特性研究

万正阳 , 孙彦胜 , 陈正威 , 宋桂林

低温物理学报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BiFeO3和Bi0.95La0.05 Fe1-xCoxO3(x=0,0.05,0.1,0.15,0.2)样品.X衍射图谱表明所有样品的主衍射峰均与纯相BiFeO3相吻合且具有良好的晶体结构,La和Co共掺杂的结果导致BiFeO3的晶胞体积增大.SEM形貌分析可知,晶粒尺寸随着掺杂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晶粒由原来的10um逐渐减小到1um,且其晶粒形状有不规则状逐渐呈现四方状.Bi0.95La0.05Fe1-xCoxO3样品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随着掺杂量的增加先增大而后减小.当f=1kHz,Bi0.95 La0.05 FeO3的介电常数是BiFeO3的5.96倍.其介电特性是由偶极子的取向极化和空间电荷限制电流两种极化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La3+和Co3+掺杂使BiFeO3晶胞体积增大、晶格结构发生扭曲形变,导致BiFeO3的Fe-O-Fe角增大,改变Fe-O长,进一步提高了BiFeO3样品的铁磁性.

关键词: 铁磁电材料 , 介电特性 , 磁滞回线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6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