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39)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聚偏氟乙烯接枝3-苯基丙烯酸的改性研究

邸玉静 , 张学俊 ,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2011.01.007

以过氧化对苯二甲酰(BPO)为引发剂,3-苯基丙烯酸为单体,在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引发接枝聚合,制得接枝3-苯基丙烯酸的聚偏氟乙烯.通过红外测试、差示扫描量热仪以及热失重分析表明3-苯基丙烯酸(CA)接枝到PVDF骨架上.通过接触角测试,发现改性后的聚偏氟乙烯(PVDF-g-P(CA))的接触角由88°降低到54°.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致孔剂,分别以PVDF和改性后的PVDF-g-P(CA)为原料,采用流延法制备聚偏氟乙烯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了PVDF膜改性前后的表面形貌,测试接枝前后PVDF膜纯水通量.结果表明,PVDF-g-P(CA)膜的孔径在600~700 nm之间,孔径分布较均匀,纯水通量为81 L/(m2·h),比PVDF膜的水通量增加了16 L/(m2·h).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 3-苯基丙烯酸 , 接枝聚合物 , , 亲水性

面层沥青混合料弯曲度模量取值研究

田宇翔 , 马骉 , 周雪艳 , 黄维

硅酸盐通报

沥青混合料的弯曲度模量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与性能评价的重要参数.对面层沥青混合料而言,模量的大小与材料的力学与路用性能密切相关.但目前研究中对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与行为分析中合理模量参数取值的重要性认识较为不足,针对模量取值与预测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通过收集既有沥青混合料弯曲度模量数据,建立模量数据库,通过适当的数学处理获得不同条件下的混合料模量代表值.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弯曲度模量代表值随温度、沥青用量与沥青类型的变化基本符合既有研究中获得的变化关系,对大数据进行数学处理获得的代表值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利用数学回归方法,建立不同条件下的混合料模量预测方程,经验证所建立的模量对数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与再现性,可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与行为分析中模量参数的取值提供参考.

关键词: 弯曲度模量 , 代表值 , 温度 , 材料参数 , 预测模型

含氟共聚聚酰亚胺的合成与性能研究鲁云华,洪斌,迟海军,董岩,肖国勇,胡知之

鲁云华 , 洪斌 , 迟海军 , 董岩 , 肖国勇 , 胡知之

绝缘材料

以1,4-双(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苯(6FAPB)为含氟二胺单体,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和1,2,3,4-环丁烷四酸二酐(CBDA)为二酐单体,经低温溶液缩聚反应得到聚酰胺酸,再经热酰亚胺化处理制备出含氟共聚聚酰亚胺(CPI)薄膜.采用红外(IR)、紫外(UV-Vis)、溶解性测试等对CPI进行结构与性能表征,考察两种二酐单体的不同物质的量之比对共聚聚酰亚胺光学性能和溶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脂环二酐CBDA摩尔配比的增加,CPI薄膜在410 nm处的光透过率逐渐增加,薄膜颜色逐渐变浅,溶解性有所改善.

关键词: 聚酰亚胺 , 共缩聚 , 含氟 , 结构与性能

尖锐端头碳纳米管的制备与场发射特性

张艳丽 , 张莉莉 , 侯鹏翔 , 蒋华 , 刘畅 , 成会明

新型炭材料 doi:10.1016/S1872-5805(11)60065-6

采用氢电弧法制备了尖锐端头的碳纳米管,获得了具有三种特殊形貌的尖端,即锥形、颈缩形和铅笔状尖端.该特殊貌的成可归因于在原料中加入硅粉进而形成的结构缺陷.研究了所得碳纳米管的场发射特性,发现其阈值电场较低,仅为3.75V/mm;场发射电流密度可高达~1.6×105A/cm2;且场发射稳定性好.以上优异的场发射性能归结于该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结构完整性和独特的尖端结构特征.

关键词: 碳纳米管 , 尖锐端头 , 场发射

胶乳掺量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低温性能的影响研究

韩庆奎 , 李晓民 , 魏定邦

硅酸盐通报

为研究胶乳掺量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低温性能的影响,本文在不同低温温度下,对不同胶乳掺量(0~4.5%)的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弯拉强度、弯拉度模量以及弯拉应变进行了测试,利用重复加载试验模拟路面实际状况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随着胶乳掺量的增加,其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弯拉强度、弯拉度模量随之减小,弯拉应变随之增大,具有明显的规律;经重复加载试验验证,当胶乳掺量为3%时,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具有较好的低温性能.

关键词: 胶乳掺量 , 乳化沥青 , 冷再生混合料 , 低温性能

金属学报 第二卷 1957 目录

金属学报

第一期高路不锈翎中裂较的研究········……,..........................................…… ·········~······一李薰、贺潜菊、张振芳、孺梦菊、严媒、蕙田(l)高煊煊缸内化学平衡的考察n.矽一硫、矽一碳和矽一锰平衡······……都元满(13)从铅鼓夙攘烟崖富集锡拜回收铅的研究·······································…… ·············....

关键词:

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劈裂试验及其数值模拟研究

张洪伟 , 连海燕 , 杨东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5.06.031

本研究构建的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劈裂细观数值模型以裂缝数与劈裂强度为主要细观参数,与劈裂试验确定的宏观参数劈裂抗拉强度及度模量相互验证,从宏观与细观两个角度验证了橡胶颗粒的掺加将明显降低沥青混合料的力学强度.

关键词: 道路工程 , 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 , 劈裂试验 , 离散元方法 , PFC2D , 数值模拟

生物结合料共混沥青的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廖晓锋 , 雷茂锦 , 陈忠达 , 朱耀庭 , 朱俊

材料导报

为寻求石油沥青的替代产品,以生物结合料为原料,采用高速剪切法制备了不同质量共混比例(0%、5%、10%、15%、20%)的生物沥青共混物,通过沥青三大常规指标试验、DSR试验、BBR试验和重复蠕变恢复等试验进行了路用性能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生物结合料强度和高温性能存在不足,共混后将导致生物沥青的车辙因子G*/sinδ、软化点和蠕变度Gv等抗车辙性能指标下降;中等温度疲劳性能介于SBS改性沥青和基质沥青之间,共混后SBS改性沥青疲劳因子G*·sinδ有所降低,而生物基质沥青疲劳因子升高;同时,生物结合料能显著地提高沥青的低温抗裂性,表现为随着生物结合料增加,BBR试验的蠕变度S值减小和m值增加.

关键词: 生物结合料 , 共混物 , DSR试验 , BBR试验 , 重复蠕变恢复试验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下一页
  • 末页
  • 共4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