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中华
,
王亚静
,
赵环
,
胡娅梅
,
唐春然
,
李霞飞
,
李进
,
曾云龙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1.00546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为稳定剂,在水相中制备了CdS量子点,基于Cu<'2+>离子对量子点荧光的猝灭作用,建立了定量测定Cu<'2+>离子的新方法.CdS量子点对铜离子呈现出高选择性,除CO<'2+>和Hg<'2+>离子外,其它常见金属离子的存在对铜的测定几乎不产生干扰.考察了不同缓冲体系及缓冲液pH值、量子点浓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因素的影响,确定了Cu<'2+>离子的最佳分析条件,即pH=5.6,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缓冲溶液的浓度为0.033 mol/L,量子点的浓度为2.0×10<'-4>mol/L.在最佳条件下,量子点的相对荧光强度与Cu<'2+>离子的浓度呈很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0×10<'-8>~2.0×10<'-5>mol/L,线性回归方程为:F<,0>/F=1.0150+100791.6c,检出限为8.0×10<'-9>mol/L.本方法简单、快速,与文献报道的其它基于量子点荧光探针Cu<'2+>离子分析方法相比,此法对Cu<'2+>离子呈现出更高的选择性且具有更宽的线性检测范围.将此法用于水样和人体头发等实际样品中Cu<'2+>离子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
硫化镉量子点
,
荧光猝灭
,
测定
,
Cu2+离子
,
水样
,
人发
鲁云华
,
赵洪斌
,
迟海军
,
董岩
,
肖国勇
,
胡知之
绝缘材料
以1,4-双(4-氨基-2-三氟甲基苯氧基)苯(6FAPB)为含氟二胺单体,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和1,2,3,4-环丁烷四酸二酐(CBDA)为二酐单体,经低温溶液缩聚反应得到聚酰胺酸,再经热酰亚胺化处理制备出含氟共聚聚酰亚胺(CPI)薄膜.采用红外(IR)、紫外(UV-Vis)、溶解性测试等对CPI进行结构与性能表征,考察两种二酐单体的不同物质的量之比对共聚聚酰亚胺光学性能和溶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脂环二酐CBDA摩尔配比的增加,CPI薄膜在410 nm处的光透过率逐渐增加,薄膜颜色逐渐变浅,溶解性有所改善.
关键词:
聚酰亚胺
,
共缩聚
,
含氟
,
结构与性能
魏东
,
张旭玲
,
曾繁涤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F-51环氧树脂与硫化剂在水溶液中反应制备F-51环氧-环硫树脂.聚合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环硫树脂含量对凝胶时间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环硫树脂的量的增加,凝胶化时间逐渐缩短.同时,还对环氧-环硫树脂的折光指数进行了测试.
关键词:
酚醛环氧-环硫树脂
,
合成
,
表征
,
凝胶化时间
朱丹丹
,
章亚东
,
王振兴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0.00122
以聚苯乙烯-二乙烯苯接枝磷钨酸季铵盐为三相相转移催化剂,以H2O2为氧化剂,KCl为助催化剂,研究了环戊烯(CPE)合成环氧环戊烷(CPEO)的无溶剂工艺. 讨论了催化剂和助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环戊烯与H2O2摩尔比对反应的影响. 确定了无溶剂环氧环戊烷合成反应的条件为(以0.056 mol H2O2计):催化剂1.0 g、助催化剂0.025 g、反应温度40 ℃、反应时间5 h、n(CPE): n(H2O2)=2.1: 1.0. CPEO的平均收率约为96%. 催化剂回收重复使用6次活性无明显降低.
关键词:
环戊烯
,
环氧环戊烷
,
双氧水
,
无溶剂
,
三相相转移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