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海良
,
刘相华
,
赵宪明
,
司良英
,
牛海山
,
草场芳昭
钢铁研究学报
利用显式动力学有限元方法和几何模型更新方法模拟了不同立辊孔型下多道次立平辊轧制过程,对轧后各道次的轧件头尾形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平立辊轧制时,轧件影响深度比采用孔型立辊时小,且轧件尾部出现尖角,而采用孔型立辊时未出现;采用孔型辊时,孔型立辊底部导角大小对轧件头尾形状影响较小,且轧件伸长率比采用平立辊时大。同时,平立辊轧制过程头尾情况与用铅实验值吻合较好,说明了本次分析的正确性。
关键词:
立平辊轧制;轧件头尾形状;有限元;几何模型更新方法
喻海良
,
刘相华
,
赵宪明
,
司良英
,
牛海山
,
草场芳昭
钢铁研究学报
利用显式动力学有限元方法和几何模型更新方法模拟了不同立辊孔型下多道次立-平辊轧制过程,对轧后各道次的轧件头尾形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平立辊轧制时,轧件影响深度比采用孔型立辊时小,且轧件尾部出现尖角,而采用孔型立辊时未出现;采用孔型辊时,孔型立辊底部导角大小对轧件头尾形状影响较小,且轧件伸长率比采用平立辊时大.同时,平立辊轧制过程头尾情况与用铅实验值吻合较好,说明了本次分析的正确性.
关键词:
立-平辊轧制
,
轧件头尾形状
,
有限元
,
几何模型更新方法
赵立平
,
蔡兴楠
,
王宏宇
,
齐力
应用化学
doi:10.11944/j.issn.1000-0518.2017.03.160239
由于锂资源短缺,我们尝试使用三氧化钼作为钠离子储能装置负极材料.通过一种简单的方法合成了三氧化钼,使用XRD、SEM和TEM等测试手段对其物性进行了表征.利用三氧化钼作为有机系钠离子储能器件的负极材料,通过循环伏安和恒流充放电测试探讨了负极材料的储钠机理.以三氧化钼(MoO3)作为负极材料,活性炭(AC)和石墨(graphite)作为正极材料,组装成新型的电化学储能器件,研究了两种器件在1 mol/L NaPF6的碳酸丙烯酯(PC)中的电化学性能.两种器件的电压范围分别为0~3.2V和0~3.5V,能量密度最高可分别达到31.6和53Wh/kg,长循环性能远远优于AC/AC对称电容器.此种储能装置有望成为锂离子电池的一个很好的替代.
关键词:
三氧化钼
,
活性炭
,
石墨
,
负极材料
,
电化学储能器件
赵立平
,
王宏宇
,
齐力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3.12630
利用二硫化钼(MoS2)在较低电势范围内可逆储锂的现象,采用二硫化铝作为负极材料,和活性炭(AC)正极材料配伍,组装成混合型电化学电容器,在锂基有机系电解液中其电压可高达3.4V.使用XRD和SEM等测试手段对负极材料的物性进行了表征,探讨了负极材料的储能机理,并考察了正负极质量比对负极储锂容量的影响.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电容器具有较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分别达到28.7 Wh/kg和1203.4 W/kg,电容器也表现出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在0.4 A/g电流密度下,经1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高达76.6%.
关键词:
二硫化钼
,
活性炭
,
电化学电容器
,
负极材料
赵立平
,
齐力
,
王宏宇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3.20562
以三氧化钼(MoO3)作为负极材料,活性炭(AC)作为正极材料,组成混合型电化学电容器.研究电容器在1 mol/L NaPF6的碳酸丙烯酯(PC)中的电化学性能,其电位窗为0~3V,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分达到33.0 W·h/kg和595.6W/kg,经1000次循环后容量为第20次的93.8%,库仑效率在经过20次循环后到95.1%以上.
关键词:
三氧化钼
,
活性炭
,
钠离子
,
电化学电容器
王国凡
,
赵中魁
,
李长龙
,
宋建民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02.02.015
采用交流TIG焊立加热平补焊,预热、垫热铸铁板、调整焊枪与铸件夹角为75°~85°,先排除表面气孔后补焊的工艺,同时制定合理的排除气孔的顺序和操作工艺要点,使气孔的排除和上移符合气体密度小易上浮的原理,并可有效地防止加热部位在补焊中吸入气体和金属的氧化,解决了金属模铸造高强度铝合金凸轮轴承气孔补焊的问题.
关键词:
交流TIG焊
,
高强度铝合金
,
立加热
,
气孔
王晓南
,
邸洪双
,
梁冰洁
,
夏晓明
钢铁研究学报
以梅钢热轧机组的粗轧板坯边部出现"黑线"为背景,对不同立辊形状的五道次可逆立-平轧制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孔型立辊轧制可更好地抑制双鼓形的产生;在相同的轧制工艺条件下,孔型立辊轧制的翻平量大于平立辊轧制的翻平量;轧制过程中,低温、高应力应变状态的金属在轧件边部的累积最终可能导致轧件边部沿长度方向产生"黑线"缺陷;立轧具有一定的修复微小缺陷的作用,从而改善和提高了带钢的边部质量.
关键词:
边角部金属
,
重启动方法
,
数值模拟
喻海良
,
刘相华
,
李长生
钢铁
采用显式动力学有限元方法,对立辊孔型内倒角半径R为30、50、80、110 mm 4种情况下多道次立-平轧制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立辊孔型内倒角半径对轧件切头尾量、轧件稳定段轧件边部变形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既定条件下,第1道次立-平轧制过程中,随内倒角半径的减小头尾不均匀区域长度减少,第2、3道次立-平轧制过程中,随内倒角半径的增加,头尾不均匀变形区域长度道次增加量减少;对比采用R为30 mm的孔型立辊和R为110 mm的孔型立辊轧后轧件的头尾不均匀长度,前者比后者少5.03%;轧件稳定段轧件变形程度随着孔型立辊内倒角半径的增加而减少。
关键词:
内倒角半径;切头尾;立辊;立-平轧制
喻海良
,
刘相华
,
李长生
钢铁
采用显式动力学有限元方法,对立辊孔型内倒角半径R为30、50、80、110 mm 4种情况下多道次立-平轧制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立辊孔型内倒角半径对轧件切头尾量、轧件稳定段轧件边部变形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既定条件下,第1道次立-平轧制过程中,随内倒角半径的减小头尾不均匀区域长度减少,第2、3道次立-平轧制过程中,随内倒角半径的增加,头尾不均匀变形区域长度道次增加量减少;对比采用R为30 mm的孔型立辊和R为110 mm的孔型立辊轧后轧件的头尾不均匀长度,前者比后者少5.03%;轧件稳定段轧件变形程度随着孔型立辊内倒角半径的增加而减少.
关键词:
内倒角半径
,
切头尾
,
立辊
,
立-平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