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444)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等离子喷涂碳化钨涂层组织与喷涂条件的关系

高阳 , 史雅琴 , , 彭存达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3969/j.issn.1000-3738.2002.08.008

将粉末直接输送到低功率等离子喷枪内部阴、阳极之间,携带粉末气体转变为等离子体,在输入电功能1.8~5.6kW条件下,利用低能等离子喷涂铸造一破碎和烧结一破碎两种碳化钨粉末,沉积效率达到80%以上.同时研究了Ar-N2、Ar-H2两种不同等离子气体和不同等离子工艺参数下涂层的组织结构、硬度等的关系.Ar-N2气体成分对涂层硬度的影响大于Ar-H2.并且推荐了适合于内送粉低功率等离子喷涂金属碳化钨的工艺.

关键词: 等离子喷涂 , 碳化钨 , 电弧电压 , 粉末

空间充气展开结构用化材料和化技术的研究现状

刘宇艳 , 孟秋影 , 谭惠丰 , 杜星文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8.02.018

化技术和化材料是空间充气展开结构的一项合材料;热塑性(和轻度交联热固性)复合材料;铝/聚合物层合板.本文介绍了这几种材料的典型化技术,分别介绍了化体系的特点、研究现状以及该化技术相应的优势与局限性.

关键词: 空间充气展开结构 , 化材料 , 化技术

一维伊模型的相变-Ⅱ

田树旬

低温物理学报

找到了一个能够用矩阵法计算的新序参量,此参量既能给出有限数量格点时一维伊模型中存在相变,又能给出无限数量格点时相变消失的结果.利用此序参量求出了一个计算相变点的简洁近似公式.

关键词: 一维伊模型 , 相变 , 矩阵法

AZ31镁合金包格效应研究

盛光敏 , 张功庭 , 阎春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拉、压循环试验测试了Az31镁合金的包格效应(BE),并研究了BE的机制.测试结果表明:压缩预变形后反向拉伸出现明显的BE.而拉伸预变形后反向压缩出现反包格效应(RBE);且包格效应比反包格效应明显.循环拉、压加载过程中的显微组织和晶体取向演化研究结果表明,出现包格效应是由于预压缩时改变晶粒取向与反向拉伸时去孪生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预拉伸变形虽然不改变晶粒取向,但使轴比c/a值降低,使反向压缩时发生孪生更加困难,从而导致反包格效应.

关键词: AZ31镁合金 , 格效应 , 反包格效应 , 晶粒取向

和非算法求解薛定谔方程误差分析

涂运冲 , 谢军龙 , 王嘉冰 , 张师帅 , 吴克启

工程热物理学报

在哈密尔顿体系下,提出气体声波传播的一种新的谐振子模型,并引入群论确定气体声波传播过程中的分子振动模式、能级简并.新模型将气动声学声传播问题与分子振动关联起来.由于发展高效的薛定谔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有利于联系分子的性质来解释声的传播.本文从此出发,用二阶有限差分格式和生成函数法构造的二阶格式分别计算一维定态谐振子势场和含时谐振子势场的薛定谔方程,分析了数值解的误差以及传播能量误差.结果表明算法具有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 哈密顿原理 , 薛定谔方程 , 几何算法

外源稀土在黄土中形态分布和生态效应研究

荆国芳 , 钱晓晴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02.02.011

模拟土壤施用稀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黄土中各组份吸附稀土的能力为:无定形FexOy、紧结有机物>松结有机物>MnOx>晶形FexOy>永久负电荷;进入黄土的外源轻稀土,主要累积于紧结有机态(29.90~49.72%)、无定形氧化铁吸附态(26.81~46.76%),而累积于松结有机态的轻稀土受外源稀土的加入量影响较小(24.93~28.72%).当外源稀土用量在0.684~2.735mg/kg*季时,大豆地上部稀土无明显增加,而用量达13.674mg/kg时,地上部明显增加.黄土外源稀土的最佳用量为0.684mg/kg,此时,大豆增产43.82±15.08%、油菜增产17.92±9.07%.

关键词: 稀土 , 形态 , 生态效应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塑性细观损伤本构模型的验证

吴国民 , 殷雅俊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851.2005.05.003

验证已建立的刚性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塑性细观损伤本构理论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将上述本构理论的数值计算结果与SiC颗粒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单轴拉伸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由此本构模型得到的应力-应变理论曲线与拉伸实验所得的应力-应变曲线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该本构模型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因此已建立的塑性细观损伤本构模型可用于数值计算,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特性.在此基础上对大、小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延展性、空洞和颗粒体积分数演化规律等作了讨论.

关键词: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 , 细观损伤 , 塑性本构理论 , 空洞演化

强场物理中定态Schr(o)dinger方程的算法

刘学深 , 祁月盈 , 刘晓艳 , 丁培柱 , 周忠源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2.z1.041

简述了一维定态Schr(o)dinger方程的形式、求解本征值问题的-矩阵法和-打靶法及在充分远空间计算线性无关解的保Wronskian算法.

关键词: 定态Schr(o)dinger方程 , 分立态 , -打靶法 , 保Wronskian

X70管线用宽厚板包格效应的研究

李殿杰 , 韩宝云 , 郭烽

钢铁

针对制管过程中钢板的包格效应造成管体强度损失的问题,研究了国产X70管线用宽厚板在不同预变形量下的包格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包格效应值最大为40 MPa;随预变形量的增加,包格效应值增加,当预变形量达到1.00%~1.25%时,包格效应值达到最大,再增加变形量,包格效应值减小;屈服平台的存在减小了包格效应值;板厚越厚,包格效应现象越明显.

关键词: 格效应 , X70 , 管线钢板

冷作强化非调质钢冷变形过程中的鲍格效应

马晓平 , 惠卫军 , 刘春明 , 于同仁 , 孙维

钢铁研究学报

为了降低冷作强化非调质钢冷镦变形的变形抗力,研究了冷作强化非调质钢MFT8在冷变形过程中的鲍格效应。结果表明,鲍格效应随冷拔减面率γ增加而提高;γ=30%时,鲍格效应最大,压缩真应力最小;γ>30%时,压缩真应力重新提高,这是鲍格效应与加工硬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即加工硬化抵消了鲍格效应。

关键词: 格效应;冷变形;冷作强化;非调质钢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45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