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513)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酚醛型氰酸酯树脂的固化反应动力学

尹昌平 , 李建伟 , 肖加余 , 曾竟成 , 江大志 ,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DSC)方法对酚醛型氰酸酯树脂的固化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分别通过Ozawa-Flynn-Wall法和Kissiger-Akahira-Sunose法求取了活化能,通过Malek法确定了固化反应机理函数,求解了固化反应动力学参数,得到了固化反应动力学方程为da/dt=865597exp(-78725/RT)a0.001(1-a)2.289.结果表明,采用Malek法判别固化反应机理符合两参数自催化模型,实验得到的DSC曲线与模型计算所得到的曲线吻合得较好,所确定的模型在3 K/min~15 K/min的升温速率下能较好地描述酚醛型氰酸酯树脂的固化反应过程,为工艺参数的选择和工艺窗口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酚醛型氰酸酯树脂 , 动态DSC , 固化动力学 , Malek法

LCM工艺用热固性树脂体系化学流变模型的研究进展

代晓青 , 肖加余 , 曾竞成 , 江大志 , 尹昌平 ,

材料导报

树脂与固化剂、促进刑等混合后组成树脂体系.单纯依赖实验方法测量树脂体系的黏度会造成人力和物力的巨大浪费,故引入化学流变模型来预测树脂黏度.简述了热固性树脂体系流变性能的实验流程,综述了适用于LCM工艺用热固性树脂体系的化学流变模型.这些模型包括双阿累尼乌斯模型、工程黏度模型、WLF模型、Fon-tana模型和Kiuna改性模型,同时评述了各模型的形式和特点.最后分析了现有化学流变模型的不足,指出综合考虑温度和固化程度因素、适用范围更广的化学流变模型将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 LCM , 热固性树脂 , 树脂体系 , 流变模型

多道次辊轧制辊孔型对轧件头尾形状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喻海良 , 刘相华 , 赵宪明 , 司良英 , 牛海山 , 草场芳昭

钢铁研究学报

利用显式动力学有限元方法和几何模型更新方法模拟了不同辊孔型下多道次辊轧制过程,对轧后各道次的轧件头尾形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辊轧制时,轧件影响深度比采用孔型辊时小,且轧件尾部出现尖角,而采用孔型辊时未出现;采用孔型辊时,孔型辊底部导角大小对轧件头尾形状影响较小,且轧件伸长率比采用辊时大。同时,辊轧制过程头尾情况与用铅实验值吻合较好,说明了本次分析的正确性。

关键词: 辊轧制;轧件头尾形状;有限元;几何模型更新方法

多道次-辊轧制辊孔型对轧件头尾形状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喻海良 , 刘相华 , 赵宪明 , 司良英 , 牛海山 , 草场芳昭

钢铁研究学报

利用显式动力学有限元方法和几何模型更新方法模拟了不同辊孔型下多道次-辊轧制过程,对轧后各道次的轧件头尾形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辊轧制时,轧件影响深度比采用孔型辊时小,且轧件尾部出现尖角,而采用孔型辊时未出现;采用孔型辊时,孔型辊底部导角大小对轧件头尾形状影响较小,且轧件伸长率比采用辊时大.同时,辊轧制过程头尾情况与用铅实验值吻合较好,说明了本次分析的正确性.

关键词: -辊轧制 , 轧件头尾形状 , 有限元 , 几何模型更新方法

基于 ANSYS 的-轧制过程的有限元模拟

董占斌 , 王雪松 , 才春辉 , 刘永利

中国冶金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6-9356.20140147

利用显式动力有限元分析软件 ANSYS/LS-DYNA,建立-轧制过程的仿真模型,并对其轧制过程进行模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经过辊轧制,板坯的边缘上出现明显的鼓形,使板坯横断成为“狗骨状”,板坯头尾部形成鱼尾形,造成头尾部宽度收缩。水平轧制能够减轻轧板坯头部的失宽,但使板坯头尾部非均匀长度增加,使板坯尾部产生部分回展;同时水平轧制能够减轻尾部的鱼尾变形,但对头部鱼尾变形影响很小;辊轧制对尾部回展没有影响,其随厚向压下量的改变而改变。

关键词: ANSYS , -轧制 , 有限元 , 模拟研究

辊轧的显式动力有限元模拟

刘慧 , 王国栋 , 刘相华

钢铁研究学报

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LS-DYNA对3种不同形状辊的轧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对轧后板坯断面形状和平面形状参数进行了分析比较.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用孔型辊轧可增加变形渗透程度,轧后板坯具有较好的断面形状和平面形状,使用孔型辊和锥形辊均可提高轧制过程的稳定性.

关键词: 辊形状 , 板坯形状参数 , 稳定性 , 有限元模拟

交流TIG焊加热补焊铝合金凸轮轴承工艺

王国凡 , 赵中魁 , 李长龙 , 宋建民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02.02.015

采用交流TIG焊加热补焊,预热、垫热铸铁板、调整焊枪与铸件夹角为75°~85°,先排除表面气孔后补焊的工艺,同时制定合理的排除气孔的顺序和操作工艺要点,使气孔的排除和上移符合气体密度小易上浮的原理,并可有效地防止加热部位在补焊中吸入气体和金属的氧化,解决了金属模铸造高强度铝合金凸轮轴承气孔补焊的问题.

关键词: 交流TIG焊 , 高强度铝合金 , 加热 , 气孔

辊形状对边角部金属流动的影响规律

王晓南 , 邸洪双 , 梁冰洁 , 夏晓明

钢铁研究学报

以梅钢热轧机组的粗轧板坯部出现"黑线"为背景,对不同辊形状的五道次可逆-轧制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孔型辊轧制可更好地抑制双鼓形的产生;在相同的轧制工艺条件下,孔型辊轧制的翻量大于辊轧制的翻量;轧制过程中,低温、高应力应变状态的金属在轧件部的累积最终可能导致轧件部沿长度方向产生"黑线"缺陷;轧具有一定的修复微小缺陷的作用,从而改善和提高了带钢的部质量.

关键词: 边角部金属 , 重启动方法 , 数值模拟

辊孔型内倒角半径对轧件变形的影响

喻海良 , 刘相华 , 李长生

钢铁

采用显式动力学有限元方法,对立辊孔型内倒角半径R为30、50、80、110 mm 4种情况下多道次轧制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辊孔型内倒角半径对轧件切头尾量、轧件稳定段轧件部变形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既定条件下,第1道次轧制过程中,随内倒角半径的减小头尾不均匀区域长度减少,第2、3道次轧制过程中,随内倒角半径的增加,头尾不均匀变形区域长度道次增加量减少;对比采用R为30 mm的孔型辊和R为110 mm的孔型辊轧后轧件的头尾不均匀长度,前者比后者少5.03%;轧件稳定段轧件变形程度随着孔型辊内倒角半径的增加而减少。

关键词: 内倒角半径;切头尾;辊;轧制

辊孔型内倒角半径对轧件变形的影响

喻海良 , 刘相华 , 李长生

钢铁

采用显式动力学有限元方法,对立辊孔型内倒角半径R为30、50、80、110 mm 4种情况下多道次-轧制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辊孔型内倒角半径对轧件切头尾量、轧件稳定段轧件部变形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既定条件下,第1道次-轧制过程中,随内倒角半径的减小头尾不均匀区域长度减少,第2、3道次-轧制过程中,随内倒角半径的增加,头尾不均匀变形区域长度道次增加量减少;对比采用R为30 mm的孔型辊和R为110 mm的孔型辊轧后轧件的头尾不均匀长度,前者比后者少5.03%;轧件稳定段轧件变形程度随着孔型辊内倒角半径的增加而减少.

关键词: 内倒角半径 , 切头尾 , , -轧制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5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