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4724)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羧甲基纤维素钠/蒙脱土悬浮体系的流变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 李丽芳 , 赵凡 , 赵文洁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3.20553

考察了蒙脱土(MT)质量分数(w)、羧甲基纤维素钠(CMC)/MT质量比(R)、电解质(NaCl、MgCl2和AlCl3)、pH值和温度对MT或CMC/MT悬浮体系流变性能和触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w增加,纯MT悬浮体系的流体类型由近牛顿流体向塑型流体变化,触变类型则由无触变、正触变向复合触变性转变;而CMC/MT悬浮体系仍保持MT体系的正触变塑型流体特征,但屈服值τ0和稠度指数K增加,滞后环面积S和电动电势|ξ|先增加后减小,表现出同步变化.电解质和实验温度均不改变CMC/MT悬浮体系的正触变性塑型流体特征,但电解质使τ0和K增加,而温度增加使τ0和K减小.随介质pH值的增加,CMC/MT体系由负触变性变为正触变性,|ξ|增大,S先增加后减小,且在pH =8.46时达到最大.

关键词: 蒙脱土 , 羧甲基纤维素钠 , 流变性 , 触变性 , 滞后环

标460钢筋弯曲断裂分析与改进

仝丽珍 , 刘靖 , 蒋海涛

物理测试

对棒材厂微钒合金标460钢筋40弯曲断裂试样进行金相观察、断口扫描及能谱分析,发现钢中成分不均、非金属夹杂及铸坯内裂纹等是造成钢筋弯曲性能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冶炼、铸过程中的改进措施,从而使标钢筋冷弯试验达到100%合格。

关键词: 钢筋 , microalloying , microstructure

标460钢筋弯曲断裂分析与改进

仝丽珍 , 刘靖 , 蒋海涛

物理测试

对棒材厂微钒合金标460钢筋φ40弯曲断裂试样进行金相观察、断口扫描及能谱分析,发现钢中成分不均、非金属夹杂及铸坯内裂纹等是造成钢筋弯曲性能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并据此提出冶炼、铸过程中的改进措施,从而使标钢筋冷弯试验达到100%合格.

关键词: 钢筋 , 微合金化 , 组织

开封济河水系底泥重金属污染与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王洪涛 , 张俊华 , 张天宁 , 姜玉玲 , 丁少峰 , 郭廷忠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6.08.2015123101

济河水系开封段底泥为研究对象,沿河采集75个底泥样品,测定了样品中重金属Cd、Cr、Cu、Ni、Pb和Zn的含量,并采用富集系数法分析重金属富集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济河开封段底泥Cd、Cr、Cu、Ni、Pb和Zn平均含量分别为24.51、67.86、290.65、28.46、115.34、1936.95 mg·kg-1,远高于我国潮土背景值.富集系数分析表明,底泥各重金属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d(146.10) >Zn(19.62)> Cu(9.89) >Pb(3.83) >Cr(0.89) >Ni(0.88),其中Cd、Cu、Zn已显著富集污染,Cr、Ni无明显富集污染.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底泥各重金属平均潜在生态风险系数的大小顺序依次为:Cd>Cu>Zn>Pb>Ni>Cr,6种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7259.21,属于很强生态风险,RI“很强”等级样点主要分布在黄汴河、化肥河、济河下游及马家河下游河段,镉是最主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

关键词: 开封市 , 济河 , 底泥 , 富集 , 潜在生态风险

二垩与资源回收-Ⅲ燃烧过程二垩生成热力学计算

钢铁

进行相关热力学计算以研究高温燃烧过程二垩生成的条件.计算得到:①在体系存在过剩氧即完全燃烧时不会产生二垩;②当有固体碳沉积时也不会生成二垩,因固体碳在热力学上比含二垩的含碳物更稳定.另一方面,实际上即使在1 073 K完全燃烧条件下(即体系显著过剩氧)也有二垩生成,原因是在实际燃烧炉中含碳微粒不可能完全烧尽.从热力学角度假设不发生碳沉积,计算得出二垩在1 073 K高温和高CO/CO2比范围内会生成.实际考虑的条件放在燃烧炉内含碳微粒的周围.在有含碳微粒存在条件下,即使反应2CO→C+CO2(碳沉积)发生,C+CO2→2CO反应(CO生成;含碳微粒被CO2氧化)也会同时发生,导致在含碳微粒周围保持一个高的CO/CO2比,由此产生二垩.假设在含碳微粒周围存在高CO/CO2比的异质位置,则认为二垩会形成.

关键词: 燃烧过程 , 二垩生成 , 含碳微粒 , 热力学

中国锆砂中长期需求分析

蒋东民

钛工业进展 doi:10.3969/j.issn.1009-9964.2011.04.002

介绍了中国锆砂原料、生产和供应现状以及2005-2009年间锆砂需求状况.分析了硅酸锆、氧氯化锆、核级锆,和钢铁、玻璃面板等行业对锆砂的中长期需求.指出,在相当长时期内中国锆砂依赖进口的格局不会变,国内经济持续平稳发展以及国际市场对锆制品的恢复性需求,使得中国对锆砂需求仍将持续增加.

关键词: , 硅酸锆 , 氧氯化锆 , 资源储量 , 需求分析

二垩与资源回收-Ⅱ燃烧过程二垩抑制和生成基础研究

钢铁

氯来源、种类和燃烧物中氯浓度对燃烧过程中二垩生成有重要影响.在实验燃烧炉中研究1 073K温度下上述三种因素对燃烧过程二垩生成的影响.二垩生成浓度在相同氯源和种类条件下与燃烧物中氯含量几乎成正比,且受氯源明显影响.如有机氯化合物或无机氯化物.即使对无机氯化物,在有活性氯存在时也会生成高浓度二垩,如由盐和面粉形成的水化物中的活性氯.

关键词: 氯源 , 氯种类 , 燃烧过程 , 二垩/呋喃 , 水化物 , PVC

原料铜和氯元素对二(噁)排放的影响及抑制技术

张玉才 , 龙红明 , 春铁军 , 吴雪健 , 王平 , 孟庆民

钢铁 doi:10.13228/j.boyuan.issn0449-749x.20150383

对烧结原料中铜、氯元素对二(噁)排放浓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烧结原料中铜、氯元素质量分数明显影响烟气中二(噁)排放浓度.和基准试验相比,原料中铜质量分数由0.02%提高到0.04%,二(噁)排放浓度(TEQ)由0.55提高到0.69 ng/m3;原料中氯质量分数由0.04%提高到0.06%,二(噁)排放浓度(TEQ)由0.55提高到0.82 ng/m3.在烧结原料中添加少量的尿素可以显著降低二(噁)排放浓度,尿素添加量为0.035%,在上述条件下,二(口恶)排放浓度均可降低65%以上.

关键词: 铁矿烧结 , 二(噁) , 铜/氯元素 , 减排

水对垃圾焚烧飞灰二(噁)从头合成的影响

章骥 , 李晓东 , 严建华 , 陈彤 , 陆胜勇 , 岑可法

工程热物理学报

采用垃圾焚烧飞灰在小型管式炉上进行了二(噁)的从头合成试验,通过控制水分在气流中的比例,研究不同的水分对二(噁)的总量、毒性当量以及分布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整体上对二(噁)从头合成具有促进作用,并提高了二(噁)排放的毒性当量,但没有发现对分布特性有明显的影响.可能的反应途径水分通过活化飞灰的活性位置,从而促进了二(噁)的生成.在氮气反应气氛中的试验表明,水分可以为二噁的生成提供氧.

关键词: 二(噁) , 水分 , 从头合成 , 垃圾焚烧 , 飞灰

KCl-NaOH混合碱熔分解锆砂工艺研究

白宾 , 陈伟东 , 闫淑芳 , 路焱 , 徐志高

稀有金属 doi:10.13373/j.cnki.cjrm.2016.04.008

采用KCl作为添加剂,研究了KCl-NaOH混合碱熔分解锆砂过程中KCl与锆砂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锆砂分解率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差热-热重分析仪(DTA-TG)对分解产物的物相组成和反应过程中的热现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KCl与锆砂摩尔比的增加,锆砂的分解率先升高后下降,当KCl与锆砂摩尔比为0.15时,锆砂的分解率达到最大值,为98.26%锆砂的分解率随反应温度的升高和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当反应温度超过700℃,反应时间超过30 min后,锆砂的分解率不再有明显变化.KCl-NaOH混合碱熔分解锆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KCl与锆砂摩尔比为0.15,反应温度为700℃,反应时间为30 min.锆砂碱熔分解后的主要产物为Na2ZrO3,Na4SiO4和K2SiO3.KCl-NaOH混合碱熔分解锆砂体系在温度升高至660℃以后发生放热反应,且反应过程中有水蒸气生成,水蒸气不断逸出体系导致体系出现明显的失重现象.

关键词: , KCl , 碱熔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473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