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3080)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芳纶短纤维/聚氨酯树脂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研究

蒋向 ,

玻璃钢/复合材料 doi:10.3969/j.issn.1003-0999.2007.02.013

成型工艺直接影响复合材料的性能.本文考察了芳纶短纤维/聚氨酯树脂复合材料模压成型工艺的预成型时间、模压温度、模压压强、模压时间等因素对复合材料拉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成型时间4h,模压温度170℃,模压压强为4MPa,模压时间为30min的工艺条件下可制备拉伸强度为35 MPa的芳纶短纤维/聚氨酯树脂复合材料.

关键词: 芳纶短纤维 , 聚氨酯树脂 , 模压工艺 , 拉伸强度

端羟基环氧环己烷-环氧氯丙烷共聚醚的合成与表征

刘艳春 , , 马继勇 , 蒋卫和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三氟化硼乙醚(BF3·OEt2)作催化剂,乙二醇(EG)作起始剂,二氯甲烷(CH2Cl2)作溶剂,制备了端羟基环氧环己烷-环氧氯丙烷(CHO-ECH)共聚醚,讨论了原料摩尔配比、聚合温度和聚合时间对共聚结果的影响,并采用IR和1H-NMR对共聚醚进行了结构表征.用该共聚醚制备的聚氨酯涂膜性能优良.

关键词: 环氧环己烷 , 环氧氯丙烷 , 共聚醚 , 聚氨酯涂膜

中国古代青铜的技术分析

郑利平

金属世界 doi:10.3969/j.issn.1000-6826.2008.02.021

青铜兵器是青铜时代耀眼的明珠,其中青铜最为引人注目.本文从青铜的成分组成、铸造工艺和表面 处理技术三方面首次进行了全面、系统、科学的论述,为青铜器的防腐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青铜 , , 铸造技术 , 分析

湖北出土战国青铜表面富锡层的材料学特征

何康 , 李洋 , 潘春旭

材料保护

利用纳米压痕技术,对3把出土于湖北的战国青铜残片表面富锡层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并结合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等仪器对其显微组织特征、合金成分进行了系统的表征。研究分析认为:(1)3把青铜残片属高锡青铜,表面存在一层由8相和非晶化合物构成的富锡层;(2)其双层结构中的惰性腐蚀层的特征表明富锡层是在长期埋藏环境中由于发生选择性腐蚀而形成的,排除了古代工匠人为处理的可能性。纳米压痕技术为古代金属样品微米级微区的力学性能的准确测试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关键词: 纳米压痕技术 , 材料学特征 , 战国青铜 , 湖北出土 , 富锡层 , 选择性腐蚀

生物配位体模型预测铜对水蚤毒性及其受水质参数的影响

陈瑞 , 吴敏 , 王万宾 , 吴爱民 , 赵婧 , 陈季康 , 潘波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7.04.2016072602

本研究以大型蚤毒性试验标准为参照进行水蚤的铜毒性试验,并以生物配体模型(BLM)为主要工具,实现对毒性数据的校正和毒性效应的预测.在不同水质参数下,实测铜的48 h LC50为141-566 μg·L-1,相应的BLM预测值为143-1208μg·L-1,表明BLM对铜的毒性预测良好.pH升高、DOC以及钙、镁、钠离子浓度的增加均对铜毒性有不同程度减弱作用,钾离子对铜毒性影响较小,BLM对这一现象的描述较好.利用Visual MINTEQ软件对不同水参数条件下铜形态分布进行模拟,辅助解释实验现象,发现钙、镁、钠、钾离子对铜形态分布影响较小.DOC的加入则使络合态铜含量增加,而pH升高导致游离态铜浓度下降,水合态铜浓度升高.本研究表明,预测铜对水蚤的毒性要充分考虑水质参数的影响,BLM在铜对水蚤的毒性预测方面表现了非常好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 水蚤 , 铜毒性 , 生物配体模型 , 水质参数

融合论--"和羮焉"

肖纪美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2004.05.001

从方法论角度简论治学的四步:学习,交融,实践,悟知.

关键词: 学习 , 交融 , 实践 , 悟知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08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