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安平
,
黄应平
,
方艳芬
,
陈燕
,
杨天鸣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溶胶水热法制备了TiO2粉末,用X射线衍射仪(XRD)、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BET)和透射电镜(TEM)对TiO2进行了初步表征,结果显示:纳米TiO2主要为锐钛矿相(含板钛矿相(121)),比表面积为106.2 m2/g.在紫外光(λ≤387 nm)照射条件下,以有机染料罗丹明B(Rhodamine B, RhB)和无色小分子2,4-二氯苯酚(2,4-dichlorophenol,2,4-DCP)的紫外光(λ≤387 nm)光催化降解试验为探针反应,低温(50 ℃)下制备的TiO2粉末具有较高光催化活性,对RhB和2,4-DCP有较好的降解效果.通过分析紫外-可见光谱(UV-Vis)、红外光谱(FTIR)和总有机碳(TOC)测定,发现TiO2/UV体系能使RhB和2,4-DCP发生有效的降解,反应5 h后RhB和7 h后2,4-DCP的矿化率分别达到81.2%和86.8%.同时,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POD)、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分光光度法和苯甲酸荧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在降解过程中H2O2和羟基自由基(·OH)的变化,表明TiO2光催化机理涉及到·OH历程.
关键词:
低温制备
,
TiO2
,
有机污染物
,
降解
刘君子
,
王攀
,
何燕
,
邓安平
,
李瑞萍
,
黄应平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以硫酸钛为原料,在210 ℃低温下,水热制备TiO2纳米带.通过沉淀法用CdS修饰TiO2纳米带表面,制得TiO2@CdS复合光催化剂,采用XRD、TEM和反射紫外对其结构及光化学特性进行初步表征.以可见光(λ≥450 nm)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Rhodamine B,RhB)、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及2,4-二氯苯酚(2,4-Dichlorophenol,2,4-DCP)为探针反应,研究反应温度、介质和负载CdS对TiO2@CdS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TiO2纳米带分散性好.复合粉末由锐钛矿相TiO2和立方相CdS组成.常温25 ℃中性介质中用CdS修饰的TiO2的活性,在可见光照射下,为单纯TiO2纳米带的29倍.同时,TiO2也促进了CdS可见光光催化活性的提高.通过跟踪降解体系紫外-可见光谱(UV-vis)、红外光谱(FTIR)和总有机碳(TOC)测定,结果发现TiO2@CdS/vis体系在pH 7.0时,对SA的降解率较TiO2纳米带有显著地提高,反应15 h和21 h后,RhB和2,4-DCP的矿化率分别可达到47.8%和30.8%.
关键词:
CdS
,
TiO2纳米带
,
光催化
何燕
,
王攀
,
邓安平
,
杨静
,
黄应平
,
杨勇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0.10305
采用CTMAB/正丁醇/正庚烷/水四元反相胶束介质体系中直接沉淀法制备纳米CdS.采用不同ω([H2O]/[表面活性剂])条件制备的CdS光催化活性有所不同,当ω值为25时,所制备的纳米CdS光催化活性最高.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对CdS的晶型、尺寸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反相胶柬法制备的CdS为立方闪锌矿型,ω值为25条件下制备的CdS平均粒径为9nm,且分散均匀.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法(EIS)研究了纳米CdS的电化学行为,表明反相胶束法水量条件直接影响所制备的CdS粒径大小及电化学性质.在可见光照射下(λ≥420nm),光催化降解孔雀绿(Malachite Green,MG)为探针反应,探讨了不同反相胶束体系的制备条件对CdS光催化活性的影响,通过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总有机碳仪(TOC)对光催化降解MG跟踪测定,表明可见光照射下以水量25制备的CdS中性条件卜在70min内可以使MG褪色完全,反应30h后MG的矿化率达50%以上.同时跟踪测定了降解过程中H2O2和羟基自由基(·OH)的变化,表明CdS光催化机理涉及到·OH历程.
关键词:
CdS
,
反相胶束法
,
光催化降解
,
机理
孙清
,
李谷丰
,
邓乾民
,
刘杰民
,
时国庆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5.10.2015031001
为实现对环境及食品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高灵敏检测,通过优化一系列试剂盒参数,研制了一步间接竞争ELISA检测试剂盒.优化后的包被缓冲液为90 mmol·L-1、pH 4.6的柠檬酸缓冲液,最佳反应pH值为7.4,抗体包被浓度为0.2μg·mL-1, HRP?BSA?AFB1稀释比为1/4000,标品稀释液为含7%甲醇的PBST溶液.优化后试剂盒IC50值为66 pg·mL-1,检测限为7.6 pg·mL-1,检测线性范围为10—810 pg·mL-1.试剂盒对不同AFB1添加水平(0.5μg·kg-1,1μg·kg-1)的玉米、豆粕和鱼粉样品平均回收率为108.4%—134.8%.对玉米、豆粕和鱼粉样品各20份盲样测试结果表明,试剂盒检测结果与HPLC?MS/MS检测结果吻合.
关键词:
ELISA
,
黄曲霉毒素B1
,
残留
,
试剂盒
马士德
,
顾全英
,
邓天影
,
徐仲斌
,
曹庆波
,
于瑞生
腐蚀学报(英文)
船用柴油机冷却系统防腐CH乳化油性能马士德顾全英邓天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徐仲斌曹庆波于瑞生(铁道科学研究院金化所)(海军装备研究所)我国依据60年代从原西德引进的乳化油研制NL乳化油,经常期使用发现由于热稳定性差引起析油析皂,造成冷却管路沾污、堵塞,对橡胶引起溶涨,对铸铁缓蚀性差,为此我们研制了CH乳化型防锈油(以下简称CH乳化油)。1室内小样合成与筛选乳化油主要由基础油、乳化剂、缓蚀剂、稳定剂等?...
关键词:
段炼
,
邱勇
材料研究学报
自从1987年邓青云博士发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以来,相关领域的研究蓬勃兴起.近年来,OLED已在中小尺寸显示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并逐步进入大面积显示和照明等领域.有机发光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有机发光材料与器件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报告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机发光材料与器件研究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和其中的主要进展.随着OLED技术的深入发展,该领域的研究体现出基础理论与技术创新并重的特点,在材料与器件技术和有机半导体传输理论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材料与器件技术方面,本文主要综述了新型磷光材料分子设计,新型荧光材料及其发光机理研究,白光器件技术,湿法制备技术及柔性制备技术等几个方面的最重要进展.在有机半导体传输理论方面,本文主要综述了从分子堆积、薄膜无序度及掺杂等角度对有机半导体传输理论进行的研究工作.最后,报告对国际有机显示技术和有机照明技术的产业现状及发展方向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
综述
,
有机发光二极管
,
发光材料
,
发光机理
,
有机半导体电荷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