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素怀
,
刘清友
,
董翰
,
翁宇庆
,
于永泗
钢铁
通过Gleeble2000热模拟实验机,研究了X65管线钢中Nb在变形奥氏体中的析出状态对变形诱导铁素体相变(DIFT)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奥氏体临界区变形时,第一道次变形后,随变形后等温时间延长,诱导铁素体量变化不大.等温时间达120 s时,变形奥氏体仍未发生再结晶.在道次间随时间延长,Nb的析出量增加,第二道次变形后诱导的铁素体也显著增加.微合金元素Nb通过碳氮化物的析出作用促进变形诱导铁素体相变.
关键词:
Nb
,
析出
,
变形诱导铁素体相变
王立峰
,
周玉丽
,
张玮
,
周德
,
邓素怀
,
邸全康
钢铁
介绍了高速铁路轨道板用高强度长材产品的种类及特点、开发过程关键工艺技术.通过合理Mn、Cr、B、Ti优化组合,自主设计了无砟CRTS1型板专用拉杆盘条的化学成分,满足了高铁设计的要求;精炼过程渣面避免采用硅铁粉的扩散脱氧,提高炉渣碱度的工艺,可以提高钢材的洁净度,w(T[O])控制在7×10-6~12×10-6;针对中碳高硅钢脱碳敏感性强的问题,开发了脱碳层控制技术,包括加热炉温度、时间、气氛以及轧后冷却制度的控制,将中碳高硅钢脱碳深度控制在小于1%钢材直径,无全脱碳;利用表层组织强化和析出强化来提高强度,同时轧材心部获得细小的铁素体+珠光体来保证材料的塑性,实现了高铁用精轧螺纹钢筋在高强度基础上的高塑性.
关键词:
高速铁路
,
高强度
,
长材
,
开发
邓素怀
,
刘清友
,
晁月林
,
张慧峰
,
王全礼
上海金属
通过不同冷却速度下的热模拟试验,研究了铌微合金化对轴承钢碳化物网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冷速条件下,含铌钢和不合铌钢中的碳化物网状级别差别不大;当冷却速度大于5℃/s时,碳化物网状级别小于1级;含铌轴承钢的珠光体团尺寸小,碳化物网状不连续分布.铌微合金化对碳化物网状的影响主要通过细化珠光体团和改变碳化物网状的形态来体现.
关键词:
铌
,
轴承钢
,
碳化物网状
,
微合金化
晁月林
,
张玮
,
邓素怀
,
孙齐松
,
柳洋波
钢铁
doi:10.13228/j.boyuan.issn0449-749x.20160519
通过常规工艺、低温开轧、低温精轧3种试验工艺研究了低温轧制对提高65Mn塑韧性能的影响,利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EBSD等分析了3种试验工艺的组织、大小角度晶界、晶粒尺寸以及片层间距,研究结果表明,低温工艺显著提高弹簧钢的面缩率,降低同圈波动;大小角度晶界、细化的原始奥氏体晶粒与珠光体球团、片层间距是弹簧钢塑韧性能提高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65Mn
,
面缩率
,
低温轧制
,
大小角度
,
晶界
,
晶粒细化
邓素怀
,
佟倩
,
张玮
,
柳洋波
,
孙齐松
物理测试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1-0777.20150076
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测试技术对国产和进口两种优质弹簧钢55SiCr的珠光体团尺寸、分布和轧制织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优质弹簧钢中的珠光体团尺寸细小,平均值在6~8 μm;国产优质弹簧钢的珠光体团小于10 μm的比例达84%.这两种优质弹簧钢中均有3种晶粒取向存在,即<101>、<001>和<111>,国产优质弹簧钢的晶粒在<001>和<111>取向附近的比例较高,而进口优质弹簧钢在<101>取向上的织构强度偏弱.
关键词:
弹簧钢
,
55SiCr
,
织构
,
珠光体团
,
拉拔性能
杨培慧
,
陈晓翔
,
周志军
,
蔡继业
催化学报
在含20%乙醇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液介质(pH=7.2)中,采用循环伏安法在玻碳电极和银电极上比较了血红素对青蒿素还原的催化作用. 由于血红素和青蒿素加合物的形成及血红素中Fe2+的催化作用,青蒿素在玻碳电极和银电极上的还原过电位分别降低了0.32和0.09 V,还原活化能分别降低了62.1和17.6 kJ/mol. 还比较了血红素和配合物EDTA-Fe3+对青蒿素的催化还原效果,结果表明,EDTA-Fe2+的催化作用远低于血红素. 进一步证实了血红素在青蒿素的药理研究中起着关键作用.
关键词:
青蒿素
,
血红素
,
电催化还原
,
循环伏安法
,
银电极
,
玻碳电极
侯红瑞
,
黄吉东
,
陈玲
,
黄嫣然
,
王春晓
色谱
doi:10.3724/SP.J.1123.2016.03009
建立了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 Prep-HPLC)分离高良姜黄酮中高良姜素和山柰素的方法。高良姜黄酮经HPD-600树脂吸附洗脱纯化后,采用 Prep-HPLC分离高良姜黄酮中高良姜素和山柰素。制备色谱条件:流动相为甲醇-0.6%(v/v)乙酸水溶液(58∶42,v/v),柱温为常温,流速为7.0 mL/min,检测波长为360 nm,进样量为700μL,上样质量浓度为10.0 g/L。分离的单体由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碳谱鉴定确证为高良姜素和山柰素,HPLC 外标法定量,纯度分别为99.5%和99.7%。该方法分离效果好、高效、低毒,可用于高良姜中高良姜素和山柰素的分离制备。
关键词:
制备色谱
,
高良姜素
,
山柰素
,
高良姜
,
分离
,
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