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5669)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力、热载荷作用下纤维在复合材料中的界面应力传递行为

赵燕茹 , 邢永明 , 雷振坤 ,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851.2008.04.033

采用三维光弹性实验应力分析和有限元计算两种方法,在拉拔载荷和热残余应力联合作用下,对单丝拔出树脂基复合材料三维冻结切片界面剪应力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和计算表明,在单纤维与基体界面的埋入端及埋入末端附近出现界面残余剪应力的极值;力、热载荷作用下纤维界面剪应力呈抛物线分布,单丝埋入端附近是应力的主要传递区域,最先达到危险应力,出现界面脱胶破坏,然后剪应力沿纤维埋入长度由纤维埋入端附近向埋入末端逐渐传递;界面热残余应力对界面剪应力的影响是使纤维埋入末端应力集中程度降低,使界面剪应力最大值增大.

关键词: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 界面 , 应力传递 , 光弹性 , 有限元

表面纳米化对316L不锈钢干摩擦性能的影响

杨诗婷 , 邢永明 , 姜爱峰 , , 李继军

表面技术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16.10.011

目的 研究表面纳米化316L不锈钢干摩擦磨损性能,以获得合理的喷丸时间,提高316L不锈钢的使用寿命.方法 采用普通喷丸强化方法对316L不锈钢进行表面纳米化处理,利用洛氏硬度计测量了纳米化前后材料表面洛氏硬度;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了纳米化前后材料表面三维形貌,测量了材料表面的粗糙度;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表面纳米化处理后横截面的金相组织;利用材料表面性能综合测试仪在干摩擦条件下进行了摩擦磨损实验,测量了材料的摩擦系数;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磨痕表面形貌,分析了材料的磨损机理.结果 与未纳米化试样相比,喷丸时间为15 min时,表面硬度提高9.7%,而表面粗糙度降低17.6%,干摩擦系数降低17.3%;喷丸时间为30 min时,表面硬度提高34.1%,粗糙度降低35.1%,干摩擦系数降低28.8%.未纳米化试样呈现典型的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机制,而纳米化处理后试样则主要呈现疲劳磨损和磨粒磨损机制.结论 表面纳米化处理后试样表面硬度随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粗糙度随处理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干摩擦系数随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喷丸处理时间较短时以疲劳磨损为主,处理时间较长时以磨粒磨损为主.

关键词: 表面纳米化 , 316L不锈钢 , 干摩擦 , 粗糙度 , 摩擦系数 , 磨损机理

井之间设置调联络巷道的降阻节能作用

陈喜山 , 郭晓芳 , 梁晓春 , 刘志君 , 刘文可 , 高成勤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4.12.007

通过实例对排井之间设置调联络巷道的降阻节能效果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总结出了排井之间设置调联络巷道可获得最优节能效果的重要结论.此结论对于矿山节能和老通风系统改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系统 , 联络巷道 , 降阻节能

电发展现状与碳纤维材料在电中的应用

李峰

材料开发与应用 doi:10.3969/j.issn.1003-1545.2011.06.019

综述了国内外电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生产企业的生产现状,并从结构、制造等方面对碳纤维复合材料在电行业的应用及发展优势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 风力发电 , 风机叶片 , 碳纤维复合材料 , 应用

电叶片前缘防护技术进展

卢家骐 , 牟书香 , 李权舟

玻璃钢/复合材料

电叶片作为电机组捕获风能的唯一构件,其安全可靠运行是风力发电机组获得较高风能利用系数和较大经济效益的基础.由于叶片在恶劣的环境中长周期运行,叶片前缘容易出现腐蚀现象.而叶尖前缘部位比较薄且叶尖运转的线速度最大,该部位的腐蚀是整个叶片中最为严重的.叶片前缘腐蚀对机组的发电量有很大影响,随着风电机组的大型化发展,叶片前缘腐蚀成为电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综述了电叶片前缘腐蚀对机组性能的影响、造成叶片前缘腐蚀的主要因素、电叶片前缘防护的技术进展,提出了未来叶片前缘防护的关注重点.

关键词: 电叶片 , 前缘腐蚀 , 前缘防护 , 雨蚀 , 防护涂层 , 年发电量

电叶片用单向复合材料单层厚度影响因素研究

贾智源 , 关晓方 , 王战坚 , 侯博 , 李炜

玻璃钢/复合材料

电叶片用单向复合材料的单层厚度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参数,不准确的设计取值将使得电叶片的主梁帽和腹板粘接厚度差,叶片结构寿命大幅度降低.本文系统地研究了两种典型的电叶片用单向复合材料的厚度变化规律,发现单层厚度主要受原材料种类、铺层数的影响,而一些典型的工艺参数如真空度、温度等则影响很小.研究还发现总厚度与层数存在线性关系,可以用数学模型描述.此项研究为合理使用原材料进行叶片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单层厚度 , 单向复合材料 , 电叶片 , 真空导入工艺

车载测激光雷达廓线同步观测实验

刘秉义 , 冯长中 , 陈玉宝 , 高玉春 , , 张冰 , 靳磊 , 闫宝东 , 刘智深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13.01.010

多普勒测激光雷达能够实现高时空分辨率的大气场测量,中国海洋大学成功研制了可以测量廓线和三维大气场的车载多普勒测激光雷达,并已交付中国气象局使用.为了检验该激光雷达的测量性能,2011年春季开展了车载激光雷达与探空气球风廓线同步观测实验,获取了55组比对数据.介绍了此次同步观测实验,给出了激光雷达和探空气球风廓线数据的比对个例,并对所有比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步比对结果显示,激光雷达与探空气球风廓线数据的风速均方根偏差为2.76 m/s.通过分析比对偏差,证明了激光雷达廓线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 遥感 , 廓线 , 多普勒激光雷达 , 激光雷达 , 同步比对

极端剪切况下的电叶片载荷智能控制流动机理研究

张明明 , 余畏 , 谭斌 , 徐建中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以UpWind/NREL 5 MW为参考风力机,外部况为IEC标准的极端剪切(EWS),在自主开发的基于柔性尾缘襟翼(DTEF)的“智能叶片”整机气动伺服弹性仿真平台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DTEF智能叶片系统在EWS情况下叶根所受极限载荷的变化情况,并同时分析了其对塔架,传动机构及变桨机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该基于柔性尾缘襟翼的智能叶片系统不仅有效地减少了叶根所受极限载荷,同时对塔架,传动机构及变桨机构等受到的极限载荷都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最后,详细分析了该控制系统背后的流动控制机理.结果表明:尾缘襟翼的主动作用有效地减弱了由于极端剪切引起的叶片与流动之间较强的流固耦合作用.

关键词: 智能叶片 , 尾缘襟翼 , 极限载荷 , 流动机理

烧结烟气循环氧平衡模型

王兆才 , 周志安 , 胡兵 , 孙英 , 叶恒棣 , 王敏

钢铁 doi:10.13228/j.boyuan.issn0449-749x.20150418

在全面掌握烧结烟气特性的基础上,建立烟气循环系统氧平衡模型,分析烧结废气中O2体积分数、富氧气体中O2体积分数及漏风率等因素对烧结废气循环率的影响规律,提出了适宜的内外循环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烧结机前段风箱废气中O2体积分数较低,为10%~13%,在18号风箱之后O2体积分数逐步上升.烧结废气温度升高,气体密度变小,流速增大,但各风箱支管内废气标况流量波动幅度不大.烧结循环废气和富氧气体中O2体积分数越高、烧结机漏风率越低,则烟气循环率越高.以环冷机热风为富氧气体,烟气内外循环率可达30%;以工业纯氧为富氧气体,烟气内循环率达40.70%;烟气外循环率达59.93%.内循环工艺在风箱支管取,操作灵活,需外配大功率变频抽风机,工程改动量多,固定投资高,更适于新建项目;外循环工艺在主抽风机后烟道取,无法避免烟气一次循环后的再生效应对烧结生产的影响,只需外配小功率引风机即可,更适用于改造项目.

关键词: 烧结 , 烟气循环 , 氧平衡 , 节能减排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567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