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5955)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镀锌层三价铬钝化研究进展

孔纲 , , 冯金良 , 车淳山 , 卢锦堂

电镀与涂饰

综述了镀锌层三价铬钝化液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三价铬钝化封闭处理工艺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未来三价铬钝化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参考现有无铬钝化工艺,寻找合适的封闭剂和封闭处理工艺.

关键词: 镀锌层 , 三价铬 , 钝化 , 封闭

408块火烧驱油注气井腐蚀原因分析及对策

韩霞

腐蚀学报(英文)

针对408块注气井(408-试1)油、套管的腐蚀特点,通过对火烧驱油注气井油、套管腐蚀产物、腐蚀介质、凝析水量的分析研究,确定火烧驱油注气井油、套管的腐蚀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高压氧气以及空气中的凝析水造成的,另一方面与油、套管材质的耐蚀性不够有关.通过材质以及防腐涂层的筛选等手段,在目前油管和套管内外防腐涂层、不锈钢油管和套管在国内尚无工程实例的情况下,总结出408块注气井防腐措施,包括:油、套管材质采用相对耐蚀的P110;注气采用干燥洁净的空气.

关键词: 火烧驱油 , gas injection well , anti corrosion countermeasure

408块火烧驱油注气井腐蚀原因分析及对策

韩霞

腐蚀学报(英文)

针对408块注气井(408-试1)油、套管的腐蚀特点,通过对火烧驱油注气井油、套管腐蚀产物、腐蚀介质、凝析水量的分析研究,确定火烧驱油注气井油、套管的腐蚀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高压氧气以及空气中的凝析水造成的,另一方面与油、套管材质的耐蚀性不够有关.通过材质以及防腐涂层的筛选等手段,在目前油管和套管内外防腐涂层、不锈钢油管和套管在国内尚无工程实例的情况下,总结出408块注气井防腐措施,包括:油、套管材质采用相对耐蚀的P110;注气采用干燥洁净的空气.

关键词: 火烧驱油 , 注气井 , 腐蚀原因 , 防腐对策

家坡铁矿矿井设施腐蚀情况调查分析

董彩常 , 孙金香 , 张波 , 黄桂桥

腐蚀与防护

家坡铁矿设施和设备的腐蚀情况以及影响腐蚀的大气、水和土壤等环境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井下设施和设备腐蚀严重的主要原因为:使用材料耐蚀性低、环境/介质腐蚀性强和防腐蚀措施不力等。

关键词: 铁矿 , 井下设备 , 腐蚀 , 分析

408火烧驱油注气井油套管腐蚀安全评估与防护

龙媛媛张春茂王遂平姬杰杨为刚

腐蚀学报(英文)

    对胜利油田408火烧驱油注气井油管腐蚀产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XRD)及扫描电镜(SEM)、电子探针元素能谱显微分析(EPMA/EDS.结果表明:上部管柱主要是氧腐蚀;下部腐蚀严重部位为氧加速的酸性垢下腐蚀穿孔.油、套管在目前的生产条件下运行存在较大风险.并给出了相应防护措施.

关键词: 火烧驱油 , gas injection well , cause of corrosion , assessment for corrosion safety , protection meaeare

408火烧驱油注气井油套管腐蚀安全评估与防护

龙媛媛 , 张春茂 , 王遂平 , 姬杰 , 杨为刚

腐蚀学报(英文) doi:10.3969/j.issn.1002-6495.2008.05.021

对胜利油田408火烧驱油注气井油管腐蚀产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XRD)及扫描电镜(SEM)、电子探针元素能谱显微分析(EPMA/EDS).结果表明:上部管柱主要是氧腐蚀;下部腐蚀严重部位为氧加速的酸性垢下腐蚀穿孔.油、套管在目前的生产条件下运行存在较大风险.并给出了相应防护措施.

关键词: 火烧驱油 , 注气井 , 腐蚀原因 , 安全评估 , 防护措施

硫化化纳晶TiO2膜的制备及光电性能研究

张晓萍 , 兰章 , 陈琳 , 高素雯 , 吴晚霞 , 阙兰芳 , 张晓佩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3.12757

采用简单的离子交换沉积法制备了SnS化的纳晶TiO2光阳极.通过SEM、XRD、UV-Vis等手段对光阳极的表面形貌,晶态结构,紫外-可见吸收和散射性能进行表征.并分别以聚苯胺和铂为催化剂制备对电极,以含碘氧化还原电对和硫氧化还原电对溶液为电解质,组装SnS化太阳能电池,对其光电性能进行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光阳极、电解质和对电极的组合,发现用光阳极为离子交换沉积9次SnS的纳晶TiO2膜,对电极为聚苯胺不锈钢网压片膜,电解质为含硫氧化还原电对溶液组装的太阳能电池光电性能最佳,其短路电流、开路电压、填充因子和光电转换效率分别达到4.59 mA/cm2、0.547 V、0.505和1.27%.

关键词: 硫化化太阳能电池 , 离子交换沉积 , 聚苯胺 , 光电性能

中位-四(羧基甲基)苯并卟啉锌的合成及其在染料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闫金红 , 陈家藏 , 冯守爱 , 赵江红 , 剑峰 , 李莉 , 朱珍平

材料导报

利用热凝聚法合成四苯并卟啉锌的经典反应,加入过量的丁二酸钠代替原反应物乙酸钠,控制合成了中位-四(羧基甲基)苯并卟啉锌.由于羧基的引入,使卟啉分子能够锚定在二氧化钛表面.为转移卟啉激发态电子到二氧化钛的导带提供了通道,并改善了其在二氧化钛表面的分散性,从而使苯并卟啉锌化太阳能电池的效率明显提高.

关键词: 卟啉 , 羧基 , 二氧化钛 , 染料化太阳能电池

五种二元过渡金属氧化物界面上的相互作用、非晶相结构及催化性能(Ⅱ)—DSC、半导体气特性、催化活性与单层分散模

王智民 , 李丽 , 韩基新 , 李永战 , 韩维屏

无机材料学报

应用DSC、半导体气特性、催化活性及单(分子)层分散模型共四项表征技术,进一步研究了五种二元氧化物的界面结构及其特性,DSC曲线的放热峰及吸热峰分别与界面化学反应、晶格畸变和瓦解、熔化、烧结以及固溶体的形成相关,导电性能的测试证明这些二元氧化物属于N-型半导体,对邻二甲苯具有气特性,其灵敏度在化学吸附的初期阶段与邻二甲苯蒸气浓度呈线性关系,催化选择性及转化率的测定证明V2O5-MnO3及WO3-MoO3体系对邻二甲苯选择性氧化为苯酐具有催化活性,其非晶相MoO3及V2O5的活性较为显著,尤其当二元氧化物的组成接近分散阈值Dt时,选择性最佳,为了解释大的分散阈值Dt与小的比表面积之间的关系,经计算机编程计算,在分子水平及纳米尺度上提出了球形八面体密置的单层分散模型并求得了模型的七个参数,通过讨论单层分散与非晶相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晶相损失的机理以及作为催化剂的非晶相结构对热的稳特性。

关键词: 元过渡金属氧化物界面结构 , characterization (DSC

五种二元过渡金属氧化物界面上的相互作用、非晶相结构及催化性能(Ⅱ)DSC、半导体气特性、催化活性与单层分散模型

王智民 , 李丽 , 韩基新 , 李永战 , 韩维屏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24X.2003.03.023

应用DSC、半导体气特性、催化活性及单(分子)层分散模型共四项表征技术,进一步研究了五种二元氧化物的界面结构及其特性.DSC曲线的放热峰及吸热峰分别与界面化学反应、晶格畸变和瓦解、熔化、烧结以及固溶体的形成相关.导电性能的测试证明这些二元氧化物属于N-型半导体,对邻二甲苯具有气特性,其灵敏度在化学吸附的初期阶段与邻二甲苯蒸气浓度呈线性关系.催化选择性及转化率的测定证明V2O52MoOs及WO3-MoOs体系对邻二甲苯选择性氧化为苯酐具有催化活性,其非晶相MoOs及V2O5的活性较为显著,尤其当二元氧化物的组成接近分散阈值Dt时,选择性最佳.为了解释大的分散阈值Dt与小的比表面积之间的关系,经计算机编程计算,在分子水平及纳米尺度上提出了球形八面体密置的单层分散模型并求得了模型的七个参数.通过讨论单层分散与非晶相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晶相损失的机理以及作为催化剂的非晶相结构对热的稳特性.

关键词: 二元过渡金属氧化物界面结构 , 特性表征(DSC、半导体气特性、催化活性、球形八面体密置的单层分散模型及其七个参数)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596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