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康奇
,
姜宏伟
绝缘材料
doi:10.16790/j.cnki.1009-9239.im.2016.09.008
采用硅微粉和氢氧化镁分别作为导热及阻燃填料,与软质PVC基体熔融共混,制备出具有导热和阻燃功能的PVC复合材料,并对其热导率、垂直燃烧、拉伸强度以及热失重等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硅微粉和氢氧化镁两者之间在导热和阻燃性上存在相互协效促进的作用,制得的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热导率、良好的阻燃性能和综合性能。当添加125份硅微粉和25份氢氧化镁时,复合材料的热导率为0.77 W/(m·K),燃烧等级达到FV-0级,烟密度等级低至65,体积电阻率为9.8×1010Ω·m,拉伸强度为11.8 MPa,断裂伸长率为170%。
关键词:
软质PVC
,
导热
,
阻燃
韩霞
腐蚀学报(英文)
针对郑408块注气井(郑408-试1)油、套管的腐蚀特点,通过对火烧驱油注气井油、套管腐蚀产物、腐蚀介质、凝析水量的分析研究,确定火烧驱油注气井油、套管的腐蚀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高压氧气以及空气中的凝析水造成的,另一方面与油、套管材质的耐蚀性不够有关.通过材质以及防腐涂层的筛选等手段,在目前油管和套管内外防腐涂层、不锈钢油管和套管在国内尚无工程实例的情况下,总结出郑408块注气井防腐措施,包括:油、套管材质采用相对耐蚀的P110;注气采用干燥洁净的空气.
关键词:
火烧驱油
,
注气井
,
腐蚀原因
,
防腐对策
董彩常
,
孙金香
,
张波
,
黄桂桥
腐蚀与防护
对郑家坡铁矿设施和设备的腐蚀情况以及影响腐蚀的大气、水和土壤等环境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井下设施和设备腐蚀严重的主要原因为:使用材料耐蚀性低、环境/介质腐蚀性强和防腐蚀措施不力等。
关键词:
铁矿
,
井下设备
,
腐蚀
,
分析
张玉虎
,
王华磊
,
周小红
,
柳敏良
,
M.Oshima
,
Y.Toh
,
M.Koizimi
,
A.Osa
,
A.Kimura
,
Y.Hatsukawa
,
T.Morikawa
,
M.Nakamura
,
M.Sugawara
,
H.Kusakari
,
T.Komatsubara
,
K.Furuno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4.04.015
利用149Sm(27Al, 4nγ)172Re反应布居了形变双奇核172Re的高自旋态, 用12套带有BGO反康普顿抑制的高纯锗探测器阵列进行了在束γ实验测量, 首次建立了172Re由3个转动带构成的高自旋态能级纲图. 研究和讨论了3个转动带的结构特征, 基于已有的高自旋态核结构知识并通过系统学比较和分析指出它们的准粒子组态分别为πh11/2(○)νi13/2,πh9/2 (○)νi13/2和(○)π1/2-[541](○)ν1/2-[521]. 发现前两个转动带在自旋小于18时其转动能级呈现反常的旋称劈裂.
关键词:
在束γ谱学
,
双奇核172Re
,
转动带
,
旋称反转
程长征
,
程香
,
牛忠荣
,
周焕林
复合材料学报
利用一种数值方法分析压电材料切口尖端包括奇异应力场和奇异电位移场在内的双重奇异性.基于切口尖端的位移场按幂级数渐近展开假设,从应力平衡方程和Maxwell方程出发,推导出关于压电材料切口奇性指数的特征方程组,同时将切口的力学和电学边界条件转化为奇性指数和特征函数的组合表达,从而将压电材料双重奇性分析问题转化为在相应边界条件下微分方程组的特征值求解问题,采用插值矩阵法,可以一次性地计算出压电材料切口的各阶奇性指数.裂纹作为切口的特例,其尖端的电弹性奇性指数亦可以根据本法求出.
关键词:
压电材料
,
切口
,
裂纹
,
奇性指数
,
渐近展开
周厚兵
,
周小红
,
张玉虎
,
郑勇
,
李广顺
,
M.Oshima
,
Y.Toh
,
M.Koizumi
,
A.Osa
,
Y.Hatsukawa
原子核物理评论
应用E-GOS(E-Gamma Over Spin)曲线方法研究了A≈110质量区奇A核结构随角动量增加的演化,发现随着角动量的增加原子核的激发特性从振动逐渐演化为转动.
关键词:
E-GOS曲线
,
相变
,
形状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