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颖
,
郑志涛
,
许维伟
,
袁璞
,
邵彬彬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6.14.022
采用先驱体浸渍裂解法(即PIP法)制备出3种不同短切碳纤维(Csf)体积分数的圆柱形短切碳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Csf/SiC复合材料)试件,通过高温加热装置和自组装功能的霍普金森压杆装置对试件进行高温和动态荷载耦合作用下的冲击压缩试验,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Csf/SiC复合材料断口形貌,对试件的破坏形态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采用PIP法制备的Csf/SiC复合材料试件中Csf分布均匀,在外应力作用下Csf/SiC复合材料试件发生破坏,碳纤维和碳纤维束与SiC基体脱粘被不断拔出.试件的抗压强度随C3f体积含量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Csf体积含量为21%的试件抗压强度最高,为96.55MPa.与常温相比,在高温压缩试验中随着复合材料试件平均温度的升高,Csf /SiC复合材料试件破碎后的块度越来越大,整体性越来越好,当温度达到300℃时,Csf体积含量对Csf/SiC复合材料试件抗压强度的影响较小.
关键词:
短切碳纤维
,
单轴压缩
,
高温
,
冲击荷载
,
分离式Hopkinson压杆(SHPB)
邵彬彬
,
徐颖
,
许维伟
,
郑志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14136/j.cnki.issn 1673-2812.2016.04.019
对三种不同短切碳纤维体积含量(16%、21%、24.8%)的C/SiC复合材料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装置进行了常温下的冲击力学试验,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试件破坏后的断口进行扫描.实验结果表明:C/SiC复合材料试件动态单轴抗压强度随应变率的增加而增大,表现出较强的应变率效应.在各个复合材料试件的断口均有明显的纤维拔出,随着碳纤维体积含量的增加,断口处被拔出的纤维数量显著增多,且拔出后的长度也相对较长,说明试件制备过程中短切碳纤维与碳化硅基体的结合较紧密,增韧效果也就越理想,由此可以推断纤维拔出是C/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主要吸能和增韧机制.
关键词:
短切碳纤维
,
体积含量
,
陶瓷基复合材料
,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
,
扫描电子显微镜
韩霞
腐蚀学报(英文)
针对郑408块注气井(郑408-试1)油、套管的腐蚀特点,通过对火烧驱油注气井油、套管腐蚀产物、腐蚀介质、凝析水量的分析研究,确定火烧驱油注气井油、套管的腐蚀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高压氧气以及空气中的凝析水造成的,另一方面与油、套管材质的耐蚀性不够有关.通过材质以及防腐涂层的筛选等手段,在目前油管和套管内外防腐涂层、不锈钢油管和套管在国内尚无工程实例的情况下,总结出郑408块注气井防腐措施,包括:油、套管材质采用相对耐蚀的P110;注气采用干燥洁净的空气.
关键词:
火烧驱油
,
注气井
,
腐蚀原因
,
防腐对策
董彩常
,
孙金香
,
张波
,
黄桂桥
腐蚀与防护
对郑家坡铁矿设施和设备的腐蚀情况以及影响腐蚀的大气、水和土壤等环境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井下设施和设备腐蚀严重的主要原因为:使用材料耐蚀性低、环境/介质腐蚀性强和防腐蚀措施不力等。
关键词:
铁矿
,
井下设备
,
腐蚀
,
分析
郭志猛
,
庄奋强
,
林涛
,
吴峰松
,
殷声
金属学报
根据电化学原理, 得到高阻值衬层穿透性裂纹的电沉积电流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利用计算机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 对高阻值衬层进行分析与检测, 由此可以定量确定裂纹的大小, 再通过观测在裂纹处所沉积的金属(或采用电极扫描技术)来确定裂纹的位置及表面形状, 最终可以实现对高阻值衬层的快速无损探伤.
关键词:
高阻值衬层
,
null
,
null
,
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