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海峰
,
高国保
,
郝大收
,
李学东
,
王中
,
杭力
,
刘召军
,
孙鹏飞
,
吴春亚
,
孟志国
,
熊绍珍
液晶与显示
doi:10.3969/j.issn.1007-2780.2007.03.020
设计了一个可实现无缝拼接系统的研究示例:将一个高分辨率的图像分为两个分图像,按两部分在边缘交叠的方式分别投影.在投影之前,选用简单的线性函数关系,对待重叠部分进行了淡入淡出的处理,经这样叠加后重叠部分的重叠痕迹可适当消除.但鉴于像素信号与亮度之间还应满足伽马(Garoma)关系,故在处理过程中同时进行了Gamma校正的设计.研究过程中,考虑到不同成像终端之间,在色度表征方式以及Gamma校正已有自身规则,可方便转换,文章从简化研究出发,首次采用当前计算机监视器的液晶屏为投影成像的终端,研究它的融合结果,并实测融合图像部分的光强,以检查融合的实际效果.发现采用简单的线性函数并选择2.15的Gamma校正值,较之未作伽马校正前的,能改善融合区与未处理区的亮度差异达两个量级.最后给出了经这样处理后在液晶显示屏上获得较为良好的拼接效果.
关键词:
数字光处理
,
无缝拼接
,
边缘融合
,
Garoma校正
董华兴
,
李淑霞
,
孙帅
黄金
doi:10.11792/hj20130711
采空区是引起地表塌陷、恶化矿山开采条件的严重安全隐患,对不明采空区的精细探测技术、治理技术及安全监测装备与预警技术的开发研究,是复杂条件下矿山安全高效开采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以西郝庄矿为工程背景,介绍了采空区地表GPS监测系统及沉降监测方案;通过在地表合理设置若干个监测点,利用所安装的监测系统来监视裂缝区域和地表沉降区域的动态演变过程,并将监测信息发送到监控室;通过布点监测,及时预测地压来临时间,为预警决策和矿山及时撤出处于危险区人员提供依据,实现矿山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关键词:
采空区
,
地表塌陷
,
GPS监测
,
观测点
,
基准点
,
预警
蒋玉仁
,
胡岳华
,
曹学锋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开发合成了一种新型廉价螯合捕收剂COBA,研究了它对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的捕收活性、结构-性能关系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COBA对一水硬铝石的捕收能力强,而对高岭石的捕收能力弱,具有比水杨羟肟酸更好的选择性.其性能差异主要是由极性基结构差异即电负性、拓扑连接指数、断面尺寸和疏水性所引起的.COBA对一水硬铝石的捕收机理为:其分子中的3个O原子通过化学成键与矿物表面Al原子形成了两环螯合物.
关键词:
COBA
,
捕收剂
,
一水硬铝石
,
高岭石
,
结构-性能关系
王常亮
,
额日其太
工程热物理学报
跨音速流动中的非平衡凝结导致潜热的释放和液滴的自发凝结过程.通过将N-S方程与凝结控制方程耦合求解的方法,在不同落压比不同初始相对饱和度条件下,对收扩喷管中的凝结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收扩喷管的高速膨胀流动中,冷却速率越大,成核率越高.凝结潜热的释放使流场的总温升高,流量减少,音速线后移.
关键词:
非平衡凝结
,
成核率
,
冷却速率
,
相对饱和度
余侃萍
,
余永富
,
杨国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从常用浮选捕收剂的捕收性能与其结构关系入手,分析捕收剂分子中极性基、非极性基结构对铁矿和胶磷矿捕收能力的影响,提出铁矿反浮选降磷捕收剂分子的设计构想,认为新型捕收剂分子中极性基部分应含有磺酸基,非极性基中应有不饱和键.通过高斯软件计算得到设计分子的净电荷分布、偶极距及前线轨道能量和组成,并与常用捕收剂进行比较,证明设计得到的捕收剂分子对胶磷矿的捕收能力.从机理分析得出:在特定的pH条件下,该反浮选捕收剂分子与胶磷矿表面的Ca2+发生螯合作用,形成稳定六元环,从而实现与铁矿的分离.
关键词:
脱磷捕收剂
,
分子设计
,
浮选机理
,
铁矿
吴德会
,
王四清
,
李广进
玻璃钢/复合材料
doi:10.3969/j.issn.1003-0999.2006.03.009
针对玻璃布浸胶生产中收卷易产生折皱的问题,本文从浸胶生声的特殊性分析了收卷过程中的张力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由弹性理论给出了收卷后胶布卷的内张力分布公式;然后,分析了玻璃布浸胶机收卷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影响收卷质量的有关因素,通过这些研究,可对收卷系统有关参数及这些参数下收卷情况进行估计;最后,给出了在该工序中避免折皱的对策.
关键词:
浸胶工艺
,
内张力
,
收卷
,
折皱
车丽萍
,
余永富
,
庞金兴
,
袁继祖
,
王晓铁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04.06.019
介绍了羟肟酸的合成方法和性质、羟肟酸作为捕收剂浮选稀土矿物的性能及羟肟酸类捕收剂在浮选中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羟肟酸具有良好的选择性能和捕收性能,是稀土矿物的有效捕收剂.
关键词:
羟肟酸
,
稀土矿物
,
浮选
,
捕收剂
,
合成
,
性质
,
机理
韩兆元
,
高玉德
,
王国生
,
徐晓萍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2.06.022
考查了4种具有代表性的螯合捕收剂GYB及脂肪酸类捕收剂NaOL,HPC,731及其组合使用对黑钨矿单矿物的浮选作用规律.单一捕收剂浮选黑钨矿试验结果表明,NaOL最佳浮选pH为较窄的碱性区间,GYB,HPC,731最佳浮选pH区间较为接近,均为弱酸至弱碱性.组合捕收剂浮选试验结果表明,螯合剂GYB与脂肪酸类捕收剂NaOL,731,HPC的组合使用,增强了对黑钨矿的捕收能力,其中GYB起辅助作用,在低用量下就可产生较明显的协同作用.当cGYB∶cHPC∶c731=1∶6∶3时为最佳,不仅提高了对黑钨矿的捕收能力,还拓宽了黑钨矿的浮选pH区间,使黑钨矿在pH为4~10之间均表现出较好的可浮性.通过黑钨矿表面润湿性测试、疏水聚团行为研究,探讨了组合捕收剂对黑钨矿疏水行为的影响.黑钨矿表面疏水性测试结果表明:经组合捕收剂作用后,黑钨矿表面接触角更大,且当cGYB∶cHPC∶C731=1∶6∶3,pH为6.50左右时,接触角增大至82.8°,疏水聚团更大、更紧密.
关键词:
组合捕收剂
,
黑钨矿
,
疏水行为
车丽萍
,
余永富
,
庞金兴
,
袁继祖
,
张福光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04.03.015
综述了稀土有效捕收剂羟肟酸的浮选性能及其在稀土矿物浮选中的作用机理,介绍了我国几大稀土矿应用羟肟酸选别稀土矿物的情况,讨论了羟肟酸类捕收剂在稀土矿物浮选中的发展和方向.
关键词:
羟肟酸
,
稀土矿物
,
浮选
,
捕收剂
,
应用
,
发展
张国范
,
冯其明
,
卢毅屏
,
欧乐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用油酸钠为捕收剂, 研究了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的可浮性, 并对捕收剂与矿物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油酸钠对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的捕收主要由两方面因素控制, 在pH 4~7范围内, 为化学反应起主要作用, 在pH 7~10以形成离子-分子缔合物为主要因素; 在以油酸钠为捕收剂时, 矿物表面活性Al3+ 数量的不同导致了高岭石和一水硬铝石的可浮性差异, 这为铝土矿正浮选脱硅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捕收剂
,
一水硬铝石
,
高岭石
,
油酸钠
,
离子分子缔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