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016)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Tm2CrFe14.5Si1.5化合物的反常热膨胀性质研究

梁飞飞 , , 高纯静 , 胡怀谷 , 秦月婷

中国稀土学报

通过X射线衍射手段研究了Tm2CrFe14.5 Si1.5化合物的热膨胀性质及本征磁致伸缩性质.研究结果表明,Tm2CrFe14.5Si1.5化合物在303~623 K范围内,具有单相的Th2Ni17型结构;Tm2CrFe14.5Si1.5化合物的居里温度约为453 K,比其母合金Tm2 Fe17高约163 K;沿a轴方向上,Tm2CrFe 14.5 Si1.5化合物在423~448 K温度范围内出现负热膨胀现象,其热膨胀系数(α)a为-0.716×10-5/K;沿c轴方向上,在303~398 K温度范围内也出现负热膨胀现象,其热膨胀系数(α)c为-0.547×10-5/K.两者综合的结果使得在423~448 K温度范围内,Tm2CrFe14.5Si1.5化合物的体热膨胀系数(α)为-0.794 × 10-5/K.对本征磁致伸缩的研究结果表明,Tm2CrFe14.5 Si1.5化合物中存在着较强的各向异性的本征磁致伸缩.

关键词: Tm2CrFe14.5Si1.5化合物 , 负热膨胀 , 本征磁致伸缩 , 稀土

Dy2AlFe16-xMnx化合物的饱和磁化强度和居里温度

周严 , 赵淼 , 刘倩 , 杨春元 ,

功能材料

通过磁测量手段研究了Mn在Dy2AlFe16-xMnx(x=1,2,3,4,6,8)化合物中的磁行为及Mn替代对该化合物磁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y2AlFe16-xMnx化合物的饱和磁化强度Ms和居里温度Tc随Mn的替代量x的增大呈下降规律.分析认为Tc的这种下降是由于在Mn替代过程中,3d次晶格中交换作用的变化而引起的.

关键词: Dy2AlFe16-xMnx化合物 , 磁化强度 , 居里温度

(Fe0.5 Co0.5)73.5 Cu1 Mo3 Si13.5 B9合金高温磁性的研究

胡晓英 , 王治 , 王光建 , 贝洁 , 周严 ,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4252.2006.03.001

研究了460~580℃等温退火(30min)后纳米晶(Fe0.5 Co0.5)73.5 Cu1Mo3Si13.5B9合金高温软磁性能.结果表明,在Fe73.5Cu1Mo3Si13.5B9纳米晶合金中用Co取代部分Fe仍可形成双相纳米晶结构,并且可显著提高合金的高温特性.与Fe73.5Cu1Mo3Si13.5B9纳米晶软磁合金相比,其室温μi略有下降,但表征高温磁稳定性的居里温度明显提高,同时磁导率在高温下衰减变缓,从而拓宽了纳米晶软磁材料的高温使用范围.文中初步探讨了用Co取代部分Fe后使高温特性得到改善的机理.

关键词: 纳米晶合金 , 交换耦合 , 居里温度 , 高温磁性

R2Fe17(R=Y,Tm)化合物的本征磁致伸缩随温度的变化

, 刘倩 , 周严 , 付维贵 , 赵淼

功能材料

根据德拜理论和格律乃森关系导出的R2Fe17(R=Y,Tm)化合物在顺磁态的晶胞参数(a,c,v)及由负膨胀测定法得到的R2Fe17(R=Y,Tm)化合物的晶胞参数的差别,计算了R2Fe17(R=Y,Tm)化合物的本征体磁致伸缩随温度的变化关系.计算结果表明R2Fe17(R=Y,Tm)化合物的本征磁致伸缩随着温度的增加而急剧减小.分析表明这种现象与磁化强度和交换耦合作用随温度的下降有关.本文还研究了重稀土原子磁性对R2Fe17化合物的本征磁致伸缩的影响,结果表明重稀土原子磁矩及R-T交换耦合作用使R2Fe17化合物的本征磁致伸缩增强,但增强的幅度比3d次晶格引起的本征磁致伸缩小一个数量级,亦即R2Fe17化合物的本征磁致伸缩主要来源于3d次晶格中的Fe-Fe交换作用.

关键词: R2Fe17(R=Y , Tm)化合物 , 本征磁致伸缩 , 交换耦合作用

Nd2Fe14.5Cr2.5化合物的结构和相变

高纯静 , , 梁飞飞 , 郑开萍 , 胡怀古

中国稀土学报

通过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及磁测量等手段对电弧炉熔炼的Nd2Fe14.5Cr2.5化合物的结构和相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950℃下退火的样品具有Th2Zn17型结构,其居里温度为375 K.1100℃下退火的样品具有Nd3(Fe.Ti)29型结构,其居里温度为445 K.Nd2Fe14 5Cr2.5化合物在1100℃左右发生结构相变,山菱方相的Th2Zn17型结构转变成单斜相的Nd3(Fe,Ti)29型结构.具有Th2Zn17型相结构的Nd2Fe14.5Cr2.5化合物在约300℃左右可以发生有效的吸氮反应.

关键词: Nd2Fe14.5Cr2.5化合物 , 相变 , 居里温度 , 稀土

Sm2Fe17化合物的差热-热重分析

, 安立群 , , 谈清华 , 王玲玲 , 严达利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9.01.017

通过X射线衍射、 差热-热重(DTA-TG)联用仪以及磁测量等手段研究了 Sm2 Fe17化合物及其氮化物的相结构和磁性.通过对Sm2 Fe17化合物的DTA-TG分析可以得到:当温度从室温(约300 K)升至1473 K的过程中,在N2保护的条件下,N原子扩散进入Sm21 Fe17化合物中,在温度为700 K左右时Sm2 Fe17化合物吸氮反应最剧烈,吸氮的结果使得Sm2 Fe17 Nx化合物的居里温度显著提高.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在吸氮反应的同时,Sm2 Fe17 Nx化合物变的不稳定,部分分解为SmN化合物和Fe.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该化合物在接近熔点的1473 K以下只存在Th2 Zn17型结构,不存在Th2 Ni17型结构.

关键词: Sm2 Fe17化合物 , X射线衍射 , 差热-热重分析

Er2AlFe12Mn4化合物的反常热膨胀

傅斌 , 赵淼 , 王治 , 王琳 ,

功能材料

利用X射线衍射和磁测量手段对Er2AlFe12Mn4化合物磁性和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室温下Er2 AlFe12Mn4化合物具有单相的Th2Ni17型结构,其居里温度约为230K.在106~652K温度范围内对Er2AlFe12Mn4化合物做变温X射线衍射测量,结果表明在236~259K的温度区间出现反常热膨胀现象,其平均热膨胀系数α≈-2.03×10-5/K.

关键词: Er2AlFe12Mn4化合物 , X射线衍射 , 反常热膨胀

PECVD法制备微晶硅薄膜的研究

蔡宏琨 , , 张德贤 , 林列

功能材料

对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PECVD)制备的微晶硅(μc-Si)薄膜的电导率、光学带隙和晶化率随温度和功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从拉曼谱中可以明显看出,随着功率的增大,N型材料的非晶肩逐渐减小,材料的晶化率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P型材料的暗电导率和激活能都是先升高后降低.

关键词: 太阳电池 , 微晶硅 , 电导率 , 光学带隙

Fe72.5Cu1Nb2V2Si13.5B9纳米晶薄带的巨磁阻抗效应

胡怀谷 , , 梁飞飞 , 高纯静

金属功能材料 doi:10.13228/j.b0yuan.issn1005-8192.2015026

Fe72.5Cu1Nb2V2Si13.5B9非晶薄带经晶化退火处理,随退火温度增加,析出纳米晶bcc α-Fe(Si)相,当超过550℃,薄带在析出纳米晶bcc α-Fe(Si)的同时,还析出硬磁性的Fe2B相.Fe73.5Cu1Nb2V2Si13.5B9纳米晶薄带具有巨磁阻抗(GMI)效应,其效应强度灵敏依赖于退火温度,当退火温度为550℃、退火时间为30 min时,bcc α-Fe(Si)平均晶粒尺寸约为16 nm,其巨磁阻抗存在最大值.巨磁阻抗效应还强烈依赖于频率.对于550℃退火30min的Fe72.5Cu1Nb2V2Si13.5B9纳米晶薄带,其在50 kHz下,ΔX/X(H=7 162 A/m)可达到-500%,3 MHz下,ΔR/R(H=7 162 A/m)约为150%.700 kHz下,GMI效应值有最大值,ΔZ/Z(H=7 162 A/m)约为-121%.

关键词: Fe基纳米晶薄带 , 巨磁阻抗效应 , 退火温度 , 频率

温度交变环境对薄膜太阳电池相关层材料性能的影响

, 蔡宏琨 , 周严 , 林波 , 张德贤 , 林列

功能材料

对玻璃衬底上采用PECVD方法在低温条件下制备的太阳电池的各相关层材料的性质在经历一定的温度交变周期以后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P、N层材料(μc-Si)在经历温度交变试验过程以后,在测量误差范围内其光、暗电导率无明显变化;(2)Ⅰ层材料(M-Si)在经历温度交变试验过程以后,其光、暗电导率先略有增加(小于5个热循环周期时),之后(大于5个热循环周期时)基本保持恒定;(3)阻挡层ZnO薄膜在经历温度交变试验过程以后,其方块电阻不变但透射系数有所增加,反射系数基本不变;(4)电极ITO在经历温度交变试验过程以后,其方块电阻不变但透射系数有所增加.

关键词: 薄膜太阳能电池 , 薄膜材料 , 温度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02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