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宝余
,
李志坚
,
吴锋
,
金一鸣
,
徐娜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15.02.015
为了提高菱镁矿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将块度小于20 mm的废弃菱镁矿碎矿分别破碎成粒度5~3、3~1和≤1 mm的颗粒和≤0.088 mm的细粉,分别与5%(w)的轻烧镁粉(≤0.088mm)和4%(w,外加)的结合剂混合,经压球、高温(1 800℃)煅烧等工序制成烧结镁砂,通过研究菱镁矿碎矿粒度配比、结合剂种类(分别为MgCl2溶液、纸浆废液和水)和成型压力(分别为45、135、225、250和300 MPa)对煅烧或烘干后试样致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将菱镁矿碎矿破碎成≤0.088 mm的细粉,与轻烧镁粉按95∶5的质量比配料,采用MgCl2溶液与纸浆废液按3∶1质量比混合的复合结合剂,按250 MPa成型压力压球后,在1 800℃保温5h煅烧制备的烧结镁砂,理化指标达到了国标中MS96牌号烧结镁砂的要求.
关键词:
菱镁矿碎矿
,
压球
,
煅烧
,
烧结镁砂
冯永成
,
董守安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为了获得性能优异的微电子材料,通过化学镀和自组装制备了平均直径小于50 nm的准一维金纳米复合导线.通过实验证实了金纳米线的形成机制,即纳米金复合导线是纳米金微粒在巯基化的碳纳米管表面通过自组装而形成的.碳纳米管分别依次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酸(1:4)、LiAlH4、PBr3和NaHS反应,可得到活性基团巯基修饰的碳纳米管.分别用XPS、TEM、XRD等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表征.
关键词:
碳纳米管
,
化学镀
,
自组装
,
纳米金线
董守安
贵金属
doi:10.3969/j.issn.1004-0676.2008.03.011
目前在金科学技术的诸多方面,各向异性的金纳米粒子,尤其是一维金纳米结构材料成为科学界关注的焦点,因为这些材料具有比球形金粒子更为奇异的光学和电学性质.这些性质导致它们在光电子器件和生物医学等领域中巨大的应用潜力是能够预见的.为此,作者介绍了关于一维金纳米结构材料的光学性质、合成和组装最近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金纳米棒和金粒子/碳纳米管复合物.本综述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着重介绍金纳米棒的光学性质和潜在应用;金纳米棒和金纳米粒子/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合成和组装研究将在第二部分评述.
关键词:
金属材料
,
金
,
一维金纳米材料
,
光学性质
,
合成
,
组装
,
应用
李世昌
,
敖晓娟
,
王庆
,
王浩江
,
谭卓华
,
王飞
,
杨育农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抗氧剂2,2’-亚甲基双(6-壬基对甲酚)合成研究中的关键中间体2-壬基对甲酚通过羰基还原制备,羰基还原可以通过黄鸣龙反应或克莱门森反应实现,本研究对比了这两种反应在2-壬基对甲酚制备中的应用.
关键词:
羰基还原
,
亚甲基
,
黄鸣龙反应
,
克莱门森反应
张栋
,
肖淼
,
马迅
,
程国胜
,
张兆春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7.02.005
以氯金酸、L-半胱氨酸为反应试剂,利用内电流和金硫自组装效应,在硅材料表面组装了较为均一的金纳米颗粒,并利用荧光分析与硅纳米线场效应晶体管对该方法进行了相关验证.结果表明:经氢氟酸处理后的硅材料,在氯金酸和L_半胱氨酸混合溶液中反应3 min可在硅表面得到较为均匀、稳定的金纳米颗粒层,其中,氯金酸浓度为0.5mmol/L,氯金酸和L-半耽氨酸浓度比为3∶1.荧光分析表明该方法组装的金颗粒表面已氨基功能化,使得金纳米颗粒修饰的硅材料在应用于生物检测时可直接醛基化修饰蛋白,简化了实验操作,同时,该方法可以在硅纳米线场效应晶体管中特异性组装金纳米颗粒,有力地支持了相关器件在疾病检测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金纳米颗粒
,
硅材料
,
荧光分析
,
硅纳米线场效应晶体管
成映星
,
付明
,
熊俊良
,
王锡义
电镀与涂饰
因一起金层脱落的质量事故,分析了预镀镍层与镀金层结合力弱的原因.试验发现,镍层钝化和被带入镀金槽中的镍离子的水解产物附着在镍层表面,是造成金层剥离的原因.预镀镍后活化,加强镀金前水洗,以及调整镀金液的pH为4.2~4.5,可保证金层与镍层良好的结合力.
关键词:
金镀层
,
结合力
,
镀镍
,
钝化
,
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