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盛文
,
陈鹏
,
姚文俐
,
梅文捷
,
胡经纬
,
金柱
,
刘熙林
,
王春香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5.增刊(Ⅰ).031
采用共沉淀-高温固相法合成正极材料LiNi0.7 Mn0.3 O 2,利用 X 射线衍射分析(XRD)表征其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其形貌、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其价态,最终确定了该材料最佳烧成温度为820℃.研究表明,该温度下合成的 LiNi0.7 Mn0.3 O 2具有典型的α-NaFeO 2型层状结构,颗粒形貌呈类球形且分布均匀;XPS 数据表明,LiNi0.7 Mn0.3 O 2中的 Ni 主要以+3价形态存在,Mn 主要以+4价形态存在.室温条件下以0.2 C 倍率在2.75~4.35 V 的电压范围内充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188.9 mAh/g,7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5.2%.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
LiNi0.7 Mn0.3O2
,
XPS
,
烧结温度
,
无钴
钟盛文
,
刘熙林
,
李栋
,
陈鹏
,
梅文捷
,
金柱
,
胡经纬
,
王春香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5.08.009
采用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制备出Ni0.3Mn0.57(OH)2前驱体,与Li2 CO3混合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1.7Ni0.Mn0.53(O2,利用SEM、XRD对所得试样的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950 ℃下保温16 h所得Li1.07 Ni0.Mn0.53 O2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2.75~4.2 V、90 mA/g(0.5C)下Li1.07 Ni0.Mn0.53 O2的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27.11 mAh/g,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8.99%.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
Li1.07Ni0.4 Mn0.53O2
,
共沉淀
,
电化学性能
杨慧敏
,
骆良顺
,
宋美慧
,
齐海群
,
王春艳
,
杨闯
,
苏彦庆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研究了淬火-回火工艺对Ti-46Al-xB合金柱状晶组织的影响.研究发现,淬火-回火工艺对Ti-46Al-xB合金的柱状晶组织具有明显的细化效果.这主要是由于温度梯度的增加和冷却过程中发生固态相变使晶界或相界面上原子错配,从而形成大量的位错,位错对晶界具有“钉扎”作用,从而细化TiAl基合金柱状晶组织.结果表明,通过合金化元素B和热处理工艺的共同作用可以获得更为细小的TiAl基合金柱状晶组织.这主要是由于随着B含量的增加,硼化物的析出量增加,而硼化物对位错线的进一步扩展起到了阻碍作用.从而促进了位错对晶界的“钉扎”作用,进一步细化了TiAl基合金柱状晶组织.
关键词:
Ti-46Al合金
,
淬火-回火工艺
,
细化
,
柱状晶
,
B元素
钟盛文
,
梅文捷
,
李栋
,
金柱
,
刘熙林
,
陈鹏
,
胡经纬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5.12.003
采用氢氧化物共沉淀-高温固相焙烧法合成了富锂正极材料 Li1+x [Ni0.36 Mn0.64]1-x O2(x=0.12,0.15,0.18,0.2)。采用 XRD 表征其结构,SEM 表征其形貌,恒电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测试其电化学性能。其中,XRD 结果表明各样品都具有α-NaFeO2型层状结构。结果表明:室温下以30 mA/g 的电流密度,在4.6~2.75 V 的电压范围内充放电,x=0.15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37.9 mAh/g,经5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8%。研究发现,层状富锂镍锰正极材料中的 Li2 MnO3组分在充放电过程中会逐渐向尖晶石相转变,这是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
正极材料
,
Li2 MnO3
,
无钴
金柱
,
马实基
金属学报
高铝钛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有比重小、高温强度高、综合性能好的特点.合金中有γ固溶体、Ni_3(Al,Ti)、TiC、M_(23)C_6等主要相,成分出格或工艺控制不当时,可能出现σ、μ等相.调整合金元素的种类和数量,对合金的相组织有决定性的作用,影响持久强度等性能和σ相的析出,其中以铬、铝、钛最为关键.如γ′强化相大量析出后,基体中富集易形成σ相的铬、钼、钴等元素,给σ相的形成创造条件.合金中铝钛总量愈高,γ′相愈多,γ基体中铬含量逐渐增多,将促进σ相析出.如铝铬量一定,随着钛的增多,基体中铬、钼和钴趋向增加,也促使σ相析出.铝钛增多,钛的树枝状偏析严重,能引起(γ+γ′)共晶增多,σ相往往在时效过程中于(γ+γ′)共晶周围析出.经变化合金中铝、钛、铬的含量,研究其持久强度和瞬时性能等的影响,得出一般情况下可用9Cr系,铝钛总量可在10.2至11.4%之间,其900℃,32公斤/毫米~2下的持久时间超过100小时,瞬时性能良好.只要铝保持5.5%,则钛可由4%至5.5%.其它如钼、碳、硼、钴、钒等均分别予以研究讨论.防止析出σ相,除控制铬、铝、钛等的含量外,还必须注意铸造工艺,密切注意铸温和造型技术,减少偏析.
关键词:
金柱
,
程学群
,
刘明
,
李晓刚
腐蚀学报(英文)
doi:10.11903/1002.6495.2015.284
研究了Cr对低合金耐蚀钢筋在饱和Ca(OH)2混凝土模拟液中耐蚀性能的影响机制,为低合金耐蚀钢筋的研发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周期浸润腐蚀及循环动电位极化等实验表明,含Cr耐蚀钢筋的腐蚀敏感性及腐蚀速率远低于HRB400钢筋,其耐蚀机理主要表现为:Cr的添加改变了耐蚀钢筋的显微组织,形成大量细小且均匀分布的粒状贝氏体;Cr的添加改变了钢筋表面钝化膜的组成,使得含Cr耐蚀钢筋在混凝土模拟孔隙液中的点蚀电位更高,钝化膜更稳定;含Cr耐蚀钢筋的腐蚀产物中α-FeOOH的含量高于HRB400,进一步改善了钢筋耐蚀性.
关键词:
低合金钢筋
,
Cr
,
腐蚀
,
X射线衍射
,
X射线光电子谱
陈梦洋
,
白朴存
,
张安峰
,
张海洋
,
侯小虎
,
刘飞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5.20.021
利用EBSD技术对激光增材制造FGH96镍基高温合金的柱状晶显微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激光增材制造FGH96镍基高温合金基本上为柱状晶组织,接近表面生成细小等轴晶.所制备不同厚度合金中的组织和织构存在差别,厚度为2mm时,组织主要以具有15°小角度晶界的柱状晶为主,大角度晶界只占约4%,柱状晶大部分为立方织构{001}〈100〉,含量为83.3%;厚度为5mm时,组织主要为柱状晶和等轴晶,柱状晶中全部为10°以下小角度晶界,柱状晶区域织构主要是{001}〈120〉和{001}〈230〉,含量分别为34.8%和43.3%,等轴晶区域主要存在一种织构{113}〈141〉,其含量为98.3%,等轴晶中主要存在5°以下的小角度晶界.
关键词:
FGH96镍基高温合金
,
EBSD
,
激光增材制造
,
织构
杨慧敏
,
苏彦庆
,
骆良顺
,
陈辉
,
郭景杰
,
傅恒志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对利用非自耗电弧熔炼设备得到的Ti-46Al,Ti-46Al-0.3B,Ti-46Al-0.5B,Ti-46Al-2Fe,Ti-46Al-2Fe-0.3B和Ti-46Al-2Fe-0.5B合金的凝固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铸态TiAl基合金的宏观组织为典型的柱状晶组织,而且平均柱状晶直径随着Fe和B元素的加入显著减小.其中,Ti-46Al-2Fe-0.5B合金的柱状晶直径最小.B元素可以显著地细化TiAl基合金的柱状晶组织和枝晶组织,这主要是由于B元素的添加可以显著增加固液界面前沿的成分过冷度从而细化TiAl基合金的凝固组织.而且,Fe元素的添加还可以显著地提高B元素对TiAl基合金的柱状晶组织的细化效果.
关键词:
TiAl基合金
,
合金化
,
细化
娄军
,
锁红波
,
刘建荣
,
王清江
,
张钧
材料热处理学报
采用电子束快速成形方法,获得了一种TC18钛合金的柱状晶组织,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该类组织析出相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40~830℃温度范围内固溶、在550℃时效处理,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快速成形样品沿柱状晶方向的强度呈上升趋势,塑性呈下降趋势;在830℃固溶处理后,在550~650℃时效温度范围内,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沿柱状晶方向的强度呈下降趋势,而塑性呈上升趋势;拉伸性能随热处理工艺的变化主要取决于热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二次α相;发现了延性韧窝和沿晶+准解理两种不同类型的断口形貌,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快速成形
,
TC18钛合金
,
柱状晶组织
,
拉伸性能
杨慧敏
,
苏彦庆
,
郭景杰
,
骆良顺
,
李新中
,
傅恒志
金属学报
B元素对Ti-46Al和Ti-46Al-5Nb(原子分数, %)合金的柱状晶组织均有明显的细化作用,
且对后者的细化效果更显著. 这一现象可归结为: B元素在Ti-46Al-5Nb合金中
的溶解度较低, 硼化物析出量增加, 柱状晶组织进一步细化.
关键词:
B添加
,
Ti-46Al
,
Ti-46Al-5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