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杰
,
金相起
,
朴范求
,
金浩熙
液晶与显示
doi:10.3969/j.issn.1007-2780.2008.06.009
为了提高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开口率,研究了在优化的钝化层沉积条件下的过孔尺寸.结果表明,随着钝化层沉积温度的升高,钝化层的刻蚀率在下降,过孔的尺寸变小.当钝化层沉积温度在360℃时,过孔尺寸为8.20 μm.
关键词:
钝化层
,
沉积温度
,
过孔尺寸
巨建涛
,
折媛
,
张朝晖
,
鲁思渊
,
吕振林
钢铁
通过金相观察、扫描电镜和EDS分析,对国内某钢厂生产的L245MB(B)管线钢出现的起皮缺陷进行了研究,发现连铸坯出现表面微裂纹且裂纹附近存在O、Si、Al、Ca和Cu元素的富集,确定铸坯中存在的氧化物夹杂及铜含量的超标引起的铸坯表面微裂纹是导致热轧卷板表面起皮的主要原因,钢的清洁度和连铸工艺是起皮的重要原因.分析了非金属氧化物、铜等低熔点金属及连铸工艺对铸坯表面微裂纹的影响机理,并由此提出了相应的防止措施.
关键词:
起皮
,
表面裂纹
,
氧化物夹杂
,
管线钢
巨建涛
钢铁
通过金相观察、扫描电镜和EDS分析,对国内某钢厂生产的L245MB(B)管线钢出现的起皮缺陷进行研究。发现连铸坯出现表面微裂纹且裂纹附近存在O,Si ,Al,Ca和Cu元素的富集,确定铸坯中存在的氧化物夹杂以及铜含量的超标所引铸坯的表面微裂纹是导致热轧卷板表面起皮的主要原因。分析了非金属氧化物以及铜等低熔点金属对铸坯表面微裂纹的影响机理。并由此提出了相应的防止措施。
关键词:
起皮;表面裂纹;氧化物夹杂;管线钢
李萌
,
柴斯羽
,
肖鹏程
,
朱立光
,
刘增勋
钢铁钒钛
doi:10.7513/j.issn.1004-7638.2017.02.028
针对某厂Q195冷轧镀锌带钢起皮缺陷,应用金相显微镜、大样电解、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对冶炼过程中各工序钢水内的大型夹杂物及显微夹杂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冷轧缺陷主要是由于钢包卷渣和钢包耐火材料剥落所致.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及调整钢包浇注料材质等措施,基本消除了冷轧带钢表面起皮和镀锌挂渣缺陷,提高了镀锌板表面光洁度.
关键词:
冷轧带钢
,
起皮
,
夹杂物
,
卷渣
,
镀锌挂渣
庄育智
金属学报
<正> 作者:姚鴻年 出版者:中国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月:1963年3月 頁数:378頁 全书共二十章,分上下两篇。上篇为金相研究基础,下篇討論近代金相研究的一些特殊方法。 上篇金相研究基础包括金相試样的制备、光学基础与金相显微鏡及金相研究实用技术与检驗标准三部分。金相試样的制备是金相研究中极为重要的工序,在金相显微鏡下所观察到的显微組織的真实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試样研制的好坏及試样蝕刻的技术,在本书中用較多篇幅介紹試样的拋光方法及各种金相組織的显示方法。 金相显微鏡是金相研究的最主要的工具之一,为了能够熱繚地使用各种現代的金相显微鏡,在本书
关键词:
张永军
,
张辉
,
韩静涛
钢铁研究学报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50163
目前双相不锈钢2205的主要质量异议愈来愈多地集中于表面缺陷问题.利用体视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能谱分析等手段,对双相不锈钢2205热轧板表面的起皮缺陷进行了截面形貌、能谱及组织结构的金相分析.结果表明,钢板表面上的起皮缺陷呈波浪状分布,一端与基体连接,一端开裂在钢板表面;缺陷处存在点、链状的Al2 O3颗粒和CaO-SiO2-Al2O3-MgO系复合夹杂物,且奥氏体相的体积分数明显偏高(58.5%).这可以引起该位置材料塑性的降低,即在材料中出现低塑性区,这正是起皮缺陷出现在该区域的主要原因.基于这样的分析,建立了描述起皮缺陷形成过程的唯象模型.
关键词:
双相不锈钢2205
,
起皮缺陷
,
低塑性区
,
唯象模型
郭可信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3969/j.issn.1673-2812.2000.04.001
Widmanstatten在19世纪初用硝酸水溶液腐刻铁陨石切片,观察到片状Fe-Ni奥氏体的规则分布(魏氏组织),予告金相学即将诞生。Sorby在1863年用反射式显微镜观察抛光腐刻的钢铁试样,不但看到珠光体中的渗碳体和铁素体的片状组织,还对钢的淬火和回火作了初步探讨,金相学已基本形成。到19-20世纪之交,Martens(马氏)和Osmond对金相学的发展和金相检验在厂矿中的推广做了重要贡献,同时Roberts-Austen(奥氏)和Roogzeboom初步绘制出Fe-C平衡图,为金相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到了二十世纪中叶,金相学已逐步发展成金属学、物理冶金和材料科学。
关键词:
金相学
,
历史
,
早期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