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如林
,
刘淑赟
,
陈智栋
,
金长春
,
王彩霞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3.20460
采用热陈化微乳液及浸渍-提拉技术,制备了具有自清洁功能的TiO2薄膜.考察了微乳液中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DBS)的用量对TiO2薄膜的表面形态和微观结构的影响.进而对合成的TiO2薄膜的光催化活性、光致亲水性能及实际环境中的自清洁效果进行了测试评价.随着表面活性剂DBS用量的增加,微乳液中的分散质点尺寸减小,但热陈化后所获得的TiO2粒子表现出凝集现象.在DBS用量为0及58 mg/L时,所获得薄膜表面较为平整,由15~20 nm大小的TiO2粒子组成.这些薄膜在无紫外光照射时,水接触角增大的速度较慢,并且在紫外光照射下能迅速恢复其超亲水性能.将薄膜置于室外25 d后其表面无灰尘粘结,水接触角由原来的0°增大至14°~18°.当DBS用量为580 mg/L以上时,薄膜表面起伏不平,粗糙度过大,对应TiO2薄膜光致亲水性能较差,室外放置25 d后,水接触角由原来的0°增大至46°~48°.
关键词:
微乳液
,
TiO2薄膜
,
自清洁
,
十二烷基苯磺酸
杨蕾
,
唐中华
,
祖元刚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7.04.022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梯度洗脱同时测定了长春花中的文多灵、长春质碱和脱水长春碱等3种生物碱.色谱柱为Waters 5C18-MS-Ⅱ(4.6 mm×250 mm),流动相为甲醇-1%二乙胺(磷酸调pH至7.3)系统,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20 nm,柱温25 ℃.实验结果表明,文多灵、长春质碱和脱水长春碱等3种生物碱分别在0.03~1 mg/mL,0.03~1 mg/mL和0.01~0.5 mg/mL时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8%,97.0%和96.4%,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53%,1.37%和1.96%.用该法同时检测了不同干旱条件处理下长春花样品中的文多灵、长春质碱和脱水长春碱,方法准确、快速、简便.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
文多灵
,
长春质碱
,
脱水长春碱
,
长春花
张万金
,
吴忠文
材料导报
具有研制、生产、开发功能的"国家八六三计划长春特种工程塑料研究开发中心"在长春建,该中心由一个30t/a生产规模的PEEK生产线和一个300t/a生产规模的PES生产线及一个特种工程塑料加工技术研究组成.经过国家连续三个五年计划的支持,由吉林大学研制的PEEK和PES两个品种在我国的特种工程塑料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相对优势.市场开发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关键词:
特种工程塑料研究开发中心
,
聚醚醚酮
,
聚醚砜
韩晓光
,
郭普金
,
具滋范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6.11.011
辽宁天利金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天利公司)应用长春黄金研究院研究开发的生物氧化提金技术,通过不断改进,工艺流程得到全面优化与完善,在不改变原有流程结构和设备装机容量的基础上,生产能力由原设计的100t/d提高到150t/d,金回收率保持在95%的较高水平,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企业效益明显增加.该生产工艺的工业浸矿菌种、生物氧化反应器等多项关键技术达到或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生物氧化提金工艺增加了新的技术内涵.
关键词:
生物氧化
,
浸矿菌种
,
反应器
,
提金
夏珍珠
冶金分析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0-7571.010052
称取一定量的载金炭进行火试金配料,经过熔炼、灰吹得到金银合粒,使用硝酸分金得到金粒,再通过计算得到载金炭中银含量,从而建立了火试金重量法测定载金炭中银含量的方法.经过试验,确定了火试金配料中试样量、氧化铅加入量、灰吹温度等最佳试验条件.根据目前国内载金炭的生产水平,在载金炭国家标准物质加入一定量的共存元素,进行了银量测定的干扰试验,结果表明载金炭中共存元素(Cu、Fe、Pb、Cd、Zn、Bi、Cr、Ca、Mg、As)对银测定无影响.将方法用于3个载金炭国家标准物质中银的测定,测定值与认定值基本吻合,相对标准偏差(RSD,n=11)为0.82%~4.2%.
关键词:
载金炭
,
银
,
火试金
马丽军
,
李正旭
,
钟英楠
,
阚春海
,
肖千鹏
,
赵可迪
黄金
doi:10.11792/hj20170419
研究了杂质元素对火试金重量法测定粗金中金量的影响,并通过一系列实验分别确定了粗金中铜、铁、锌、镍、铂、钯、硒、碲、锑、铋、钛、钨12种杂质元素适用于该方法的上限量值,及杂质元素超上限量值时所采取的措施,保证了方法的适用性,对指导黄金冶炼企业准确测定粗金中金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粗金
,
火试金
,
重量法
,
杂质
,
增量
胡光辉
,
李大树
,
黄奔宇
,
蒙继龙
材料保护
doi:10.3969/j.issn.1001-1560.2006.07.019
分析了化学镀镍浸金过程中金层厚度不均的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试验发现,面积不同的铜面发生电气互联时容易造成金厚不均的现象,而无电气互联情况时,金厚均匀性比较好.导致金厚不均的原因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电势影响,二是双极性效应.
关键词:
化学镀镍
,
浸金
,
双极性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