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日
,
朱吉凯
,
钟克利
,
陈铁
,
金龙一
应用化学
doi:10.11944/j.issn.1000-0518.2015.02.140164
通过Sonogashira偶联等反应,合成了三嵌段化合物9,10-双-(对-(甲氧基二缩三乙二醇基)苯基乙炔基)蒽,通过1H NMR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时间飞行质谱(MALDI-TOF-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偏光显微镜(POM)及小角X射线散射仪(SAXS)等技术手段对其本体自组装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在固态相自组装成近晶A相(SmA相).光谱分析表明,该化合物继承了二取代蒽类发光材料具有高荧光量子产率(Φf)的特点,是一种性能良好的光致发光材料.
关键词:
自组装
,
蒽
,
荧光量子产率
,
近晶A相
,
Sonogashira偶联反应
侯淑华
,
刘冬
,
曲忠国
,
钟克利
,
边延江
,
汤立军
应用化学
doi:10.11944/j.issn.1000-0518.2017.05.160475
三价金属离子(Cr3+、Fe3+和Al3+)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目前,检测Cr3+、Fe3+和Al3+需要采用不同的荧光探针,增加了检测成本和检测时间.发展能够同时检测Cr3+、Fe3+和Al3+的高灵敏度和强抗干扰能力的荧光探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罗丹明B为原料,合成和表征了一种罗丹明类荧光增强型探针(P),并研究了其光谱性质.研究表明,在V(甲醇)∶V(水)=9∶1体系中对三价金属离子Fe3+?Cr3+和Al3+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不受其它二价金属离子及一价金属离子的影响,抗干扰能力强.同时,探针P对三价金属离子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对Cr3+?Al3+和Fe3+的检测限分别为3.0×10-4?2.7×10-4和1.0×10-4mol/L,表明其可用于Cr3+?Al3+和Fe3+的检测.
关键词:
罗丹明
,
探针
,
三价金属离子
侯淑华
,
王雪
,
董雪
,
钟克利
,
边延江
,
汤立军
应用化学
doi:10.11944/j.issn.1000-0518.2017.05.160487
高分子分离膜已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食品、生物医药等领域. 然而,常用的膜材料如聚醚砜(PES)、聚砜(PSf)、聚偏氟乙烯(PVDF)等容易吸附蛋白质和微生物形成膜污染,进而影响膜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膜污染尤其是膜的生物污染成为限制膜广泛应用的主要瓶颈之一. 本文从亲水改性、抗菌改性及亲水抗菌双功能改性三方面综述了控制膜污染的研究进展和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分离膜
,
表面改性
,
抗菌
,
抗污染
林成城
,
杜鹤桂
钢铁
从动力学角度,采用离散单元法研究炉料颗粒的受力和运动,建立高炉无钟炉顶布料数值计算模型,模拟无钟炉顶布料过程和料面形状.模拟与实测对比表明,两者基本吻合,证明离散单元法在高炉无钟布料应用中可行,并为高炉无钟炉顶布料的机理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关键词:
离散单元法
,
无钟炉顶
,
布料
,
料面形状
,
数值模拟
滕召杰
,
程树森
,
赵国磊
钢铁
并罐式无钟炉顶的布料操作会产生蛇形偏析,形成不均匀的料面形状,导致料面透气性调节失控的问题.通过开炉布料料面形状的测试结果可知,并罐式无钟炉顶料面中心与高炉中心不重合,料面中心发生偏移.为了研究无钟布料过程中的料面分布情况,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计算炉料颗粒在高炉料面周向上的落点分布,根据落点分布得到料面对称中心位置,并将计算结果与开炉料面形状测试结果对比.根据分析计算结果,从理论出发,提出减小布料过程料流偏析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并罐式
,
布料操作
,
炉料偏析
,
落点
李传辉
,
安铭
,
高征铠
,
戴建华
钢铁
济钢1 750 m3高炉采用串罐无料钟炉顶布料系统.建立了布料模型,并在高炉生产中不断验证,逐步消化和掌握了无料钟技术,摸索出一系列无料钟炉顶布料的相关规律;建立了布料矩阵调节的基本准则,以"稳"为前提,以"平台漏斗"理论为依据,充分发挥了布料矩阵技术优势,确保高炉稳定顺行.研究结果表明:焦平台一旦确定,靠微调矿石矩阵可以调整煤气流的合理分布,达到维持矿焦比合理分布的控制目标.通过布料矩阵的不断优化,使高炉的顺行状况改善,高炉的利用系数达到2.35 t/(m3·d).
关键词:
高炉
,
无料钟炉顶
,
布料矩阵
,
焦平台
马财生
,
任廷志
,
杨二旭
钢铁研究学报
doi:10.13228/j.boyuan.issn1001-0963.20160012
为提高无钟高炉的布料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的环形布料优化方法。在分析环形布料工艺特点的基础上,按控制方法将环形布料分为常规多环布料和步进式同心圆布料,以料面形状误差为控制目标建立了环形布料的优化控制数学模型,并设计了粒子群算法进行优化求解。最后将优化模型应用到2580 m3无钟高炉,利用该优化模型分析了环形布料工艺与布料精度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溜槽倾角档位数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常规多环布料的布料精度,但同时导致布料优化控制复杂化,步进式同心圆布料的布料精度高于任意有限多个溜槽倾角档位的常规多环布料,适合充分发挥无钟炉顶布料灵活的优势,实现期望的炉料分布。
关键词:
无钟炉顶
,
环形布料
,
优化模型
,
布料精度
,
粒子群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