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6)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红树林植物尖瓣海莲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B21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

罗由萍 , 邓鹏飞 , 牛燕燕 , 郑彩娟 , 向阳 , 陈军

应用化学 doi:10.11944/j.issn.1000-0518.2015.10.150076

研究了红树林植物尖瓣海莲叶内生真菌Penicilliumsp.B21次级代谢产物.用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从该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相中首次分离获得5个单体化合物,运用现代波谱技术、单晶X射线衍射以及文献数据对照,鉴定其结构分别为8-羟基-6甲基-1-甲氧羰基咄酮(1)、大黄素(2)、ω-羟基大黄素(3)、(3R,4S)-6,8-二羟基-3,4,5-三甲基-3,4-二氢异香豆素(4)和3,6,8-三羟基-3,5,7-三甲基-3,4-二氢异香豆素(5).首次获得了sclerotinin B单晶结构.

关键词: 红树林内生真菌 , Penicillium sp.B21 , 次级代谢产物 , 分离鉴定 , X射线单晶衍射

一种较好的三粒子W态概率隐态传输方案

水田 , 查新未 , 王东 , 李宁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12.03.013

提出一种较好的三粒子W态概率隐形传输方案,该方案用三个三量子比特W直积态作为量子通道.和等的方案相比,该方案提出一种新的正交完备测量基取代了以往所使用的Bell基测量.接收者根据发送者的测量结果实施适当的幺正变换操作,隐形传输成功的概率可以提高到20/27.

关键词: 量子光学 , 量子控制隐形传态 , 三粒子W态 , 非Bell态测量

远程制备任意双粒子态

石国芳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11.04.005

王和设计出利用两步方法确定性地实现远程制备单粒子态,受到这个思想的启发,研究了任意形式双粒子态的远程制备.在此方案中,两个非最大纠缠GHZ态用作量子通道,制备者Alice将已知态的全部信息分割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实系数部分,另一部分为相因子部分.制备者Alice执行两次投影测量并将测量结果用4比特经典信息告诉Bob,远方接收者Bob可以通过合适的幺正变换以概率4|βγ|2成功地获得目标态,此成功概率比刘的方案高,这也是本方案的优点所在,因为在刘的方案中只有二粒子实系数态或赤道态的远程制备才能达到这个概率值.

关键词: 量子光学 , 远程态制备 , GHZ态

电泳测定酸性镀锡液中胶粒电荷符号

李东林 , 罗序燕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00.06.007

电泳时酸性镀锡溶液中的胶粒在电泳管中向阳极迁移,说明胶粒荷负电,用带正电荷的凝絮剂可使胶粒团聚.陈化1个月的酸性光亮镀锡溶液中的大部分胶粒在电泳时不移动,用正带电荷的凝絮剂不能使黄色胶粒团聚.

关键词: 电泳 , 胶粒电荷 , 酸性镀锡

PEM燃料电池内部水传递的数值模拟

徐城杰 , 张广升 , 刘洪潭 , 郭烈锦

工程热物理学报

水的传递和分布对PEM燃料电池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建立了一套分区域求解、两相流、非等温数学模型对此进行了研究,首次清晰地展示出二维空间的水传递和分布特性,得到如下有价值的详细信息:沿流动方向阳极侧的总水分浓度不断降低,而阴极侧的却不断升高,阴极流道末端易发生水淹;阴极GDL中的液态水分布随电流大小而不同:小电流时从内到外逐渐减少,而大电流时则逐渐增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PEM) , 燃料电池 , 水传递 , 数值模拟

电注入着色氟化钡晶体F色心的扩散激活能

王娜 , 顾洪恩

人工晶体学报

在8组不同的温度和电压条件下,用自行设计的电注入实验装置对氟化钡晶体进行点阴极电注入着色.测试和分析了电注入着色前后氟化钡晶体的吸收光谱.研究结果表明:电注入着色后氟化钡晶体中产生了大量F色心.电注入过程中,F色心首先在阴极注入点附近产生,然后逐渐向阳极扩散.通过测试晶体着色深度并利用F色心迁移率与温度的关系确定出了电注入着色氟化钡晶体中F色心的扩散激活能.

关键词: 氟化钡 , 电注入 , F色心 , 扩散激活能

硝酸铀酰溶液中不锈钢电极表面沉积氧化膜的行为研究

廖俊生 , 孙颖 , 陆春海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用动电位极化法研究了不锈钢(1Cr17)电极在NaCl-UO2(NO 3)2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在阴极反应区,由于氢的不断释放,导致铀酰离子在不锈钢 电极上析出.随着极化电位向阳极区移动,不锈钢电极发生阳极氧化,形成了氧化铀沉积膜. SEM对析出物和沉积膜的形貌进行了分析.AES深度剖析沉积膜的厚度约为40 nm.XPS分析证实 不锈钢腐蚀电极表面沉积膜中铀为U(Ⅵ).

关键词: 硝酸铀酰溶液 , stainless steel , potentiodyna mic polarization , surface analysis

银氧化锡电接触材料直流材料转移和电弧侵蚀形貌研究

王塞北 , 王松 , 陈永泰 , 张乃千 , 李爱坤 , 杨有才 , 刘满门 , 张吉明 , 谢明

贵金属

运用触点材料测试系统进行了AgSnO2电接触材料在低压直流条件下的电接触实验,研究了材料转移情况,分析了电弧侵蚀形貌和成分变化。结果表明:AgSnO2(12)的转移方向为阴极向阳极转移,阴、阳极材料转移速率均为初期较快后逐渐减缓。阴、阳极表面可按电弧侵蚀形貌分成对应的三个圆环状区域:中心A区—电弧作用域,B区—电弧影响区,最外层区—电弧无明显影响区。阴极电弧作用区微观形貌主要为海绵状基体上分布着大小不一的孔洞,Sn 和 O 元素多偏聚在孔洞区域;阳极侵蚀区主要为熔融流动铺层或喷溅状态。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 SnO2 , 材料转移 , 电弧侵蚀形貌

反应合成AgSnO2电接触材料的电弧侵蚀特性研究

刘方方 , 陈敬超 , 郭迎春 , 耿永红 , 管伟明

贵金属 doi:10.3969/j.issn.1004-0676.2007.03.006

抗电弧侵蚀性能是衡量电接触材料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对采用反应合成技术制备的AgSnO2电接触材料进行电接触试验,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材料在电弧侵蚀后的形貌,对AgSnO2(10)材料在直流、阻性负载条件下的电弧侵蚀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合成法制备的AgSnO2(10)电接触材料在电流≤20A条件下,材料由阴极向阳极转移;电流>20A条件下,材料的转移方向反转.归纳出电弧侵蚀后的AgSnO2(10)的表面形貌特征.

关键词: 金属材料 , 复合材料 , AgSnO2 , 电接触材料 , 反应合成 , 电弧侵蚀 , 形貌特征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