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5835)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交联剂对乳胶粒孔的影响

, 孙瑾 , 袁青 , 李惠慧 , 孔祥正 , 刘德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通过连续法无皂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和碱酸分步处理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含酸量、骨架为PSt的多孔结构乳胶粒,考察了交联剂种类及用量对聚合反应、乳胶粒交联程度及乳胶粒孔的影响.表明二乙烯基苯(DVB)是该聚合反应体系合适的交联剂,发现乳胶粒的交联程度及不饱和酸的种类与用量是影响其孔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交联剂 , 苯乙烯 , 种子乳液聚合 , 多孔乳胶粒

有机硅-苯丙乳液最低膜温度的研究

杜奕 , 袁志 , , 刘德山

涂料工业 doi:10.3969/j.issn.0253-4312.2004.05.011

采用半连续法制备了稳定的有机硅-苯丙乳液,研究了软硬单体配比和有机硅单体含量对共聚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乳液最低膜温度(MFT)的影响;并选用3种膜助剂(TXL、DPD和二乙二醇二乙醚)分别考察了膜助剂的种类和用量对乳液产品MFT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物Tg和乳液的MFT呈较好的线性关系,该乳液体系MFT/Tg约为0.97;乳液产品的MFT随膜助剂用量的增加而大幅降低,其中二乙二醇二乙醚的效果最好.

关键词: 有机硅-苯丙乳液 , 膜助剂 , 玻璃化温度 , 最低膜温度 , 半连续法

多孔聚合物微球研究进展

崔燕南 , 李榕龙 , 邓伟 ,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文中介绍了各种多孔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孔机理.多孔聚合物微球可分为微米级和亚微米级两大类.微米级多孔球多为开孔结构,常采用悬浮聚合法和聚合物种子溶胀法来制备,聚合物种子溶胀法又可分为一步溶胀法、两步溶胀法和动力学溶胀法.其中悬浮聚合法工艺简单、环境污染小、生产成本低,但所得微球粒径单分散性不好;近年来对种子溶胀法研究的较多,可以制备粒径单分散开孔聚合物微球.亚微米级多为闭孔结构,可通过碱酸分段处理法、碱冷却处理法和碱后处理法制得.

关键词: 多孔聚合物微球 , 制备方法 , 孔机理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研究进展

, 孔祥正 , 袁青 , 刘德山 , 焦书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从共混和共聚两个方面综述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制备方法,指出乳液聚合法是目前制备该类材料最重要的手段.介绍了国际上几个大公司在该领域研究开发方面的最新进展,简要说明了该类材料在塑料、橡胶、涂料和粘合剂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改性聚丙烯酸酯 , 聚有机硅氧烷 , 复合材料 , 应用

含氯甲基大孔径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 袁青 , 孔祥正 , 刘德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后聚合方法,通过氯甲基苯乙烯(VBC)与大孔径苯乙烯-二乙烯基苯[P(St-DVB)]交联树脂球粒中剩余双键的接枝悬浮聚合,制备出了氯甲基化大孔径P(St-DVB)树脂.用压汞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树脂的孔结构,接枝共聚反应的发生用红外光谱法予以证实,用元素分析测定了树脂的含氯量,考察了VBC用量及溶胀剂对后聚合反应及产物结构的影响.

关键词: 后聚合 , 氯甲基苯乙烯 , 大孔径交联聚苯乙烯树脂 , 接枝共聚

聚合工艺及m(MMA)/m(EA)对MMA-EA-AA三元无皂乳液聚合及乳胶粒性质的影响

康凯 , , 杜奕 , 刘德山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4.07.003

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粒径分布窄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乙酯(EA)-丙烯酸(AA)三元共聚胶乳,用电导滴定法测定了羧基在胶乳中的分布,研究了聚合工艺及m(MMA)/m(EA)比对聚合反应和乳胶粒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聚合温度的升高,转化率升高,胶粒粒径(Dp)减小,表面羧基含量(Sa)和表面羧基密度(Sd)增大,包埋羧基含量(Ea)减小;随着搅拌速率的升高,转化率有减小趋势,Dp增大,Sa、Sd和Ea减小,水相羧基含量(Ea)增大;随着m(MMA)/m(EA)比的减小,Sa和Sd增大,Ea减小.聚合温度为80℃,搅拌速率为300 r/min且m(MMA)/m(EA)=19时,所得胶乳转化率为97.51%,Dp为306nm且粒径分布均一,Sd为1.01×1015个/cm2.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 , 丙烯酸乙酯 , 丙烯酸 , 无皂乳液聚合

十八胺高温膜特性及膜形态

谢建丽 , 邓佳杰 , 胡家元

材料保护

十八胺(ODA)高温膜特性可为燃气机组停机保养过程的防护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高压釜模拟350-560℃水汽环境,对燃气机组管材受热面ODA膜进行研究,探讨了各条件对成膜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ODA最佳膜条件:80mg/L ODA,温度480℃,pH值9.5,恒温时间2h;560℃时形成的膜层也具有很好的保护性,表明不降温加入ODA进行停机保养也是可行的;所膜为含ODA的氧化铁层,ODA中N与Fe发生化学吸附形成保护膜。

关键词: 十八胺(ODA) , 膜特性 , 膜形态 , 耐蚀性

乳液涂料膜过程中膜助剂的挥发

殷耀兵 , 李国强 , 管文超

涂料工业 doi:10.3969/j.issn.0253-4312.2007.08.006

膜助剂的水溶性、相对挥发速度影响其在涂膜干燥过程中的挥发.热失质量和激光粒度分析发现,膜助剂挥发过程分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膜助剂一方面挥发,另一方面因浓度提高而向聚合物粒子内部渗透,油溶性膜助剂挥发速度比较快;在第二阶段,膜助剂的挥发受到膜助剂分子由聚合物内部向外扩散的控制,油溶性膜助剂挥发速度比较慢.由于膜助剂水溶性的这种差异,导致油溶性膜助剂容易出现缩边现象.这对于膜助剂的选用和减量增效,以及提高膜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膜助剂 , 水溶性 , 挥发 , 缩边

机械镀锌膜机理探讨

王兆华 , 杨瑞嵩 , 张鹏 , 刘元洪

材料保护

分析了目前对机械镀锌原理认识的合理性,提出了机械镀锌的膜机理是在腐蚀微电池的作用下,镀液中的金属离子在阴极区电沉积,溶液中的金属粉末在阳极区发生溶解,电沉积的金属膜助剂使金属粉末在基材上沉积.冲击作用在于搅拌溶液以减少浓差极化,使凝聚粉团变形利于膜,破碎枝晶,方便堆砌.机械镀的膜是化学电池产生的金属粉末的部分阳极自溶解和镀覆金属阴极电沉积的结果,从而将金属粉末和基体结合在一起.

关键词: 机械镀锌 , 膜机理 , 腐蚀电池

电子元件与膜技术

李青 , 李刚

电镀与精饰 doi:10.3969/j.issn.1001-3849.2000.01.006

膜技术在电子技术的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电子元件与电镀技术的密切关系可称之为源远流长.近年来,随着对电子元件小型、高性能及多功能要求的日趋迫切,膜技术的重要性显得更为突出.就半导体元件制作中的引线框架及凸台的形成、印刷线路板制作中的导体层的形成及多功能导体层的处理、线圈、电容器及电阻等无源元件中电阻薄膜及外部电极端子制作等各种电子元件制造有关的膜技术作评述.

关键词: 电子元件 , 膜技术 , 电镀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584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