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迪
,
徐异峰
,
陆国太
,
杨刚
,
邢卫红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16159/j.cnki.issn1007-8924.2017.01.010
采用Desal-DK有机纳滤膜分别对低浓度范围(1~50 mol/m3)的KCl、NaCl、Na2SO4、K2SO4、MgCl2水溶液进行纳滤实验,考察盐的浓度及类型对截留率的影响,结合道南细孔-介电DSPM-DE模型计算等效荷电密度(Xd),孔内介电常数(εp),采用DSPM模型计算等效膜孔半径(rp),研究不同类型盐的截留率变化和Xd、εp、rp的关系.结果表明,Na2SO4、K2SO4的截留率变化趋势和KCl、NaCl相同,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其原因归结于随着浓度的增加| Xd|增加,电荷屏蔽作用增强,道南电势减弱;MgCl2的截留率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原因是浓度的增加Mg2+与膜的羧基不断发生特性结合,| Xd| 升高,εp降低,静电排斥作用变大和介电排斥作用增强的双重作用.
关键词:
纳滤膜
,
截留率
,
荷电密度
,
介电常数
,
模型
张蕾
,
徐新龙
,
李福利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5.02.001
评述了太赫兹射线成像的进展情况.太赫兹(THz)辐射介于微波和红外之间.与微波、X射线、核磁共振(NMR)成像相比,太赫兹成像不仅能给出物体的密度信息,而且能给出频率域的信息,以及在光频、微波和X射线范围内所不能给出的材料的转动、振动信息.太赫兹射线与其他频段的电磁波相比,它能量低,不会造成对生物样品的电离损伤,而且太赫兹射线很容易穿过介电材料,因而可以用于产品的安全监测.因此太赫兹成像技术在生物学、工业安全监测等方面有可能带来新的关键性的突破.
关键词:
太赫兹成像
,
扫描成像
,
实时成像
,
近场成像
,
太赫兹CT
田发
,
殷强
,
李肃成
,
陆伟新
,
侯波
,
顾邦明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根据介质材料在太赫兹波下的性质可以制作可调控太赫兹波的特异性器件,研究导电薄膜对太赫兹波的吸收.通过分析硅衬底纳米导电薄膜在太赫兹波下的光学性质,设计材料参数可实现太赫兹波段下的宽频无色散吸收.通过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对设计制作的材料进行探究,验证其具有与理论预计中完全一致的宽频无色散吸收效果,达到50%理论上的最大吸收率.
关键词:
新型材料
,
宽频吸收
,
太赫兹波
,
纳米导电薄膜
,
透射率
,
复合介质
匡文龙
,
刘继顺
,
朱自强
,
高珍权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1.11.001
"江南古陆"又称"江南古岛弧",它是我国南方一条重要的金成矿带,其内发育有一系列似层状的金矿床,有关其成因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属于晚元古代的层控矿床.笔者通过对"江南古陆"金矿成矿带上新近发现的万古金矿床和邻近的其它金矿床进行对比性研究,提出了对"江南古陆"中段湖南地区金矿床成矿模式的有关认识,认为元古宙浅变质岩系作为金矿赋存层位,在成矿作用过程中提供了一定的物源,但主要成矿作用发生在燕山期.
关键词:
江南古陆
,
成矿带
,
金矿床
,
成矿模式
万志敏
,
陈立平
物理测试
doi:10.3969/j.issn.1001-0777.2002.01.005
研究了两种飞行器模型的着陆特性.模型着陆应用气囊系统衰减着陆冲击载荷.实验模拟着陆的垂直速度为2~6 m/s,水平速度0~4 m/s,着陆姿态范围-19.5°~+19.5°,测定了飞行器模型的加速度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峰值加速度随垂直着陆速度的增加而增加,且舱体模型的加速度高于弹体模型的加速度,着陆姿态和水平速度对稳定性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着陆特性
,
回收
,
冲击
,
飞行器模型
武新
,
王晓
,
苗成
,
武海玲
,
李树涛
,
杨伟苓
,
李国飞
,
吕绯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阐述太赫兹波吸收材料研究的重要性,介绍太赫兹波吸收材料用基础材料(高分子材料、碳材料、半导体材料、金属薄膜)在太赫兹波段吸收性能的研究进展,并对太赫兹波吸收材料的发展提出展望.
关键词:
太赫兹波
,
材料
,
吸收
,
性能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采用试件自然埋藏的方法研究了线缆金属材料Cu及Al在西部内陆盐土中1年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Cu、Al呈局部斑点腐蚀,土壤质地、Cl-、SO42-含量及土壤微生物是造成腐蚀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铜
,
铝
,
土壤腐蚀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采用试件自然埋藏的方法研究了线缆金属材料Cu及Al在西部内陆盐土中1年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Cu、Al呈局部斑点腐蚀,土壤质地、Cl-、SO42-含量及土壤微生物是造成腐蚀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铜
,
铝
,
土壤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