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达
,
兰嫒
,
唐静文
,
杨燕平
,
何小云
,
陆帅羽
,
张玥
,
余木火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doi:10.14136/j.cnki.issn.1673-2812.2015.04.002
DMSO/离子液体复合溶剂对纤维素具有良好溶解性能,可望成为纤维素纤维大规模生产的新型技术路线溶剂.本文研究了以DMSO/离子液体混合物作为复合溶剂高效溶解纤维素并进行湿法纺丝过程的中凝固浴条件对再生纤维结晶、取向结构、力学性能以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随着凝固浴浓度或凝固浴温度的增加,再生纤维素纤维的结晶度和无定形区取向因子都出现了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规律,晶区取向因子则无太大变化;再生纤维的断裂强度和模量也有与此类似的变化规律;SEM测试表明,较优凝固浴条件下制备的再生纤维截面圆整,无明显皮芯结构,孔洞较少.
关键词:
纤维素纤维
,
复合溶剂
,
凝固浴
,
双扩散
,
力学性能
徐强
,
郭烈锦
,
马科帅
,
邹遂丰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针对质量流量376-773kg^-2·s^-1的饱和蒸汽在温度变化范围为10-55℃流动水中形成的音速蒸汽射流凝结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观察到了四种不同的汽羽形状,并且汽羽形状受Re影响较大。当Re与凝结驱动势减小时,最大膨胀比和汽羽喷射长度增大,其值小于蒸汽音速射流在静止水中的情况。本文给出了汽羽喷射长度实验关联式,大多数实验数据与预测值的误差小于10%。
关键词:
音速射流
,
蒸汽凝结
,
汽羽形状
,
无量纲喷射长度
曹岩
,
邵树峰
,
严俊杰
,
胡党辉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对入口压力为0.20~0.50 MPa的饱和蒸汽在20~70 ℃过冷水中超音速浸没射流凝结所形成的汽羽的形状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根据汽羽膨胀的次数,汽羽形状主要有渐缩形、膨胀-收缩形、双膨胀-收缩形、收缩-膨胀-再收缩形和发散形五种;汽羽的穿透长度随着蒸汽入口压力的增大和过冷水温度的上升而逐渐增大;对于设计压比分别为0.318和0.113的喷嘴,汽羽的无量纲穿透长度分别在3.45~12.62和2.40~9.81之间,明显小于相同条件下音速蒸汽浸没射流凝结所形成的汽羽无量纲穿透长度.同时,在理论推导的基础上给出了计算汽羽无量纲穿透长度的实验关联式,其预测值与实验值误差小于18%.
关键词:
超音速
,
蒸汽射流
,
汽羽形状
,
无量纲穿透长度
王雁鸣
,
谈和平
,
余其铮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针对固体火箭发动机低空羽流场的数据外推问题进行研究.应用相似方法分析发动机低空羽流场模型,整理相似准则及相似条件.简化相似模型,根据工程计算半经验方法,拟和低空羽流温度场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工程计算数据基本吻合,验证了相似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
羽流
,
相似准则
刘光耀
,
严俊杰
,
潘冬冬
,
李文军
,
武心壮
,
邢秦安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针对喷嘴喉部直径为8 mm、出口直径为9.6 mm,压力为0.2~0.6 MPa,的蒸汽在温度变化范围为20~70℃环境水中形成的超音速蒸汽浸没射流凝结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观察到了五种典型的汽羽:渐缩形、膨胀-收缩形、双膨胀-收缩形、膨胀-收缩-发散形和发散形汽羽.实验测定了流场的压力分布并对轴线压力分布规律与汽羽凝结形态进行了对照分析;同时给出了流场的压力分布图,反映了流场中压力的影响范围随着蒸汽入口压力和过冷水温度的增加而逐渐扩大的规律.
关键词:
超音速射流
,
蒸汽凝结
,
汽羽形状
,
压力分布
万志敏
,
陈立平
物理测试
doi:10.3969/j.issn.1001-0777.2002.01.005
研究了两种飞行器模型的着陆特性.模型着陆应用气囊系统衰减着陆冲击载荷.实验模拟着陆的垂直速度为2~6 m/s,水平速度0~4 m/s,着陆姿态范围-19.5°~+19.5°,测定了飞行器模型的加速度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峰值加速度随垂直着陆速度的增加而增加,且舱体模型的加速度高于弹体模型的加速度,着陆姿态和水平速度对稳定性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着陆特性
,
回收
,
冲击
,
飞行器模型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采用试件自然埋藏的方法研究了线缆金属材料Cu及Al在西部内陆盐土中1年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Cu、Al呈局部斑点腐蚀,土壤质地、Cl-、SO42-含量及土壤微生物是造成腐蚀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铜
,
铝
,
土壤腐蚀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采用试件自然埋藏的方法研究了线缆金属材料Cu及Al在西部内陆盐土中1年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Cu、Al呈局部斑点腐蚀,土壤质地、Cl-、SO42-含量及土壤微生物是造成腐蚀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铜
,
铝
,
土壤腐蚀
谭伟
,
徐滨士
,
韩文政
,
钟群鹏
腐蚀学报(英文)
doi:10.3969/j.issn.1002-6495.2003.02.015
采用x射线衍射、SEM和EPMA等方法对服役20年~30年水陆装甲车车体锈层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锈层中含有Cl-,锈层主要由α-FeOOH、β-FeOOH、γ-FeOOH、γ-Fe2O3、Fe3O4以及α-Fe等相组成,同时还残留有极少量的绿锈GR*(I).结合水陆装甲车的使用环境(海水、淡水,干湿交替),对锈层各相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内锈层致密,大蚀坑下有小蚀坑,锈层中包含有呈小岛状弥散分布的Fe基体,均匀腐蚀与局部点蚀共同造成了材料的腐蚀破坏.
关键词:
锈层
,
均匀腐蚀
,
点蚀
,
Cl-干湿交替
,
水陆装甲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