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桂焕
,
贺鸣
,
卢红
,
谢襄漓
,
王林江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5.08.014
以有机改性纳米SiO2和MgAl-SDBS-LDH为填料,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PP/MgAl-SDBS-LDHs、PP/MgAl-SDBS-LDHs/SiO2复合材料.采用XRD、TGA、氧指数仪、水平垂直燃烧仪和锥形量热仪等方法,探讨纳米SiO2、MgAl-SDBS-LDHs在聚丙烯中的协同分散及协效阻燃性能.结果表明:相比PP/MgAl-SDBS-LDHs,PP/MgAl-SDBS-LDHs/SiO2复合材料体系的分散性得到明显改善.PP/5% MgAl-SDBS-LDHs/10% SiO2复合材料的初始分解温度较纯PP升高62℃,残留量达到11.18%.样品达到UL-94水平燃烧测试标准,极限氧指数(LOI)提高3.8,平均质量损失速率(AMLR)下降1.8 g/(m2·s),生烟总量(TSP)增加4.7m2,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下降41%.有机改性纳米SiO2改善了MgAl-SDBS-LDHs在聚丙烯中的分散性并提高了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
关键词:
MgAl-SDBS-LDHs
,
纳米二氧化硅
,
聚丙烯
,
分散性
,
阻燃性能
卢红
,
陆桂焕
,
谢襄漓
,
王林江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6.02.017
用有机蒙脱石(OMMT)部分取代十溴二苯乙烷(DBDPE)制备聚丙烯/有机蒙脱石-十溴二苯乙烷/三氧化二锑(PP/OMMT-DBDPE/Sb2 O3)复合材料,采用SEM、TGA和锥形量热仪对复合材料的结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对于组成为PP/22.5%DBDPE/7.5%Sb2O3的复合材料,当用50%有机蒙脱石取代十溴二苯乙烷后,复合材料的初始分解温度和热分解温度分别提高了8℃、13℃,600℃的残留量达到13.71%,提高了3.96%.PP/11.25%OMMT-11.25%DBDPE/7.5%Sb2O3复合材料的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为374 kW/m2,与PP/22.5%DBDPE/7.5% Sb2O3复合材料(459 kW/m2)相比下降了19%.PP/11.25% OMMT-11.25% DBDPE/7.5%Sb2O复合材料的火灾性能指数(FPI)为0.185 s·m2/kW,相比PP/22.5%DBDPE/7.5%Sb2O3复合材料提高了36%.有机蒙脱石部分取代十溴二苯乙烷后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及阻燃性能都明显改善.
关键词:
聚丙烯
,
蒙脱石
,
十溴二苯乙烷
,
部分取代
,
协同阻燃
万志敏
,
陈立平
物理测试
doi:10.3969/j.issn.1001-0777.2002.01.005
研究了两种飞行器模型的着陆特性.模型着陆应用气囊系统衰减着陆冲击载荷.实验模拟着陆的垂直速度为2~6 m/s,水平速度0~4 m/s,着陆姿态范围-19.5°~+19.5°,测定了飞行器模型的加速度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峰值加速度随垂直着陆速度的增加而增加,且舱体模型的加速度高于弹体模型的加速度,着陆姿态和水平速度对稳定性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着陆特性
,
回收
,
冲击
,
飞行器模型
黄小冬
,
杨锦飞
,
黄东平
,
顾慧丹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6.05.025
采用直接酯化法由月桂醇和三氯化磷来制备亚磷酸三月桂醇酯(TLP). 通过对比实验确定了以吡啶为缚酸剂、苯为溶剂. 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适宜的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60 ℃,溶剂用量70 g,滴加时间控制在90 min,反应时间为90 min,三氯化磷0.05 mol,月桂醇和三氯化磷的摩尔比为3.1: 1,合成产率可以达到96.2%.
关键词:
亚磷酸三月桂醇酯
,
月桂醇
,
三氯化磷
,
吡啶
,
苯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采用试件自然埋藏的方法研究了线缆金属材料Cu及Al在西部内陆盐土中1年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Cu、Al呈局部斑点腐蚀,土壤质地、Cl-、SO42-含量及土壤微生物是造成腐蚀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铜
,
铝
,
土壤腐蚀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采用试件自然埋藏的方法研究了线缆金属材料Cu及Al在西部内陆盐土中1年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Cu、Al呈局部斑点腐蚀,土壤质地、Cl-、SO42-含量及土壤微生物是造成腐蚀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铜
,
铝
,
土壤腐蚀
谭伟
,
徐滨士
,
韩文政
,
钟群鹏
腐蚀学报(英文)
doi:10.3969/j.issn.1002-6495.2003.02.015
采用x射线衍射、SEM和EPMA等方法对服役20年~30年水陆装甲车车体锈层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锈层中含有Cl-,锈层主要由α-FeOOH、β-FeOOH、γ-FeOOH、γ-Fe2O3、Fe3O4以及α-Fe等相组成,同时还残留有极少量的绿锈GR*(I).结合水陆装甲车的使用环境(海水、淡水,干湿交替),对锈层各相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内锈层致密,大蚀坑下有小蚀坑,锈层中包含有呈小岛状弥散分布的Fe基体,均匀腐蚀与局部点蚀共同造成了材料的腐蚀破坏.
关键词:
锈层
,
均匀腐蚀
,
点蚀
,
Cl-干湿交替
,
水陆装甲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