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刘恒兴孟献丰沈湘黔
金属学报
以柠檬酸和金属盐为原料, 采用有机凝胶--热还原法制备了纳米晶Fe0.13(CoxNi1-x)0.87(x=0.20, 0.30, 0.50, 0.80) 微细纤维. 采用FTIR, XRD和SEM等对纤维前驱体和热还原产物的结构、物相和形貌进行了分析; 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 (VSM) 对纤维的磁性进行了 测试. 结果表明: 纤维直径分布在0.3---2 μm之间, 表面光滑, 长径比大, 组成纤维的晶粒尺寸约为34 nm. Fe0.13(CoxNi1-x)0.87微细纤维表现出明显的磁各向异性, 该性能主要受磁晶各向异性、形状各向异性和静磁相互作用等因素影响.纤维的易磁化方向为其轴向方向, 难磁化方向为径向方向, 所制备的Fe0.13(Co0.50Ni0.50)0.87纤维的剩磁比Mr/Ms(剩余与饱和磁化强度比)最大, 达到0.48.
关键词:
有机凝胶--热还原法
,
null
,
null
,
null
宋保昌
黄金
doi:10.11792/hj20140607
湘黔桂地区分布有大量浊积岩型金矿床,为确定本区浊积岩型金矿床的分布特征及成矿规律,系统分析了区域地质概况和区域金矿类型。研究结果表明,地层控矿具有全区域穿层成矿特征,局部岩性控矿的特点;由西南向北东方向,区域金成矿时代具有从加里东期向印支-燕山期趋新的时空分布特征;区域变形、变质程度作用对成矿作用强弱有较大影响。区域金矿田位于巨型推覆含金剪切断裂带中,大型金矿床一般都产在一级深大断裂旁侧的次级断裂中;多期成矿特征明显;并与岩浆岩的关系非常密切,金矿周围通常都有岩体的产出。
关键词:
浊积岩型金矿床
,
分布特征
,
成矿规律
,
湘黔桂地区
高泽平
,
刘竹林
钢铁
通过对湘钢炼铁入炉炉料进行还原性及熔滴性能试验,分析了不同炉料结构对高炉软熔带的影响;结合成本分析,指出了在当前条件下,湘钢炉料结构的合理搭配.
关键词:
高炉
,
炉料结构
,
试验研究
宋国良
,
傅志华
,
张全
,
谢锴
,
李先明
,
朱武星
,
贺珍美
钢铁研究
doi:10.3969/j.issn.1001-1447.2000.05.014
通过对湘钢线材加热炉的热平衡测试分析,系统地总结了湘钢线材加热炉近年来节能降耗的生产实践.根据湘钢线材加热炉的实情,借鉴国内外同行业加热炉节能降耗的成功经验,对湘钢线材加热炉今后节能降耗的方向和途径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加热炉
,
节能降耗
,
对策
谢新泉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5.04.005
沈家垭金矿床位于雪峰弧形隆起带转折部位,含金蚀变带赋存于板溪群马底驿组中上部粉砂质板岩中,受层间破碎带控制,官庄-黄土铺逆掩断层、陈家-香草湾逆掩断层呈NE45°~80°走向贯穿矿区中北部,控制了金矿(化)体的产出,已发现了3条矿脉,延伸长,厚度大,品位高,矿石矿物主要是自然金.次有少量辉锑矿、毒砂、黄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是石英、绢云母、绿泥石等.围岩蚀变发育,类型多样,其中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硅化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关键词:
金矿
,
围岩蚀变
,
金矿化
,
含矿岩系
徐祖耀
材料热处理学报
刘文中,关于贝氏体形成机制,包括形核过程的文献很少被引述。作者(刘等)的主要论点为贝氏体铁素体以无扩散、非切变机制在奥氏体内贫碳区形核,并未引述形成贫碳区的必要条件。本文作者强调,在钢及铜合金中,不可能由Spinodal分解和位错偏聚形成贫溶质区。刘等的理念未得到先进理论观点和精细实验结果的支持。在刘文中,据此对临界核心大小和形核能的计算并无显著意义,期望青年学者对贝氏体相变机制作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贝氏体形核
,
扩散机制
,
切变机制
,
贫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