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素薇
,
程敬泉
,
张卫国
,
王宏智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3969/j.issn.1005-0299.2005.02.007
为了研究制备工艺条件对单分散银胶体稳定性的影响,在超声场作用下,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保护剂,硝酸银为前驱物,经硼氢化钾还原制备了稳定的单分散银胶体.考察了保护剂和还原剂用量、超声时间和超声功率等因素对银胶体稳定性的影响,利用透射电镜、选区电子衍射和分光光度等技术对制备的银胶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银纳米粒子为面心立方(FCC)结构;PVP与AgNO3质量比为1:1时,PVP可有效保护银粒子,获得单分散的球形颗粒;AgNO3与KBH4摩尔比为1:2时,可制得单分散的类球形银纳米颗粒,直径约为20nm;超声50min制得的银胶体主要以单分散的球形纳米颗粒形式存在,粒径在10~20 nm范围内,稳定性好.
关键词:
超声诱导
,
单分散
,
银胶体
,
稳定性
,
表征
刘恒权
,
姚素薇
,
班春梅
,
张卫国
材料研究学报
doi:10.3321/j.issn:1005-3093.2002.06.021
在气/液界面上形成硬脂酸单分子膜及硬脂酸/十八醇混合单分子膜利用硬脂酸单分子膜的诱导作用,在硬脂酸单分子膜上化学沉积了金属银纳米膜;在硬脂酸/十八醇混合单分子膜上沉积了微观结构为网状的银膜.采用SEM和TEM测试银膜的微观物理结构,并对膜的外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亲水端基和沉积时间对银膜生长的影响.沉积时间控制在3 h之内,可得到100 nm以下厚度的银膜.采用界面双电层理论初步探讨了单分子膜上化学沉积银的生长机制,分析了多孔网状银膜的成因,认为界面双电层是银膜沉积的必要条件.提出了一种制备银膜的新方法,此法的优点在于能主动控制银膜表面微观结构.
关键词:
单分子膜
,
化学沉积
,
银纳米膜
刘恒权
,
姚素薇
,
班春梅
,
张卫国
材料研究学报
在气/液界面上形成硬脂酸单分子膜及硬脂酸/十八醇混合单分子膜。利用硬脂酸单分子膜的诱导作用,在硬脂酸单分子膜上化学沉积了金属银纳米膜;在硬脂酸/十八醇混合单分子膜上沉积了微观结构为网状的银膜。采用SEM和TEM测试银膜的微观物理结构,并对膜的外观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溶剂、不同亲水端基及沉积时间对银膜生长的影响。沉积时间控制在3小时之内,可得到100nm以下厚度的银膜。采用界面双电层理论初步探讨了单分子膜上化学沉积银的生长机制,分析了多孔网状银膜的成因,认为界面双电层是银膜沉积的必要条件。提出了一种制备银膜的新方法,此法的优点在于能主动控制银膜表面微观结构。
关键词:
单分子膜
,
null
,
null
姚素薇
,
余碧涛
,
刘恒权
,
张卫国
材料研究学报
以在气/液界面和气/固界面上形成的硬脂酸单分子膜为基底电沉积金属银薄膜。改变电沉积条件,得到了具有不同微观结构、光亮、细致的纳米金属银薄膜。当底相硝酸银溶液的pH数值低于7时,在气/液界面没有银膜形成,只在银丝的尖端生成棕黑色的粉末;提高镀液的pH值有利于银的沉积,且硬脂酸分子排列得越紧密,成膜性越好。随着槽电压的升高,银膜的沉积速度逐渐增大,其微观结构从树叶状逐渐向鹿角状变化。根据电沉积银薄膜的规律,分析了在单分子膜上电沉积银的生长机制,认为单分子膜及其界面的双电层结构是沉积银膜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
单分子膜
,
null
,
null
姚素薇
,
余碧涛
,
刘恒权
,
张卫国
材料研究学报
doi:10.3321/j.issn:1005-3093.2002.06.005
以在气/液界面和气/固界面上形成的硬脂酸单分子膜为基底电沉积金属银薄膜.改变电沉积条件,得到了具有不同微观结构、光亮、细致的纳米金属银薄膜.当底相硝酸银溶液的pH值低于7时,在气/液界面没有银膜形成,只在银丝的尖端生成棕黑色的粉末;提高镀液的pH值有利于银的沉积,且硬脂酸分子排列得越紧密,成膜性越好.随着槽电压的升高,银膜的沉积速度逐渐增大,其微观结构从树叶状逐渐向鹿角状变化.根据电沉积银薄膜的规律,分析了在单分子膜上电沉积银的生长机制,认为单分子膜及其界面的双电层结构是沉积银膜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
单分子膜
,
电沉积
,
银
刘长仕
黄金
doi:10.11792/hj20140715
针对吉林四平昊融银业有限公司选矿厂存在精矿品位和回收率不理想等问题,进行了顺序返回流程、浮选-中矿再磨流程试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进行了工艺流程改造,由原分步混合浮选流程改为顺序返回流程,并对药剂制度进行了调整,使银、金回收率和精矿品位都得到提高,银、金回收率分别提高1.1%、0.9%。
关键词:
银矿
,
金
,
银
,
回收率
,
流程改造
蔡训儒
,
吕红香
,
徐卫兵
,
周正发
,
任凤梅
涂料工业
doi:10.3969/j.issn.0253-4312.2011.06.005
以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MPEGMA)作为缔合型乳化剂,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丙烯酸羟乙酯(HEA)为单体,制备水性上光油.研究了MPEGMA相对分子质量与用量对乳液凝胶率、转化率、粒径、黏度、流平和涂层光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PEGMA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水性上光油的转化率、黏度、涂层光泽逐渐变大,凝胶率、粒径逐渐变小,流平性能提高.当MPEGMA的含量为2%左右时,所得水性上光油凝胶率、粒径较小,转化率、光泽较高,黏度适中,流平性能较好.
关键词:
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
,
缔合型乳化剂
,
水性上光油
,
流平
聂宜文
,
张兴业
,
宋延林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doi:10.7517/j.issn.1674-0475.2014.04.402
以卤化银或氧化银作为前驱体,室温下以水为溶剂,在较高溶液浓度下,利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单分散性银纳米粒子,并通过改变前驱体的种类,实现了粒径可控制备.采取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光谱仪(UV-Vis)、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对所制备的银纳米粒子的形貌及成分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所制备的银纳米粒子具有较高的单分散性,粒径在40~150 nm之间,具有面心立方多晶结构.该方法制备的银纳米粒子可用于喷墨打印RFID天线.
关键词:
银纳米粒子
,
卤化银
,
氧化银
,
单分散性
,
颗粒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