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苗苗
,
陆栋
,
曹国珍
,
刘敬
,
金文杰
,
王菊芳
,
李文建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1.02.218
以能量为1.5 MeV/u,剂量分别为500,750,1000,1250,1500 Gy的电子束对1,2,4,6,8年等5种年份浓香型白酒进行辐照处理;扫描各酒样200~400 nm波段的紫外光谱,根据紫外光谱图的差异,计算了280~300 nm波段的光谱曲线相似度,分析光谱曲线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对于前4种白酒,对照样与辐照样光谱曲线相似度值越小,催陈效果越好;白酒存放时间越久,酒体风格转向老熟所需剂量越小,越容易达到最佳催陈效果;对于8年白酒,辐照剂量超过750 Gy后,白酒体系动态平衡被打破,各单体物质增加,出现返生现象。因此,电子束辐照技术对低年份浓香型白酒催陈效果显著,是一种先进、高效的催陈方法。
关键词:
白酒
,
电子束
,
紫外可见光谱
,
光谱曲线相似度
,
催陈效果
李园春
,
金菁
,
李森泉
,
吴诗
材料研究学报
以跟踪最大应变速率单元并使之维持最佳应变速率的方法确定超塑性充模服形的最佳加压规范;用大变形刚粘塑性有限元法模拟了恒压和最佳加压规范下的超塑性充模胀形过程,并对比二者的结果,同时分析了m值对胀形的影响.
关键词:
最佳加压规范
,
null
,
null
彭宁琦
,
唐广波
,
刘正东
,
吴秀月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9.03.013
根据Aaronson提出的超组元模型,借助Ae3的实验数据,提出了修正的置换型元素Xi(Xi=Si,Mn,Ni,Co,Mo,Al,Cu,Cr)的Zener两参数,修正中考虑了合金元素间的交互作用.修正后的超组元模型的预测精度明显改善:Ae3计算值与实验值的标准差为10.8℃,与Thermo-Calc计算值的标准差为2.35℃;Ae1计算值与实验值的标准差为6.8℃.按照马氏体相变热力学的计算方法,采用经修正的参数计算了马氏体相变开始温度Ms,提高了Ms点的预测精度,计算值与实验值的标准差为25.3℃.
关键词:
相变
,
热力学
,
超组元模型
,
相变平衡温度
霍亮
,
李碧乐
,
黄勇
,
王力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7.10.002
通过光片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总结了内蒙古赤峰陈家杖子金矿床的矿石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划分了成矿期次.研究表明:矿床中矿石成分较复杂,硫化物种类多,有少量硫盐矿物出现;富硫贫砷毒砂、贫砷富硫黄铁矿、贫锌富铁的闪锌矿(与标准分子式相比),含杂质多的银锑黝铜矿和方铅矿与金关系密切;多金属硫化物阶段是该矿床的主要成矿阶段,其中第二世代富硫贫砷毒砂是陈家杖子金矿的最主要载金矿物,其次是方铅矿.结合流体包裹体测试和研究,确定该矿床为受大型角砾岩筒构造控制的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该矿床深部有很大的找矿潜力.
关键词:
矿石矿物特征
,
矿床成因
,
陈家杖子金矿床
梁栋科
,
杨大智
,
齐民
,
王伟强
功能材料
镍钛合金由于其优良的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生物医用领域,然而由于其超弹性为高度非线性的应力-应变关系,如何对其相关器械的性能进行分析与评价是设计人员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介绍了有限元技术中镍钛合金材料模型的建立方法,并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8.0分析了一种超弹性镍钛合金血管内支架的自膨胀过程.结论为支架释放后,将对支架端部血管产生较高的内应力,这容易损伤此处血管,引起血栓及内膜增生等问题;镍钛合金支架释放后,对应的应力水平只有300MPa左右,远远小于不锈钢支架的应力值.因此,支架的柔顺性更好,对血管的刺激更小,这对于提高支架的植入效果将有很大的帮助;有限元技术可以方便的对镍钛合金器械进行模拟分析,这对于镍钛合金器械的研制与开发将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
镍钛合金
,
材料模型
,
有限元
,
支架
王中阳
,
王国峰
,
赖小明
,
张凯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3969/j.issn.1005-0299.2004.03.015
为研究正反向超塑胀形工艺对厚度分布的影响,应用商业有限元软件MARC对带有凹槽的深盒形7475合金零件正反向超塑胀形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并对不同工艺条件下成形后零件的壁厚分布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正反向超塑胀形工艺是控制成形零件壁厚的有效途径,通过优化压力-时间曲线和反向胀形模具形状,明显改善了零件的厚度分布,达到了零件的设计要求;后处理直观地显示了该零件正反向超塑胀形的全过程,为成形提供了合理的方案;零件变形各阶段的应变速率控制在7475合金的应变速率范围内,证明压力-时间曲线设计合理.
关键词:
正反向胀形
,
厚度分布
,
有限元模拟
,
应变速率
,
超塑性
李杰
,
刘玉德
,
黄雅婷
,
高东明
,
张会臣
,
栗苗苗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在镁合金表面制备微米级粗糙结构,采用环氧树脂溶液和纳米二氧化硅分散液对该表面进行涂覆处理,再利用全氟硅烷改性,制备得到具有超疏水性的复合膜层.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接触角测量仪、高速摄影系统和电化学工作站评价膜层的形貌结构、润湿性和耐蚀性.结果表明:微弧氧化层所具有的微米级结构和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组成的微/纳二元粗糙结构对疏水性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复合膜层表面的接触角随二氧化硅分散液浓度的提高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并最终逐渐稳定在150°左右;当二氧化硅分散液溶度为10g/L时,复合表面的接触角最大可达161°.同时该表面对水滴呈现低黏附特性.动电位极化曲线表明:与镁合金基底相比,微弧氧化层和复合膜层的耐蚀性提高2~3个数量级.
关键词:
镁合金
,
超疏水
,
微弧氧化
,
纳米二氧化硅
,
微/纳二元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