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华
,
唐敏
,
何平
,
陈素晶
,
程传伟
,
王先友
,
何建平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6.10.004
在0.3mol/dm3草酸溶液中,通过不同纯度铝的恒电位二次阳极氧化制备了纳米孔氧化铝模板,并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模板结构.实验结果表明,一次氧化除膜后低纯度铝基体表面呈现较为规则的六边形结构,这种蜂巢结构有利于二次氧化过程中获得有序度更高的纳米孔模板.低纯度铝制备的模板表面被晶界分隔为微小的区域,只是在较窄区域内才出现六边形规则排列的纳米孔.恒电位40V时所得模板经扩孔处理后,孔径由35nm增大到100nm左右,且孔径大小几乎一致.从纳米孔的有序度来看,由低纯度铝制备模板还需要进一步优化阳极氧化参数.
关键词:
低纯铝
,
纳米孔
,
模板
,
阳极氧化
,
草酸
陈素晶
,
袁庆铭
,
何建平
,
周建华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4.12.011
针对铝合金腐蚀平均速率与瞬时速率的差异,根据腐蚀过程中试样横截面的变化与欧姆电阻的对应关系,建立了新的腐蚀速率计算方法.将试样全浸和半浸在腐蚀溶液中,分别测定了7075铝合金电阻随时间的变化,并由腐蚀速率计算公式获得了对应的腐蚀速率与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全浸6h前铝合金腐蚀速率随时间线性减小,接下来经历一个平坦区,25h后腐蚀速率又稍微增加.推断全浸6h之前铝合金表面主要发生点蚀,接下来是晶间腐蚀,25h之后进入剥蚀的发展期.铝合金半浸于电解液中的腐蚀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与全浸于溶液中相似.
关键词:
电阻法
,
铝合金
,
腐蚀速率
,
瞬时
陈素晶
,
周衡志
,
孙振乾
,
何建平
,
温涛
,
冯庆伟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3969/j.issn.1000-3738.2005.02.017
通过对稠油开采设备热采注汽锅炉炉管的力学性能和化学成分的测定以及对显微组织、腐蚀产物与给水水质的分析,找出炉管发生腐蚀穿孔的原因.结果表明:给水中氯离子含量严重超标,由于它的吸附作用破坏了局部表面保护膜,形成点蚀源;给水中氧含量超标,使炉管发生氧致腐蚀,使蚀点加深,甚至穿孔.
关键词:
炉管
,
穿孔
,
氯离子
刘晓磊
,
何建平
,
陈素晶
腐蚀学报(英文)
doi:10.3969/j.issn.1002-6495.2006.05.021
用电化学噪声表征7075铝合金的模拟大气腐蚀过程,旨在探索电化学噪声方法在航空器腐蚀检测上的应用.用吸附3.5%NaCl电解液的镜头纸紧贴于试样表面以模拟大气腐蚀环境,测试了7075T6铝合金的腐蚀电流、电位随浸泡时间的波动.电化学噪声实验结果显示,腐蚀初期电流波动幅度较小,正负方向幅度相当,腐蚀2 h后;电流波动表现为正向锯齿波,幅度增大到0.3μA左右;6 h后电流表现为幅度不等的负向波动.可以预测2 h后铝合金钝化膜的破坏是腐蚀的主要过程,6 h后钝化膜的修复则占主导地位.
关键词:
铝合金
,
大气腐蚀
,
电化学噪声
余圣甫
,
雷毅
,
谢明立
,
黄安国
,
李志远
钢铁研究学报
系统地研究了MnS、CuS及其复合物附近的微区在晶内铁素体形核过程中的成分变化,未发现诱导晶内铁素体形核的MnS、CuS及其复合物附近的微区锰含量有明显的变化.夹杂物诱导晶内铁素体形核的机理是:夹杂物作为一种惰性介质具有较高的惰性界面能,它对诱导晶内铁素体形核起主要作用.夹杂物造成其附近有较高的应力-应变能,夹杂物与铁素体的错配度较小均促进晶内铁素体的形核、长大.
关键词:
晶内铁素体
,
夹杂物
,
形核
刘亮
,
杨伟
,
杨鸣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研究了马来酸酐(MAH)固相接枝微晶纤维素(MCC)的反应工艺,并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对微晶纤维素及其接枝产物进行了对比表征.红外结果表明,接枝产物在1719.13 cm~(-1)处出现了酯基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可定性地说明马来酸酐与微晶纤维素发生了接枝反应.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接枝反应并没有改变微晶纤维素的结晶结构,仅使其结晶度下降.文中探讨了接枝反应温度、时间和MAH用量等因素对接枝取代度的影响.当马来酸酐与微晶纤维素质量比为8%,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3 h,可得到取代度达0.1的马来酸酐接枝微晶纤维素.
关键词:
微晶纤维素
,
马来酸酐
,
固相接枝
刘宏玉
,
刘建华
,
李海波
,
陈小龙
,
王洪利
,
唐历
材料科学与工艺
为研究钒氮钢的显微组织细化机制,采用扫描电镜及能谱仪分析了夹杂物类型及尺寸,建立了基于夹杂物形核的晶内铁素体等温长大模型.基于此模型计算了钒氨钢奥氏体化后在873 K及823 K等温不同时间产生的晶内铁素体体积分数,并与金相显微镜的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晶内铁素体长大规律;相同等温时间,873 K形成的晶内铁紊体体积分数高于823 K的;随转变温度降低,晶内铁素体体积分数计算值小于实测值,主要原因在于随温度降低,VN或V(C,N)不仅在MnS上析出量增多,而且也在MnS之外析出并成为晶内体素体核心.
关键词:
晶内铁素体
,
长大动力学
,
夹杂物
,
形核
伦宁
,
李晶晶
,
孟凡妍
,
秦超
,
孟祥敏
,
李凤照
钢铁研究学报
用分析电镜和高分辨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了贝氏体钢中贝氏体铁素体精细结构及其尺寸,研究了铸造状态贝氏体钢经正火的连续冷却和锻造后空冷且等温转变后贝氏体铁素体亚片条间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贝氏体铁素体亚片条间存在明显的孪晶关系.贝素体铁素体孪晶亚片条宽度在2~30nm范围内,最小的孪晶亚片条仅2~5nm.孪晶片条间的孪晶界面并非是平直的孪生面(11 2),而是由一段段以孪生面(11 2)为平台的台阶组成.
关键词:
贝氏体铁素体
,
亚片条
,
精细孪晶
,
孪晶取向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