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喜
,
王明俊
,
王琦龙
,
陈美穗
,
靳从起
,
杨顺贵
腐蚀与防护
doi:10.3969/j.issn.1005-748X.2000.03.002
合成了一种新型咪唑啉化合物IM,经用多种组分复配研究,得到高效咪唑啉缓蚀剂:IMC-石大1号.对其缓蚀性能进行了室内测试和现场应用研究.室内测试缓蚀率均在94%~98%范围.现场测试发现:可将加药前的平均腐蚀速度0.4272mm/a降至0.0085~0.0274mm/a范围.由现场测试的腐蚀率计算出的缓蚀率也在95%~97%范围.经多种腐蚀介质测试表明,该缓蚀剂适用于中原石油腐蚀介质,可作酸化缓蚀剂,并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效果.
关键词:
咪唑啉缓蚀剂
,
合成
,
测试
,
应用研究
邱琴
,
凌建亚
,
丁玉萍
,
常宏文
,
王江
,
刘廷礼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5.06.017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SFE)与水蒸气蒸馏法(SD)从荆芥穗中提取挥发油.采用SE-54毛细管柱进行分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挥发油中各种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含量.色谱条件:SE-54毛细管柱 (30 m×0.25 mm i.d.,0.25 μm),柱温50 ℃(3 min)5 ℃/min→180 ℃(2 min)10 ℃/min→260 ℃(50 min);分流进样,分流比1:50;进样口温度280 ℃.在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54种成分,其主要成分为长叶薄荷酮、薄荷酮、亚油酸氯化物等;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9种成分,其主要成分为长叶薄荷酮、薄荷酮、柠檬烯等.超临界法较水蒸气法更加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萃取
,
水蒸气蒸馏
,
气相色谱-质谱
,
荆芥穗
,
中草药
陈学君
,
李文建
,
陈婧
,
余丽霞
,
李杰
,
颉红梅
,
李唯
原子核物理评论
用12C6+和 36Ar18+离子束分别辐照玉米自交系干种子和浸泡种子, 研究了M1-M3代重离子束辐照的生物学效应. 结果表明: 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下降, 不同生理状态的种子对重离子辐照的敏感性也不同. 一般12C6+ 离子辐照干种子的适宜剂量为20-25 Gy; M1代叶型发生明显的变化, M2代植株在株高、穗位、单株穗数、雄穗花药颜色、粒质、穗行数、粒重和抗性等方面均发生了变化, 并产生了许多有益的变异, 包括株高和穗位降低、同位多穗、穗行数和粒重增加、粒质由粉质变为硬粒以及抗锈病和红叶病的植株等, 有益突变的频率达7.0%-17.9%; 在M3代出现能够稳定遗传的, 并且光合效率增加的有益突变株. 由此可见, 重离子束辐照是玉米种质改良的一种高效手段.
关键词:
重离子辐照
,
剂量
,
生物学效应
,
变异
,
玉米
许学
,
刘斌美
,
章忠贵
,
蒋家月
,
吴跃进
原子核物理评论
对利用N离子束和γ射线诱变获得的粳稻日本晴和籼稻"9311" 89份株高突变体的株高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 株高和水稻的产量与其构成因素: 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以及穗长、单株茎秆干重有着一定的相关性. 株高与穗长、穗粒数、千粒重、单株茎秆干重、单株生产力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与有效穗数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通过对株高与其他产量结构因素的相关分析, 进一步了解了株高的变异对于水稻经济产量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水稻
,
离子束注入
,
γ射线
,
株高
,
相关分析
赵蒙蒙
,
姜曼
,
周祚万
材料导报
农作物秸秆是一类重要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却长期未得到重视和开发利用;测定和分析其中的有用成分,有助于实现其环保化高附加值利用.研究了产于成都平原地区的水稻、小麦、油菜等几种农作物秸秆不同部位的主要成分,发现不仅秸秆种类,而且同一种秸秆的不同部位,其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主要成分含量都存在较大差异;杆部(直杆部位)纤维素含量较高,而穗部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较高.其中,油菜秸秆中纤维素含量最高(杆部达52.99%),小麦秸秆次之(杆部达51.16%),且随部位不同差异明显,水稻秸秆中纤维素含量相对较低(杆部为39.69%);小麦秸秆中半纤维素含量最高(穗部达28.41%),水稻秸秆次之(穗部为24.81%),油菜秸秆最低(油菜籽壳中为18.34%);不同种类的秸秆中木质素含量不同,其中油菜秸秆(油菜籽壳中为22.06%)和小麦秸秆(穗部为23.89%)较低,而水稻秸秆含量较高(穗部为25.22%).通过对分析方法的建立,可快速得到不同秸秆及秸秆不同部位主要组分含量的信息,可用以指导组分的有效分离和高值化利用.
关键词:
秸秆组份分析
,
纤维素
,
半纤维素
,
木质素
傅拥峰
,
陈刚
,
胡克鳌
材料导报
采用浸入法来模拟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环境,研究了MCFC 电解质基板材料 LiAlO2在不同条件下相的穗定性.α-、β-LiAlO2在空气环境下是不稳定的;在含CO2气氛中却发现γ-和a-两相存在相互转变,说明混合体系在MCFC环境下能够保持初始相组成.
关键词: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
,
LiAlO2
,
电解质基板
,
相稳定性
李喜
,
王晖
,
任忠鸣
,
晋方伟
,
钟云波
,
邓康
,
徐匡迪
材料导报
综述了穗恒强磁场发生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超导强磁体经济实用,成为强磁场材料科学研究的首选设备.强磁场能够显著改变材料的相变过程、组织取向和流体流动状况.利用强磁场的这些作用有可能形成多种材料制备过程的强磁场控制理论和控制技术.
关键词:
超导强磁场
,
磁取向
,
热处理
,
对流
刘应开
,
马力
,
陈俊
,
刘佐权
,
王广厚
材料导报
用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透射电镜分析研究了激波对非晶Fe73.5Cu1Nb3Si13.5B9合金的作用,结果表明,激波能使非晶态转变为纳米晶.晶化主相α-Fe晶粒尺寸为20~50nm,晶格常数比纯Fe的小,并形成了多种中间相和亚穗相.同时发现激波处理的FeCuNbSiB合金,铜和铌的作用失效.
关键词:
激波
,
中间相
,
纳米晶FINEMET合金
,
超流转变
李兴林
,
卫增泉
,
李文建
,
颉红梅
,
周光明
,
王菊芳
,
郝冀芳
,
温小琼
,
党秉荣
,
李强
,
袁世斌
,
冯岩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1.02.012
利用中能重离子束辐照生物靶材料时产生的中子、γ射线和次级碎片等次级辐射对春麦种子进行辐照,然后通过田间试验和实验室的分析测定,得到了M1代植株的变化. (1)在生物学性状中,穗粒数、小穗数、千粒重、穗粒重、小穗密度和有效分蘖数变异率较大; (2)除SOD活性外, POD活性、 CAT活性、 MDA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异率也较大; (3)休眠种子和萌发种子辐照M1代在生物学性状的变化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4)两个春麦材料的辐射敏感性差异明显. 由此表明,兰州重离子加速器辐照终端在进行生物学实验时产生的次级辐射是可能利用的诱变源.
关键词:
次级辐射
,
春麦
,
生物学性状
,
抗氧化酶活性
余海兵
,
刘正
,
王波
,
王歆
稀土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稀土施用量、不同宽窄行配置对鲜食糯玉米光合特性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密度,不同稀土施用量条件下,宽窄行种植模式对糯玉米株高、穗位高、棒三叶夹角、叶面积指数、双穗率的影响显著;当宽窄行配置为70 cm+ 50 cm条件下,棒三叶的上层、棒三叶层及下层的透光率和CO2浓度均表现为最大,宽窄行配置为60 cm+ 60 cm条件下次之,宽窄行配置90 cm+ 30 cm条件下最小;群体风速在农用稀土施用量为T1,宽窄行配置为70 cm+ 50 cm条件在一天中都为最大值;群体内的湿度在14:30和17:30时刻,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9:30时,宽窄行配置为90 cm+ 30 cm,各农用稀土施用量群体内湿度都较小;净光合速率除了在农用稀土施用量为T3情况下,宽窄行配置70 cm+ 50 cm不是最大值外,其它农用稀土施用量,宽窄行配置70 cm+ 50 cm都为最大值.
关键词:
糯玉米
,
农用稀土
,
宽窄行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