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5356)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基于TiH2粉末短流程制备高性能钛的研究

肖平安 , , 曹杰义 , 宋建勇 , 李志华

材料研究学报 doi:10.11901/1005.3093.2015.564

以极细TiH2粉末为原料,采用压制/真空烧结的方法制备细晶或者细晶钛,并通过HIP进一步提高钛的致密度以保障力学性能;同时还研究了添加少量Y对钛制品的影响.通过拉伸试验评价了所得钛制品的力学行为,并对显微组织和断口开展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极细Ti2粉末分解而来的钛粉具有优秀的烧结性能,在600~900℃发生快速致密化,当烧结温度≥1000℃时制品的相对致密度>97%.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制品的晶粒逐步长大,但是在1150℃下真空烧结2h后平均晶粒度仍然小于10mm.拉伸试验结果表明,纯钛制品的抗拉强度在700~1032 MPa之间,而含Y钛制品的抗拉强度>750MPa,且延伸率为8%~10%.TiH2分解对所获Ti粉起始晶粒度的遗传性影响和钛粉中固溶态H对晶粒合并长大的阻碍作用,是利用极细TiH2粉末短流程制备细晶或者细晶钛的机理.

关键词: 金属材料 , 氢化钛 , , 细晶 , 力学性能

首都圈西北部主要活动断裂土壤气中氢气(H2)地球化学特征

周晓成 , , , 孙凤霞 , , 仵柯田 , 黄丹 , 张冠亚 , 张瑞鑫 , 刘红 , 崔月菊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7.05.2016090604

在首都圈西北部9条活动断裂上布置了17个土壤气氢气(H2)测区,土壤气H2浓度分别在2012年5月和2013年5月测量两次,测点共1105个.测量数据结果表明:(1)9条活动断裂上土壤气H2的浓度在断裂附近明显高于非断裂区域;(2)9条活动断裂上土壤气H2的浓度从西向东呈增大的趋势.首都圈西北部活动断裂带土壤气H2的释放会引起大气电离层的扰动,有关活动断裂带土壤气H2释放的进一步研究对大气环境变化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氢气 , 断裂 , 土壤气 , 地球化学 , 首都圈

金刚石工具用FeCoCu预合金粉组成对烧结特性的影响

谢德龙 , 万隆 , 宋冬冬 , 王帅 , 林峰 , 吕智 , 方啸虎 , 潘晓毅 , 秦海青 , , 肖乐银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不同Fe-Cu配比的FeCoCu预合金粉,并对其微观结构进行表征与分析。同时,对3种粉体进行不同温度下的烧结实验和对烧结试样块进行力学性能及磨损质量损失进行测试,并对预合金粉与金刚石的界面结合情况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预合金粉中形成了Co3Fe7、CoFe15.7、FeCu4等中间相,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合金化。3种预合金粉末的形状均为不规则状,粉末颗粒较细,且相互连接,表面疏松,有利于烧结。3种预合金粉中单质相仍占有较大比例,单质配比对烧结体性能有重要影响。Fe含量增加时,试样的理想烧结温度及烧结体力学性能均升高。Fe-Cu配比会对微观结构产生重要影响,胎体对金刚石以机械包镶为主,结合XRD及Raman光谱可知,与预合金粉烧结后的金刚石表面发生石墨化。

关键词: FeCoCu预合金粉 , Fe-Cu配比 , 微观结构 , 烧结胎体 , 力学性能

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孔隙缺陷的工艺影响因素研究

, 张娅婷 , 顾轶卓 , 张华婷 , 仵剑 , 李艳霞 , 李敏 , 张佐光

玻璃钢/复合材料

针对复合材料热压工艺建立了一套可以研究孔隙形成规律的工艺实验模拟装置,采用该装置考查了成型压力、加压点、吸胶方式、试样厚度等因素对孔隙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研究方法可以获取孔隙与工艺因素的关联规律;对于MT300/603碳纤维/环氧预浸料,成型压力的增大与加压点温度的降低都可以降低孔隙率与孔隙尺寸,但压力对于孔隙率的消除效果更明显;孔隙消除机理中的树脂流动带出气泡起主要作用,而压力的压溃和排气作用起次要作用;铺层厚度对孔隙形成有明显影响.研究结果对于热压工艺复合材料孔隙缺陷的控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手段和实验依据.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热压工艺 , 预浸料 , 孔隙

车载测风激光雷达风廓线同步观测实验

刘秉义 , 冯长中 , 玉宝 , 高玉春 , , 张冰 , 靳磊 , 闫宝东 , 刘智深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13.01.010

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能够实现高时空分辨率的大气风场测量,中国海洋大学成功研制了可以测量风廓线和三维大气风场的车载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并已交付中国气象局使用.为了检验该激光雷达的测量性能,2011年春季开展了车载激光雷达与探空气球风廓线同步观测实验,获取了55组比对数据.介绍了此次同步观测实验,给出了激光雷达和探空气球风廓线数据的比对个例,并对所有比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步比对结果显示,激光雷达与探空气球风廓线数据的风速均方根偏差为2.76 m/s.通过分析比对偏差,证明了激光雷达风廓线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 遥感 , 风廓线 , 多普勒激光雷达 , 测风激光雷达 , 同步比对

加压时机对碳纤维增强改性双马树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文琼华 , 马开维 , 李博 , 文友谊 , , 李艳霞 , 顾轶卓 , 李敏

玻璃钢/复合材料

针对本实验中使用的改性双马树脂,采用DSC测试分析了树脂体系的固化工艺制度.通过树脂流变性能测试选取了100℃、110℃和120℃作为3个加压时机,研究了加压时机对改性双马树脂单向复合材料层板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加压温度的降低,单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略有提高;不同力学性能对加压时机的敏感程度不同,本实验中相对于压缩性能、弯曲性能和层间剪切性能,拉伸性能对加压时机的变化更为敏感.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改性双马树脂的工艺特性及其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双马树脂 , 预浸料 , 加压时机 , 力学性能

金刚石/铜复合材料对大功率LED性能影响的数值分析

韩媛媛 , 郭宏 , 尹法章 , 张习敏 , 褚克 , 范叶明 ,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10.z1.009

解决大功率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的散热问题是提高LED封装可靠性的重要环节,其突破点就是对芯片热沉和基架材料及封装结构的设计.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了热沉材料及散热结构对大功率LED散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大功率LED具有相同的水冷散热结构、不同的热沉材料时,其温度场分布的趋势一致,都是芯片处的温度处于最高,随着与芯片距离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水冷部分处于最低.与采用铜热沉的大功率LED相比,采用金刚石/铜复合材料热沉的大功率LED的芯片结温更低,芯片功率为5W和20W时芯片结温的降低率分别为9%和120,因此,金刚石/铜复合材料对降低大功率LED芯片结温的效果比较明显,且LED的芯片输入功率越大,金刚石/铜复合材料热沉对LED散热起到的作用越大.当大功率LED具有相同的金刚石/铜复合材料热沉、不同的散热结构时,水冷散热结构的散热效果要远远高于鳍片散热结构.

关键词: 金刚石/铜复合材料 , 大功率LED , 有限元方法 , 芯片结温

ITER Nb3Sn及NbTi超导线扭距测量方法比较与分析

刘方 , 龙风 , 高慧贤 , , 刘勃 , 武玉 , 刘华军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国际热核聚变反应堆ITER磁体采用的Nb3Sn及NbTi超导线为多丝扭绞结构.作为超导线设计和应用的重要参数,股线扭距及扭转方向必需满足ITER要求,并且该性能参数须进行复验.根据ITER PA要求,股线的扭距大小为15mm±2mm,扭转方向为右向.超导线扭距及扭转方向测试可以通过在一小段直的样品上判断其超导丝分布规律或者其超导丝的角度得到.这里描述和比较了多种不同的测试方法.对不同方法的测试精度,不确定度以及可行度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针对ITER超导股线扭距复验的推荐方法.

关键词: 超导线 , 扭距 , 扭转方向 , 超导丝

氮化烧结制备Si3 N4 -SiC复相陶瓷

, 徐永东 , 张立同 , 成来飞 , 范尚武 , 刘小灜 , 夏卿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06.02.005

以酚醛树脂作为结合剂,以冷等静压方法成型制备氮化烧结Si3N4-SiC复相陶瓷,研究了结合剂对坯体强度和生成材料物相组成的影响.坯体强度随酚醛树脂含量增加而提高,最高强度达到23 MPa,实现坯体可直接机械加工.经过氮化烧结,生成材料物相中含有SiC,含量达到7.1%~15.7%,并观察到细小的等轴颗粒α-Si3N4、棒状晶粒β-Si3N4以及少量针状和晶须状Si3N4.SiC颗粒与Si3N4结合在一起,被Si3N4包裹.Si3N4-SiC复相材料的生成机理:300~600 ℃,酚醛树脂发生裂解,形成单质C,残碳率为50%;1000~1100 ℃,C开始与Si发生固相反应,形成SiC;1100 ℃后,Si开始发生氮化反应,生成Si3N4.

关键词: Si3N4-SiC , 酚醛树脂 , 氮化烧结 , 复相陶瓷

热解条件对煤焦-CO_2和煤焦-H_2O气化的影响

, 王静 , 刘伟 , 罗光前 , 张森 , 尹静姝 , 姚洪

工程热物理学报

采用沉降炉快速热解和管式炉慢速热解的方法制得两种煤焦,通过环境扫描电镜(E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别观察煤焦的形貌结构和测量煤焦的晶体化程度。使用热重在不同的CO_2和H_2O浓度的气氛条件下研究在CO_2浓度和H_2O浓度变化时热解条件对煤焦-CO_2和煤焦-H_2O气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实验用褐煤,快速热解和慢速热解条件生成的煤焦均以密实型结构焦为主。快速热解和慢速热解条件生成的煤焦的煤焦-CO_2和煤焦-H_2O气化过程均可以通过收缩核模型很好地拟合。煤焦-H_2O反应和煤焦-CO_2反应的反应位并不相同。

关键词: 热解 , 气化 , 煤焦结构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536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