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霞
,
赵维娟
,
李融武
,
高正耀
,
谢建忠
,
韩国河
,
冯松林
,
范东宇
,
张颖
,
柴芝芳
,
张仲立
,
朱君孝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2.04.011
选取19个秦始皇陵二号坑兵马俑样品和20个秦陵附近粘土样品, 进行中子活化分析(NAA), 测定每个样品中32种元素的含量, 并将NAA数据进行模糊聚类分析, 得到动态聚类分析图. 结果表明, 二号坑兵马俑样品与秦陵附近粘土样品关系密切, 二号坑兵马俑的原料产地及烧制窑址可能在秦陵附近. 另外, 还初步研究了秦陵封土、二号坑的夯土、回填土与秦陵附近粘土的关系.
关键词:
兵马俑
,
秦陵二号坑
,
中子活化分析
,
模糊聚类分析
,
原料产地
杨柳
,
赵维娟
,
李国霞
,
谢建忠
,
高正耀
,
韩国河
,
冯松林
,
范东宇
,
张颖
,
柴之芳
,
张仲立
,
朱君孝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2.04.012
为研究秦始皇兵马俑三号坑原料产地, 选取秦始皇三号坑的陶俑和陶马样品42个,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附近粘土样品20个, 用中子活化分析测量样品中32种微量元素的含量, 从这32个元素中挑选出8种指纹元素的含量进行散布分析. 结果表明三号坑兵马俑样品与秦始皇陵附近的垆土关系密切, 与黄土关系稍远. 由此推断, 三号坑兵马俑的原料来源可能是骊山地区的粘土, 烧制兵马俑的窑址也可能在秦始皇陵附近.
关键词:
秦始皇陵兵马俑
,
原料产地
,
指纹元素
,
散布分析
姜建军
,
胡朗
,
孙萍
,
刘凡珍
,
武保华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9.08.005
溜河地区为夹皮沟金矿集中区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对溜河地区金矿成矿类型、控矿条件、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时代等特征的分析,对该区金矿成矿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溜河地区属于高级变质区,其成矿特征与夹皮沟花岗-绿岩带不同,该区金矿成矿应与北西向、近东西向脆-韧性剪切带以及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对该区的下一步找矿具有指示意义.
关键词:
成矿规律
,
夹皮沟金矿集中区
,
溜河地区
李勇
,
杨肖曦
,
赵磊
,
张丁涌
,
谭红旗
,
曹丽召
腐蚀学报(英文)
doi:10.3969/j.issn.1002-6495.2007.01.019
调查了现河注水井井筒腐蚀现状,对现河注水井所使用的J55和N80两种管材进行了室内腐蚀挂片试验并研究了其腐蚀机理.结果表明,现河注水井腐蚀产物主要为铁的氧化物,腐蚀原因主要为注入水的矿化度高、腐生菌含量超标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腐蚀
,
注水井
,
影响因素
,
机理
聂宝维
,
刘立
,
屈撑囤
,
何飞
,
李辉
腐蚀与防护
腐蚀速率的控制是采油污水回注水质控制的重要指标之一。本工作应用静态分析法分析了双河联合站回注水系统的腐蚀因素,探讨了无机离子种类、离子交互作用、溶解氧、pH、温度变化对腐蚀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位浓度阳离子腐蚀速率的顺序为Na+〈Ca2+〈Mg2+〈Fe2+〈Fe3+;单位浓度阴离子腐蚀速率的顺序为SO42-〈HCO3—〈S2-;模拟水中溶解氧浓度增大、pH降低,腐蚀速率升高;在考虑溶解氧、pH、温度等条件下,对腐蚀速率影响较大的因素是Fe3+及S2-。通过防腐蚀措施的实施,使平均腐蚀速率由原来的0.1262mm/a降低到0.055mm/a以下。
关键词:
采出水
,
腐蚀
,
注水
,
双河联合站